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安禄山:建宁郡王我的支援可及时?(1/1)

作者:画凌烟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第258章 安禄山:建宁郡王我的支援可及时?

安禄山兵败? 这不可能吧! 安禄山能兵败? 那家伙这些年在范阳吹牛逼吹得天花乱坠。 这就兵败了? 王鉷仔细想了想这件事,脸上露出了笑容。 并且笑容从满意到得意,再到放肆。 看来圣人明年要差钱啊! 那我户部侍郎王鉷的作用岂不是更大了? 王鉷立刻去找李林甫。 当他到宰相办公厅的时候,看到李林甫正在阅读一份文书。 李林甫的脸色阴沉得吓人。 左相兼兵部尚书陈希烈坐在一边,不敢多言。 “相公。”王鉷轻唤了一声。 “何事?” “范阳传来消息……” “我知道了。”李林甫的语气依旧平静,但是这种平静下却蕴藏着难以掩饰的愤怒。 王鉷却并没有察觉到安禄山兵败带来的政治影响,他虽然疑惑李林甫今日的反常,却认为现在有一个好机会。 “相公,接下来是我们立功的时候了。” 李林甫那双眼睛瞬间变得锋利,钉在王鉷身上,后者被吓得一大跳。 “王侍郎想如何立功?” 虽然李林甫此时心中的怒火翻天动地,语气却依然平静,甚至脸上还露出了一点微笑。 “明年朝廷缺钱,下官身为户部侍郎,自然……” 听到这里,李林甫觉得王鉷在政治上,可真是蠢得不是一点半点了。 现在的重点还真不仅仅是搞钱的问题。 但明年肯定要重用王鉷,王鉷毕竟是户部侍郎,明年是搞钱。 “你是想说,为朝廷多赚些钱?” “是的。” 李林甫问道:“你赚钱赚得过建宁郡王吗?” 王鉷疑惑道:“相公,建宁郡王已经被罢免所有职务。” “诏书出来了吗?” “这……圣人既然已经说了,外面也都传开了,必然是真的。” “现在安禄山在塞外兵败,六万大军,全扔了,一个大窟窿,明年朝廷必然急需钱,圣人会不会改变主意?” 王鉷愣了一下,说道:“相公说的是恢复建宁郡王的职务?” 李林甫却沉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一边的陈希烈说道:“相公说的有道理。” 王鉷对陈希烈一阵鄙视,这个左相就是个摆设。 “仅仅只是安禄山兵败,还不至于让圣人重新重用建宁郡王。” 李林甫冷着脸问道:“哥舒翰要了多少钱?” “哥舒翰……哥舒翰要了五……五百万贯。” 王鉷不情不愿地说出来。 但他赶紧解释道:“哥舒翰那条傻狗是最会要钱的,陇右明年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他是在谎报!” “但圣人答应他了!” “这……” 王鉷说道:“那也不至于,安禄山丢了六万兵马,明年给安禄山补充三百万贯,绰绰有余,朝廷能填补这个账!” 说完,王鉷心里又开始骂哥舒翰不是人。 哥舒翰这个狗日的,打仗用人堆,练兵用钱堆! 这么玩,换我王鉷上,我也可以啊! 王鉷严重怀疑哥舒翰报账的时候,按照实际情况核算之后,再乘于二,得出了他张嘴就来的数字。 圣人做梦都想要收回九曲之地,现在哥舒翰拿回了圣人梦寐以求的石堡城,下一步做对九曲之地的策略部署。 自然哥舒翰想要多少钱,就能拿到多少钱。 但条件就是收回九曲之地。 “除非西南也兵败!”王鉷继续说道,“但杨国忠的捷报已经传回长安。” 虽然王鉷很不愿意杨国忠在西南取得军事胜利,可如今的情况,就靠杨国忠支撑了。 杨国忠真要是也兵败了,那以明年的财政情况,恐怕圣人可能真的会重新重用建宁郡王也说不定。 不动声色的李林甫心中也暗自庆幸杨国忠总算靠谱了一把。 “下官认为,现在还是要尽快接手建宁郡王的产业,要为明年的情况做准备。” 李林甫叹了口气,问陈希烈:“陈相公觉得该如何?” “下官愚钝。” “诶,有什么就说什么。” 陈希烈却依然不敢乱表态,他这个左相就是李林甫推荐的,等同于摆设。 李林甫说什么,就是什么。 面对李林甫的目光,陈希烈犹豫了一下说道:“杨国忠为人狡诈,他会不会谎报捷报?” 说完之后,陈希烈赶紧补充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大概不可能,西南此次征战胜利,明年范阳和平卢需要大量的军费,陇右需要大量军费,纵然如此,朝廷也能负担得起。” 好在陈希烈做了补充,不然王鉷当场就想骂人了。 虽然陈希烈是左相,可他这个左相在李林甫的队伍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王鉷都不会给他面子。 “相公,陈相公说得对啊,尤其是精盐,去晚了,说不定就被占了,萧家那几个大家族,必然已经垂涎三尺。” “此事容后再议。”李林甫淡淡说了一句。 王鉷并没有告诉李林甫,自己已经派人去苏州搞事情了。 当天中午,正在南薰殿休息的李隆基也接到了安禄山兵败的消息。 原本还卧在床榻上的李隆基,立刻坐了起来。 他皱起眉头,仔仔细细盯着这份汇报,沉默许久。 “安禄山带了多少兵马?”李隆基明知道汇报里都写清楚了,但还是问了一遍。 “六万精锐。”高力士小心地回答道。 “全丢光了?” “听说是轻敌冒进,被契丹人打了埋伏。” 李隆基站起来,来回走了几转,随即笑出来:“区区六万兵马,没了也就没了吧,安禄山可有事?” “安禄山并无大碍。” “那就好。”李隆基交代了一下,“发一份诏书过去,慰问慰问安禄山,让他不要往心里去。” “三郎,这……” “按照我说的去做。” “是。”高力士也不再多劝。 高力士知道李隆基心里怎么想的。 打了败仗,还要慰问。 这自然不合理。 可是李隆基现在不想调换范阳和平卢的节度使。 边疆节度使用胡人,对李隆基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些胡人没有汉人世家的关系纽带。 这样就无法与内地的世家、官员有过分亲密的联系,自然就无法参与到储君争夺的政治里。 保护政治的稳定,在李隆基心中,永远是排第一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