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公孙鞅(1/1)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第125章 公孙鞅

其实历史上公叔痤是有识才之眼的,公孙鞅就是有名的例子。所以当听了俱酒将孟子的文章剽窃为自己的一番高论之后,公叔立即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位端氏君的过人之处。 但公叔痤有知人之明,却无荐人之容。 以公孙鞅为例,公叔痤早就看出了他的贤能。史记记载公孙痤在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时说其“年虽少,有奇才”。但同时司马迁也指出“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公叔痤在知道商鞅有大才之后,只是让其在府中担任中庶子一职,并未将其举荐给国家和君主,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为自己出谋划策,背后操持。 显而易见,公叔痤的智囊团不止一人。公叔正是集中了这些人的智慧,才能在国家治理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但公叔却不能容忍这些智囊们走出幕后,走上前台,与自己同殿争辉,大放异彩,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行。 尽管公叔痤在临死之际推荐了公孙鞅,但又碰上了无识人之明的魏惠王,导致了公孙鞅的西进,成就了名垂史册的“商鞅变法”。 公叔痤的目的是保证自己在魏国朝堂的绝对影响力,不能容忍有人与自己分庭抗礼,威胁到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和历史上有些名臣乐于提携后进,为国聚贤的做法大相径庭,这其中藏着公叔痤的私心,这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 面对这位十几岁的少年端氏君,公叔痤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 当前,公叔痤十分忌惮吴起。 一方面吴起是文侯时期的老臣,是功高震主的统帅,其影响力甚至高公叔痤一头,这是公叔痤身为一国之相不能忍的。 另一方面,吴起是个恃才傲物而又心存野望的人,吴起有一个终极的梦想,那就是出将入相。吴起离卫之时曾经发下重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成为一国卿相,是吴起的人生目标。但魏国两代君主,对于曾经有过“杀妻求将”黑历史的吴起,显然并不信任。 吴起在文侯时期拓西河、下中山,伐齐攻秦,但止步于西河守之职,始终未能再进一步。 魏侯击继位之后,居功自傲的吴起甚至与新任相国田文发生过“争相”的辩论。为了当一国之相,撕开面皮当面索要,这就很不讲究了。 用谁为相是君主的乾纲独断之权,岂是臣子能主动开口争抢索要的? 在军事方面智商极高、在政治方面情商不高的吴起,注定不会被魏国高层所信任,也导致了他日后无奈出走,甚至身死楚国的悲剧。 吴起一心向往相位的野望,与公叔痤视相权如禁脔的心态,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故而公叔痤对吴起的策略是又防又打。 然而公叔痤的短板是军事方面,而这又恰恰是吴起的长板。 公叔痤一直想找一位军事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来辅佐自己,补长军事短板,锻实政治长板,打造自己各方面都十分强悍的权力矩阵,力压吴起一头。 今天这位端氏君,让公叔痤的识人慧眼再一次闪闪发光,同时也燃起了他的招徕之心。 但以公叔的城府,绝对不可能在见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 公叔痤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望着对面年轻的端氏君,和颜悦色地说道: “端氏君,刚才一番高论,令本相受益匪浅,本相欲将端氏君之言记述下来,细细品读,端氏君意下如何?” 俱酒汗颜道:“俱酒不过一时之言,当不得相国如此,当不得!” 公叔痤向门外吆喝一声:“来人!” 一名侍者快步入室,垂手而立。 公叔痤道:“传中庶子过来见过贵客!” 中庶子!? 魏国相府中庶子? 俱酒不由得大吃一惊,难道是公孙鞅?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类似于后世秘书之类的工作,或许并不止一人,且公孙鞅是否由卫入魏,尚不得可知。 不一会儿,一个十几岁的翩翩少年,一袭白衣步入厅堂,双手作揖道:“卫鞅参见相国,参见贵客!” 公叔痤道:“端氏君,这是本相座下中庶子卫鞅。” 卧槽! 震惊! 真的是公孙鞅!卫鞅! 后世的商鞅! 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君! 卫鞅出自卫国公室,估计是庶得不再庶的那种,根本够不着中央权力。本来是姬姓,几代之后就姓公孙了。和唐社的公孙舞一个性质。 战国时男子称氏,故称卫鞅。后世人习惯以姓+名来称呼,故称公孙鞅。入秦后因功而封商君,以封地为氏,史称商鞅。没办法,战国人的姓、氏、名就是这么复杂。 公叔痤又转身对卫鞅道:“中庶子,端氏君乃当世少年英才,刚才与本相一番对话,其论独到,其见高远,汝为本相录来,以为静夜之读。” 端氏君俱酒此时一脸震惊,呆若木鸡。真没想到,名满华夏历史的公孙鞅,此刻本尊就如此真实地站在面前。 更没想到,变法过程中,铁腕铁血的商君,竟是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 卫鞅诺了一声,立即准备竹简与笔。 公叔痤看了呆座在一边的俱酒,不得不提醒了一句:“端氏君……” 俱酒如梦方醒,暗叫一声失态。没想到公孙鞅年纪虽小,气场如此厉害。 他再次谦恭道:“相国,俱酒胡乱言语,怎当得相国如此对待?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公叔痤道:“端氏君不必过谦,有劳端氏君复述一遍。” 俱酒是有很大顾虑地,他根本不了解现阶段卫鞅的学识水平到了哪种程度,而且公孙鞅钻研的是刑名之学,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而自己背诵的是孟子的儒家经典,显然和公孙鞅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再者,剽窃者真的没有底气啊!这就和抄了别人的毕业论文,还要去参加论文答辩一样。 如果这位中庶子向自己提问两点,或者和自己辩论两句,这不就全露馅了!装13失败,啪啪打脸,想想都疼! 公叔痤见俱酒竭力推辞,还以为是他过于谦虚,于是自己就开了个头,把刚才的话复述一下,令公孙鞅记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俱酒观察卫鞅,一边记录,一边面露惊讶之色。 公叔痤复述不清的地方,少不得俱酒硬着头皮补充,一篇端氏君大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这样在战国舞台闪亮登场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