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征梁山力荐双鞭义子团又添猛将(五)(1/1)

作者:来一杯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第165章 征梁山力荐双鞭义子团又添猛将(五)

这一天的朝会,开的相当诡异。 除了当堂叉出去一个不开眼的小御史,所有议程,推进的那是相当的平静。 平静的,不见一丝烟火气。 蔡京罢相,蔡攸拜相,高俅加龙图阁学士衔,高俅举呼延灼平梁山…… 一桩桩,一件件,这些每一件都本应该引起轩然大波的朝堂大事,就在这平静的朝会中,波澜不惊的,一一被敲定了。 与上面这些大事相比,加了龙图阁学士衔的高俅,转眼间,就被徽宗安排去东南办花石纲的差使,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 殿帅府,高俅正端坐堂中,他的面前跪着的,正是从汝宁州风尘仆仆赶来的呼延灼。 “呼延灼,拜见恩相。” 要问为何呼延灼一见高俅,便推金山,倒玉柱,直接一个头就叩在了堂前,不是他趋炎附势。 而是他真把如今声誉日渐隆的高俅,当成了,知他,懂他的大恩主。 身处汝宁州多年的呼延灼,说得好听是当个都统制,可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这个都统制,就是个笑话。 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汝宁州,府西十里,有一河名黄酉河,亦曰练江,源出确山县之乐山,东流至府西,有断济河、寨河、冷水诸小川汇入焉,至府城西北,入于汝。 身为将门世家,自小弓马娴熟的呼延灼,出仕之后,竟好巧不巧的,给分配到了汝宁州,这个中原地区少有的水乡,手下三千厢禁军别说操练马战了,就连会骑马的都没几个。 前些天接到太尉府的文书,呼延灼根本就没有半点犹豫,直接将他那汝宁州都统制的官印,往衙门正梁上一挂,来了个挂印封金。 再加上一路之上,所过之处皆有各种颂扬高太尉的歌舞剧上演,他对高太尉的敬仰更是与日俱增。 最后到了京城,他又从各种小道消息,得知了高太尉为了保举他平乱,竟不惜绕开枢密院,为此,还在朝堂上被御史弹劾。 点点滴滴积累起来,这才有了他一见高俅,便按捺不住胸中的感激之情,以跪拜之礼参见。 “莫要多礼,起来说话。” 端坐不动的高俅,微微抬手示意,说不出的威严。 对于呼延灼,他准备玩点不一样的。 “习武之人,腰要挺,膝要硬,莫要叫人看轻了!” 板着一张俊脸,高俅话中有话,好似颇有怨气。 “喏!” 听到高俅话气中的不善,呼延灼倏然一惊,连忙站起了身,立的笔直。 望着好似标枪一般,戳在堂前,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呼延灼,高俅暗暗好笑,但面上么,仍是怨气冲天。 “呼延灼,你可知,某用你平梁山,有多少人,在等着看某的笑话。” “甚?” 呼延灼闻言,又是一惊。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户部、兵部、御史台……” 高俅扳着手指,虚构了一大帮子假想敌,唬的呼延灼一愣一愣的。 “恩相……” 最高只做到了一州都统制的呼延灼,显然被一大串中枢机构的名头给唬住了。 “看来,你怕了!” 高俅冲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呼延灼摇了摇头,有些意兴阑珊的,又自嘲了一句:“某自诩阅人无数,却不想,看错了你呼延灼……” “不!恩相绝没有看错!” 呼延灼终究是习武之人,哪受得了如此刺激,顿时不顾白虎节堂的规矩,大声咆哮了起来。 “大胆!” 早有准备的高家义子团,在公孙胜一声喝斥下,鲁达与武松大步上前,一左一右,直接按住了不明就里的呼延灼。 “撒手!” 不甘束手就擒的呼延灼怒目圆睁,一声暴喝后,两臂一振,便想要挣脱。 双臂不下千斤之力的呼延灼,满心以为一下便能震开按住自己的两人。 却不想,一下,两下,连着挣了许多下,不仅没有挣脱开,反倒越发的动弹不得。 好大的气力! 呼延灼心中大惊,这按着他的两人,随便一个的气力,便能稳稳压制住他,更何况是两人一起上。 呼延灼一下就被制住,其实也不怪他本事不济。 他在水浒天罡排名! 似乎是听到了呼延灼的心里话,高俅用一种不以为然的语气,说出了一句让呼延灼精神为之一振的话。 “不服气的话,那就马战呗。” “马战便马战!” 急于证明自己的呼延灼上头了,暂时忘掉了这一路之上对高太尉的感激之情,就想着好好亮出真本事。 他连忙顺着高俅的话头,发出了邀战。 “你要战,那便战。” 高俅见呼延灼的心气还没被打击光,便淡淡的一笑,应下了呼延灼。 一众人各怀心思,出了白虎节堂,来到了堂前的演武场。 “你们两个,哪个出战?” 骑上了一匹牙口颇老的战马,呼延灼一下就恢复了豪情壮志,提着双鞭,冲着鲁达与武松挑衅道:“又或者,你俩还是一齐上?” 鲁达与武松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你的对手,是我!” 场地的另一侧,传来了一个沉稳中,带着一往无前的锐意声音。 新近换上了丈八蛇矛的林冲,他的手,痒了。 他的心,也痒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