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荣婿第20章 弹劾
崔太后很满意七公主现在的样子,从前七公主总是唯唯诺诺的,看上去便让人觉得堵心,现在七公主总算是能立得起来,这让崔太后这个做祖母的也心里高兴。毕竟,像九公主那样嚣张跋扈固然也不好,可若是太过沉闷了,也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孩子。 既然七公主能够想通,崔太后就更看重陆明薇几分了。 别的不说,能够带着七公主脱离贤妃的控制,这一点是旁人做不到的,她跟永昌帝可以为七公主撑腰,但是却不能一辈子体贴陪着七公主,事无巨细的都替她做主。 她迟早要嫁出去。 像是她这么懦弱的话,先不要说是驸马了,只怕陪嫁的那些嬷嬷和尚宫们,就能压得她抬不起头来。 她拍了拍七公主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说:“人活着这一辈子,要经历遇见的事儿多着呢,不能遇见什么事都先想着放弃,命只有一条,没了可就真的没了,何况你还是这样的身份,以后多跟陆二学着点,她可比你要通透的多。” 一点儿也不掩饰对陆明薇的欣赏了。 七公主也领悟了崔太后的意思,其实昨晚跟陆明薇聊了一晚上,她也慢慢的想通了许多事。 要说是有生养之恩,她也为贤妃做了不少事,前十几年的言听计从已经足够了,何况贤妃跟鲁王从把她卖给东瀛人开始,这份生养之恩,也算是断了。 鲁王落到这个地步更不是她害的,而是他自己那永无止境的野心。 她为什么要背负着愧疚被贤妃拿来出气? 现在太后娘娘还专程提点她,她心里的底气就更足了。 是啊,相比起贤妃来,不管是崔太后还是永昌帝都可靠多了,自己只要能够立得起来,祖母跟父亲难道还会短了她这个公主的前程吗? 她心悦诚服的谢过了崔太后。 崔太后心情大好,摆摆手就笑了:“罢了,昭宁她犯了错正被禁足,你跟小八便仍旧还是照着正常的时间去上课罢。” 七公主答应了,带着陆明薇一道跟崔太后告退,两人去了惠芳殿上课。 崔太后看着她的背影点点头:“哀家总觉得皇帝的孩子们都不成器,可是矮子里头拔高个,比一比,其实小七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心地是善良的。” 人一旦老了,就很容易变得心慈手软。 这也是为什么崔太后虽然这么厌恶九公主,却也没有动九公主的原因。 若是放在几年前,以崔太后的脾气,怕真是拼着跟永昌帝闹翻,也会直接将九公主给赐死的。 到底是人老了脾气也变好了。 文华嬷嬷替崔太后将安神汤端上来,服侍她用了,正要说话,吴公公那边就过来,低声跟崔太后禀报:“太后娘娘,今天一大早,左都御史柴玉便弹劾九公主跋扈善妒 九公主的那事儿,其实崔太后跟永昌帝一早就知道很麻烦。 毕竟文臣们哪里是那么好对付的? 哪怕是永昌帝也得该软的软,该硬的硬,偏偏九公主那么不知轻重,口不择言连带着所有文官都给骂了,说他们是狗,人家如何能够受得了? 现在被弹劾,简直是意料之中的事。 崔太后哼了一声,却也没有太当回事。 因为毕竟弹劾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御史们一个个的做的就是这个,只要九公主之后修身养性,这件事自然慢慢的就过去了。 谁知道吴公公却咳嗽了一声,有些为难的看着崔太后:“太后娘娘,事情不是这么简单。今天柴玉弹劾九公主,除了弹劾她嚣张跋扈之外,还弹劾了邵家,指责永恩侯府假公济私,擅权弄权,又指责他们侵占农田,事情闹的很大,听说” “听说什么?”崔太后的确是有几分意外了:“你实话实说。” “听说柴玉说,永恩侯府已经占尽君恩,却不知惜福,反倒是仗着是皇后之母族无恶不作,却屡屡能够因为是后族的身份而逃脱罪责。柴玉问,问圣上,是不是就是仗着圣上的势,邵家跟九公主才会如何眼高于顶,独断专行?”吴公公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见崔太后猛地抬头看着自己,急忙道:“太后娘娘,这话不是我说的,是” 崔太后自然知道。 她现在回味起了之前陆明薇的话,忽然意识到了,原来陆明薇所说的,这件事不会那么容易过去,打蛇打七寸,是应验在了这里。 原来这才是后招。 陆明薇大约是收集了邵家的罪状很久了,这一次九公主为难她,她便故意当着所有诰命的面,激发了九公主的怒气,让九公主最蛮横的一面展露人前。 如此一来,只怕之前柴玉就算是犹豫过,如今也会因为受不了九公主这言论而站出来的。 柴玉这么义正言辞,揭邵家的脸皮,那些并不喜欢邵家的人,只怕这次也会群起而攻之。 她轻轻的吐了口气,轻声道:“这个丫头,哀家真是小看她了。” 文华嬷嬷也忍不住点头附和:“陆二姑娘真是,算计人心的本事太过厉害了,她才这么点年纪” 却已经有了这份造诣了。 怪不得这些年不管是谁跟她作对,总是铩羽而归,而她自己却还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这份本事,不管放在哪儿都是吃香的啊。 崔太后笑了笑:“这也好,她有这份本事是好事,明楼身边就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文华嬷嬷见崔太后这么说,便也不插嘴陆明薇的事了,只是问崔太后:“那九公主跟皇后娘娘那里” 只怕现在九公主跟邵皇后都要气疯了。 提起邵皇后跟九公主,崔太后反倒是笑着挑眉:“怎么?她们自然是该如何便如何,还想怎么着?自己做错了事,就该要自己担着!一个公主,反倒是不如一个臣女有分寸,懂进退,这个亏她吃了也就吃了,而且最好是能心甘情愿的吃,否则以后跌的更惨更重!” 话说的太狠了,文华嬷嬷便知道了太后娘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