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第547章 央行购债:流动性管理的新工具还是货币政策的转向?
近日,关于中国央行可能直接进入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讨论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财政部公开支持央行“下场”购买国债,而央行相关负责人也表态考虑将此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这一动态不仅关系到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也可能对银行间流动性、政府债务管理乃至整个债市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确实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提供了法理基础。指出,这有助于释放流动性,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并支持经济修复。基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需求及国际经验,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是有必要且可行的。
然而,此举并非等同于量化宽松(qe)或财政赤字货币化。强调,中国现行法律禁止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而且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合理区间,不满足实施qe的条件。即便央行购买国债,也不一定意味着qe,而是可能作为常规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
展望未来,市场对于央行购债的时机和影响尚无一致预期。考虑到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资金防空转的目标,央行可能会在流动性出现收紧迹象后才考虑购债。预计,2024年四季度可能是观察央行购债操作的第一个窗口期,因为这一时间点预计政府债供给大、流动性缺口较大。
对于债市的未来走向,明明表示长端利率的配置需求减弱,未来可能出现波动行情。金倩婧则认为,尽管央行关注长端收益率可能使得债市收益率下行节奏放缓,但整体对2024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债市仍持乐观态度。
笔者认为,央行购债的讨论不应仅局限于是否“下场”,而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目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央行购债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流动性的工具,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私人部门杠杆加动力不足的背景下,适度的货币政策放松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操作必须谨慎进行,以避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方向的误解。
同时,央行购债需要与财政政策紧密配合,确保不会引发市场对于财政纪律松懈的担忧。此外,央行购债的频率、规模和时机都需要精细的策略安排,以维护市场稳定和避免潜在的金融风险。
对于未来的债市走向,笔者认为长端利率的走势将受到央行政策导向和市场供需状况的双重影响。如果央行购债操作能够有效管理流动性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那么长期国债可能会受到支撑。然而,过度的市场干预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增加,从而对债市形成压力。
综上所述,央行购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涉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宏观经济的平衡。在实施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周密的规划。对于投资者而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反应,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将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
喜欢2024年行情请大家收藏:(20)2024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