抡语新说第140章 目的之一141
李世民一脸讶异,他相信李承乾的话,一个敢当面骂他的人,肯定不屑说谎。</p>
“他的才华比之马周如何?”</p>
“不一样,马御史针砭时弊、崔知温治民。</p>
换句话说,马御史能看出大唐问题所在,崔知温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还有一点则是他通军事。”</p>
李世民陡然睁大双眼:“此言当真?”</p>
“阿耶,问问便知!”</p>
“若真按你所说,我会护住他!”</p>
“多谢阿耶!”</p>
大唐人才济济,可能够治民生产的官员极少,大多都只是在管,并不是在理。</p>
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官员便更少了,如今崔知温有这才能,李世民也不管他是不是士族,是不是李承乾的人。</p>
只要真的有宰相之才,他不介意好好护住这个年轻人。</p>
不过这事不及,等崔知温过来回话再测试一下。</p>
“去把梁国公叫来,顺便问问礼部那边怎么样,大军凯旋要全城庆祝,万不可让将士寒心。”</p>
“是!”</p>
在等待的过程中,李世民来到地图面前,用毛笔将安市城圈了起来:</p>
“真是险城,当初若是冒险绕路会不会已经拿下,高句丽会不会已经灭了?</p>
罢了!留给下一任皇帝,打到那里,东北方几十年的安宁是有了!</p>
不过幽州等地百姓有些少,要不要迁徙一些人过去?</p>
算了,也留给下一任皇帝,我还是先把高明废了再说。”</p>
说到李承乾,李世民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p>
“逆子!真是逆子!你骗骗我不行吗?装出一副守成之君不行吗?</p>
你这么厉害,我还能看出来不成?”</p>
李世民现在也只能发发牢骚,事情已经发生,说什么都没用。</p>
片刻之后,房玄龄来到甘露殿,李世民没有任何寒暄,将山南道的情报和李承乾的建议简短说了一遍。</p>
“玄龄,你觉得太子此举目的在哪?”</p>
房玄龄躬身一拜:“臣只看出一个目的,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目的臣暂时看不出。”</p>
“说说看!”</p>
“不管选哪一个都饶不开吴王,若臣没猜错,太子想给吴王换个封地了,而这个地方应该就是幽州!”</p>
“外孙完成外公未竟之志!”</p>
李世民咬着牙说道:“他这是告诉宗室,看吧,我李承乾从来都是说到做到。</p>
真要是被他达成目的,我能拿什么让这些宗室再回到我这边?”</p>
突然,李世民后知后觉反应过来:</p>
“不对,造反这个方法跟三郎没关系,怎么会绕不过他?”</p>
“造反是陛下暗中操纵,必然不能让别人知道。</p>
而赵国公和魏王根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定然会建议让吴王平乱。</p>
他们会说出一个理由,让陛下不得不让吴王参与进去,比如宣承司邸报的攻心效果。”</p>
“真是阴险啊!”</p>
李世民忍不住赞叹:“高明是知道无忌和青雀会联合在一起,他是将计就计,利用他们给三郎换封地。</p>
玄龄,若我把三郎分封到其他地方,你觉得如何?”</p>
“不可能!也没必要!”</p>
房玄龄摇了摇头:“封在岭南就可能与交趾连成一片,李俨也在岭南。</p>
江南道已经有蒋王,陛下没必要再封到那地方。</p>
蜀地也不可能,上次已经试探过了,想来想去合适的只有京畿道和河北道。</p>
京畿道又跟华洲靠近,汉王便在此,那就剩下河北道了。</p>
为了让太子殿下没有造反的机会,幽州这个偏远地区最合适,吴王又懂军事刚好合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