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黑吃黑?(1/2)

作者:方寸山下

1976步步生莲第82章 黑吃黑?

在曲卓的认知里,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差不太多。国内一直于物资供应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工业品,想买点什么都不容易。</p>

但实际情况与他的认知是有出入的。</p>

像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等名牌商品,因为产量有限确实稀缺。</p>

稀缺到有些东西兜里揣着钱和工业券都买不到,还得有“手表票”和“自行车票”之类的特殊供给票才有资格买。</p>

与此同时,其它品牌的收音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大点的供销社和城里的商店里都有卖。</p>

而且,价格比名牌货还要便宜一些。</p>

这些“品牌”大多是三线建设后出现的区域性的小牌子。想买的话,不但不要特殊供给票,需要的工业券也相对较少,甚至直接用钱就能买。</p>

按说这年头的人,大多更看重经济性和实用性,管你什么牌子呢,便宜耐用就行。</p>

但问题就出现在了“耐用”两个字上。</p>

原料差、工艺差,装配差,是绝大多数三线品牌的通病。老百姓可以不在乎牌子,不在乎外观,但真金白银买回家的东西用不住,绝对是无法接受的。</p>

除非家里条件实在不允许,又确实有需求。不然,那些三线牌子绝对是次选,甚至是次次之选。宁可买大牌子的旧货,也不买那种除了看着新,几乎一无是处的新货。</p>

入冬后结婚的多,绝大多数人家就算凑不齐三转一响三十二条脚,也想尽量办法弄个几样,显得体面些。这导致工业卷的黑市价格水涨船高,各种“票”更是求都求不到。</p>

马向芳、钟海和李爱国出去转了一圈。有需要的人家听说上海牌手表和红灯牌收音机有钱就能买到现货,还给送上门。满意的话当场钱货两清,哪有不同意的道理。</p>

曲卓去吃了顿饭的功夫,两台收音机和五块手表就已经卖出去了。还有好多人家钱不凑手,或者已经换成工业券了。一边叮嘱马向芳仨人把东西给他们留着,一边急火火的凑钱,或者想法把买来的券再卖出去。</p>

马向芳的小本本上记着,眼下想要收音机的有七家,想要手表的有二十多家。还有不少人打听能不能弄到自行车和缝纫机的。</p>

说实话,这钱实在太好赚了。比如手表,相当于用几十年后的八十块钱,换现在的二百一十块钱,简直就是抢钱!</p>

问题是,曲卓不敢往大里整。</p>

如果在大城市,兜售一圈就销声匿迹,就算有人想查都费劲。但长岭太小了,马向芳仨人根本藏不住身份。</p>

一旦有人眼红或者使坏举报怎么办?</p>

那四个货虽然倒台了,但投机倒把的罪名还在呢。就算出事了“干爸”能压下去,解释东西的来源也是个麻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