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传奇第123章 六根邀普净
玉泉山。</p>
一片幽静的山林之中,周围古木参天,禅院的墙壁爬满了岁月的痕迹。</p>
朱土行带着六根法师前来拜访普净禅师。</p>
路过一段处在林荫中长长青石板路,阳光洒落在禅室门上。</p>
普净禅师接报后出门相迎。</p>
他身材修长,身披袈裟,清瘦面容却透着一种祥和宁静。</p>
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纹路,每一道纹路似乎都诉说着他对佛法的深刻领悟。</p>
双眸清澈而又深邃,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仿佛能包容世间一切苦难。</p>
那一抹淡淡的微笑似能化解人们心中的烦恼与嗔恨。</p>
他的双耳耳垂厚实,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红润,仿佛是佛法慈悲的象征。</p>
朱土行做好介绍人角色后退到一边。</p>
六根法师双手合十,眼神中透着智慧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六根仰慕禅师已久,吾等今日相聚,实乃缘分。”</p>
普净:“老僧普净,法师有礼 了。”</p>
六根:“佛道有其共性,道家以老子之《道德经》为根本。</p>
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世间万物生成之理。</p>
道为万物之始,它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如同那隐藏于黑暗中的根源,默默孕育着一切。吾等顺应自然,遵循此道,便能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外在的和谐。”</p>
普净禅师微微点头,手中转动着佛珠。</p>
单手佛礼缓缓说道:“法师所言甚是。然在吾佛之教义中,慈悲为怀乃是核心。</p>
佛观世间众生皆苦,故发大慈悲心,欲解脱众生之苦难。</p>
世间之人,皆被尘世之烦恼所困,如同陷入泥沼之人,不得解脱。</p>
吾佛以慈悲为舟,渡众人脱离苦海。且因果关系,如同一张无形之网,笼罩着世间万物。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此乃天理循环,不可违背。</p>
而超越轮回,则是吾佛为众生指引之解脱大道。</p>
众生在轮回之中不断受苦,若能悟得佛法,超越轮回,便能达到永恒之宁静。”</p>
六根法师轻轻抚着胡须,回应道:“禅师,道家亦讲因果。然吾之因果并非如佛教那般详细分明。</p>
道之因果,更多体现在自然之平衡。顺应自然,不逆天行事,便是遵循因果。</p>
而老子亦言: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此中亦有慈悲之意,只是吾道家慈悲之法,是让万物各归其位,顺应自然之性。”</p>
普净禅师微笑着说:“法师所言的自然之性与吾佛之空性有相似之处。</p>
然佛法之空,并非虚无,而是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存在。在空性之中,能洞察万物的本质。而解脱苦难,并非只是顺应自然那么简单。</p>
众生被贪、嗔、痴三毒所困扰,需以佛法之智慧,斩断这些烦恼之根,方能真正解脱。”</p>
六根法师目光炯炯:“禅师,道家之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一种不刻意为之,只需顺道而行。”</p>
普净禅师双手合十:“法师,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为解脱之道。虽佛道二者有所不同,但皆为度化世人。”</p>
六根:“禅师您方才论及佛法慈悲为怀,解脱苦难,此乃世间至善之理。</p>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p>
这世间众生之苦,皆因贪欲而起,若能依佛法修持,灭除贪欲,便能解脱诸般苦难,此乃佛法大义所在。</p>
六根法师的声音沉稳而庄重,在禅院之中回荡。</p>
“然在这乱世之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生灵涂炭。</p>
今菠萝帝国苏念西心怀壮志,欲结束这乱世纷争,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度。一个崭新而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p>
而佛学,在这样的时代转折中应当发挥巨大的作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