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第112章 小子你说的是人话不?
朱瞳神秘兮兮道:“要是有这笔钱,就成立一个县资委,趁现在太平府洪灾,大规模购入便宜的农田。” “你还是个人吗?你这样做,跟那些害人的奸商有何区别?!”朱元璋气得咬牙切齿,强忍着杀人的冲动。 “老头,说事就说事,你怎么骂人了?!” “切!年纪大见识短!我这是帮这些流民,你想一下,他们来到了江宁之后,还会回去又穷又烂让他们不忍回首的故土吗?” “只要他们卖了地,他们就有钱在江宁买房安家落户,在这里好好工作了。” 朱瞳解释道。 不过他的想法并没有这么简单。 随着江宁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可用于耕种的土地会越来越少。 想要解决城市化发展,同时稳定粮食供应,只有扩展土地。 朱瞳不想通过升官获取更大的辖地管辖,最好的方式就是购买土地了。 “江浙一带人口越发增加,土地都不够用了,朝廷都想要把人往外迁,你倒好,还想要把人往这里搬。” 听到朱瞳的解释,老朱的怒火平息了不少,但眉头还是紧皱。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迁苏、松、杭、嘉 、湖诸府之民4000余户至临濠垦田。又移江南民14万户于凤阳府。泗州、盱眙为交通要道,经明末大乱,人口锐减 ,时均属凤阳府,故迁移的14万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安置于泗州和盱眙。此后百余年中,又陆续将江南的人民迁徙到淮安府境。 “老头,你说的那是乡村小农经济发展,皇帝老儿不懂经济,还守着原始农耕文明的方式治理国家,这样国家是没有前途的,我这是高阶的城镇工业化,不需要太多的耕种人口。”朱瞳摆摆手道。 “城镇工业化?这是什么?你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怎么没有提到?”老朱眉头一挑。 听多了朱瞳对他的诋毁,这会老朱已经逐渐适应了不少,不会动不动就想着把他的头给拧下来,只要不是纯粹的人身攻击,他还是能压得住怒火的。 “这是我给江宁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之前一直没有印制成小册子,是江宁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计。”朱瞳摆摆手道:“算了,跟你这老头说了又不懂,浪费口水。” “小子,你还想不想让咱帮你向朝廷递话?!”老朱怒道。 “额!老丈,别生气,刚才是开玩笑。”朱瞳又从怀中摸出一包辣条:“吃根辣条消消气。” “嗯?!” “这辣条也太好吃了,快跟咱说说。” 老朱一边吧唧吧唧吃着辣条,一边认真倾听。 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江宁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但已经发生了大量农业劳动者转变成工业从业者。 他们就如共和国九十年代初的农民工,到工厂打过工就知道打工的好,再也不想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到了下个耕种的季节,要不是县衙强制性地要求他们种地,不少打工仔甚至会把良田给抛荒了。 种田哪有打工香! 又脏又累! 老朱沉默了一会消化完信息后,沉声问道:“若这些人都到城里打工了,谁来生产粮食?” “粮食增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朱瞳摆手不给老朱插话的机会,“别的不说,就番薯今年增加了一万个人口粮的产量,而且我们大龙口度假村在下半年还会增加家禽家畜养殖的数量。” 其实不仅如此,朱瞳还打算在太平府买下一个荒山,大规模制作磷钾肥,促进粮食的增产。 当然,这只是有机肥料,以大明现在的工业基础,制作化肥想都不要想了。 哪怕在21世纪,全球能生产化肥的国家也没有多少个,就连一些农业大国也要靠进化肥。 老朱又问道:“谁都知道吃肉能代替主粮,可百姓哪吃得起肉啊?!” “百姓吃不起,权贵吃啊,他们多吃一些肉,不就给百姓省下了口粮,而且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肉价也会便宜起来,以后百姓哪怕不能天天吃得上肉,但一个月起码吃上几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朱瞳的话说得很伤人,却是无法辩驳的经济规律。 老朱对他的话没有辩驳,抬头望向风尘仆仆,陆陆续续抵达营地的流民。 而这边朱瞳早就准备好了,捕快强硬地维持着秩序,让所有人都整整齐齐地排着队。 排在打饭最前面的流民,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这些真的是给我们吃的吗?” 天啊! 有香喷喷的猪油米饭就算了,甚至还有肉汤! 不少人都揉了揉眼睛,以为看错了! 因为他们见到了打汤的民夫,在大汤勺捞起来的片刻,见到一小块猪皮从大汤勺中滑了下来。 见到的人都不禁咽了咽口水。 这样的伙食,恐怕在丰收年,他们也很难吃得上! 这真的是在大明吗?! 为何都是大明人,自己在太平府的时候却过得如此苦逼?! “打完饭的往那边走,快点,别挨着别人打饭!” “后面的人排好队,不准插队,谁插队劳资抽谁!” 啪啪啪! 这不是干啥的拟声,而是捕快甩着鞭子驱赶打完饭杵在原地发愣的流民。 已经到场的两千多流民,足足花了半个时辰才分完了饭。 吃饭的时候,他们都是狼吞虎咽,但不少人不知道怎么的,老往别人的汤碗里瞟。 很快,他们发现,大伙的汤碗都没有分到猪皮,这才心里平衡地喝起了肉汤。 …… “好了,现场看得差不多了,今天也不会下雨,就让他们在户外过夜吧,我们先回翠月楼喝点燕窝补补身,再吃点鲍鱼暖暖胃。” “小子,你说的是人话不?!” “怎么说的不是人话,我们喝燕窝,吃鲍鱼是为了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