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新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字经
万历九年八月,山东秀才王鹏带着自家老婆和三个孩子万里跋涉,终于到达了蒲甘省会凯南府。 王鹏一家是跟着换防的明军来的,一路上的苦楚不必细说。 他安置好家人,在一小队明军护送下到达巡抚衙门时,见这衙门是一个占地十亩左右的一片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和国内迥异,红瓦尖顶,充满异域风情。 王鹏进入官廨前,被站在门口的一个姓齐的巡抚幕僚接着了。这幕僚领着王鹏步上台阶,介绍道:“因此地潮湿,房子只能建的高,别看这官廨正面都是石头台阶,后面全是些木头柱子,底下是空的。” 王鹏一路南来的时候也见过这种建筑,听了点头表示明白。那等到了官厅门口,那齐先生又示意王鹏把鞋脱了。 因要面见上官,王鹏穿的是官靴,里面全是汗水。他红着脸刚脱下鞋子,那酸爽的味道就直冲脑门。 齐先生见他不好意思,摆手笑道:“不妨事,蔡大人不在意这个。你以后就穿布鞋或者凉鞋吧,这官靴在缅甸穿不得。” 说话间,两人进了官厅。王鹏见官厅里面铺着金黄的凉席,边上摆了一圈儿藤椅,除了巡抚前面那张桌子是国内风格,其余木雕、摆件,与国内的官厅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 蒲甘巡抚叫蔡应阳,乃是从知府任上连升三级到此。此际见了王鹏,满面春风。不等他大礼参拜下去,就一把扶住道:“咱们这里不兴这个跪礼。王县令一路辛苦了,快坐,快坐。” 说完,还问王鹏道:“王兄弟是喜欢坐地还是坐椅子?”说完,指着靠在板壁上的藤椅,比划一下。 虽然巡抚没让他跪下,但王鹏还是躬身施礼后方答道:“下官听大人的。” 蔡应阳也不过是客气一句,就先在地板上的软垫上席地坐下了。王鹏擦了擦头上的汗,也在下首找个竹子编的的凉垫坐了。 蔡巡抚叹道:“哎,老夫比你早到了半年,到如今也还是不习惯这里的风俗。——来人,上茶!” 那陪同的幕僚吩咐下去,随后进来一排个面容有些微黑的少女,有的捧着小桌子,有的捧着柚木茶盘,跪地服侍他们饮茶。 蔡知府笑道:“此地虽然贫瘠,繁华与国内没法比,但女人多,好木头多。这女人么,没什么看头。倒是这木头好——王兄弟请看,咱们坐的席子底下和这楼都是柚木的。” 王鹏听这老哥言不及义,到现在还在聊闲,心中纳闷。陪笑道:“大人说的是,这衙门倒也别致。” 蔡巡抚哈哈笑道:“没办法,这里热且潮湿,不住在楼上可过不得!这里原来是一个土司的家,收拾出来做了巡抚衙门。” 见王鹏不停擦汗,他又笑道:“咱们两个也不必装斯文,此地也装不得斯文!将官服解了去!”说完,伸手就开始解衣服扣子。 王鹏吓了一跳,张口结舌。但见到比自己高好几级的上官都脱了,没奈何也扭扭捏捏的将官袍脱了去。嚯,这绸缎官袍一脱,就像是解开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热套子,他全身每个毛孔都仿佛要欢歌起来。 两人又扯了几句,蔡巡抚叹道:“咱们这蒲甘,缺官儿缺的厉害!老夫到此半年,这管理地方还是全靠着地方驻军——罗总督说这叫军管。你是到这里的’即可。约法三章知道不?” 王鹏见他没架子,胆子也大了些,笑道:“大人,下官也是秀才来的。” 蔡巡抚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拍了拍自己脑门道:“怪我,怪我。你不知道,你那邻县,来的是个傻子。这家伙跑到我这里摆了一番道理,说是缅甸本就有公社制度,所以顺势要先复了井田,再复了礼乐——他奶奶的腿!” 王鹏听了无语,笑道:“想不到,如今还有这般迂腐的人。” 蔡应阳道:“就是,老夫把他骂了一顿。随后老夫问他读了什么书,竟是连苏东坡是谁都不知道的玩意儿!嗯,你们来的时候,朝廷就没有把关的吗?” 见王鹏尴尬摇头,蔡应阳无奈的皱眉闭目,仰天长叹。随后他对王鹏笑道:“算了,不说那个厌物。兄弟你记住最重要的两个字,你这亲民之官用多少缅人都不要紧,管制关键就是一个‘公’字,一个‘廉’字。” “这‘公’字好做。这里没有乡党,也没什么牵扯。缅人本就不敢惹汉人,你做事公道些,让汉人别欺负他们就好。” “难,难在‘廉’字。所谓千里为官为那个啊,你明白吧。这里不兴这个,切切!总督衙门有廉正署,在我这里驻扎了好几个人;你那里也有两人,他们别的不干,就盯着你县是否廉洁——估摸各地还有暗探。这些人直属总督衙门——我也管不着,你也管不着。” 不过你放心,这全缅甸的生发都在总督府和各巡抚衙门手中。到了年底,咱们蒲甘每个县令发几十倍俸禄的火耗轻而易举——你也可以拿着这笔银子养廉。切切要把一个‘廉’字顶在头上!” 王鹏听了笑道:“大人放心,下官经商数年,颇有资财,这点子生发还没放在心上。” 蔡巡抚又说了一个好字,笑问道:“我来考考你,国中尚未如此抓吏治,此地为何要如此?” “回大人话,可是‘廉生威’?” “正是!咱们以少制多,只要做到‘公’、‘廉’二字,足以当百万雄兵!” 书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