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李纨,余乃谦谦君子第40章 宫中帝王黯然
巍峨而峻丽的皇宫,廊檐之上那八角宫灯,彩色丝带飘飘,虽仍残留着昨夜的些许喧闹痕迹,却也难掩此刻的凝重氛围。 御书房内,一张紫檀木制的拱形条案之后,一位年过四旬、头发灰白的冕服中年皇者正襟危坐。 手持饱蘸朱砂红墨的毛笔,神情专注,勾勾画画,正凝神批阅着面前的奏章。 一旁的皇宫内相戴权,双手恭敬地持着拂尘,低眉顺眼地侍立一旁。 前朝之时,内监曾大肆干涉朝政,凭借司礼监掌控批红之权,辅佐天子,为其分忧国事,由此形成了围绕皇权为核心的内监、内阁二元权力构架。 周朝汲取教训,太祖、太宗皆严禁宦官干政,故而戴权虽顶着“内相”之名,实则并无内相之实。 不过,暗中执掌内缉事厂,凭借内卫之权监察百官,因而颇受一些文官的忌惮。 诚然,因缺失司礼监的上下制衡,对继任之君的权术和手腕要求相应提升。 所幸周朝历经不过百年,几任君主皆颇为勤政,通过巧妙的分化与瓦解之策,从中枢至地方,政令大体通畅,尚未被文官集团的官僚全面压制。 条案之上,由通政司收发而来的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地方督抚送来的奏疏,在一旁的条案后,按照中枢地方、军政刑名、轻重缓急,整整齐齐地分列数摞。 元熙帝那瘦削且硬朗的面容之上,愁云密布。 刚刚批阅完一封奏章,眉头便紧紧皱起,犹如两道紧锁的城门。 近年来,元熙帝可谓是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然而国势却每况愈下。 北方胡虏频频为患,各地灾害接二连三,以致贼盗蜂拥而起。 边事、赈灾、剿寇……一项项事务如同无底洞,银子如流水般哗哗花出,国库却日益亏损,空虚不堪。 而元熙帝向来不尚奢华器用,节俭至极,身上的龙袍破了便缝缝补补,哪怕已然陈旧,也舍不得换新。 元熙帝转头看向旁边的太监戴权,一脸淡漠地问道:“那五个内阁大臣可都来了?” 戴权赶忙施礼,恭声道:“回皇上的话,各位内阁大臣均已在殿外候着了。” 元熙帝微微颔首,说道:“宣进来吧。” 戴权当即高呼:“宣内阁大臣觐见。” 话音刚落,五位身穿红袍的大臣鱼贯而入皇帝的御书房。齐齐恭敬行礼,齐声说道:“拜见陛下。” 元熙帝随意地挥了挥手:“都站起来吧。” 这五位内阁大臣,分别是首辅赵靖国,户部尚书、次辅吴立仁,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崔护,以及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卢尚,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程知儒。 元熙帝猛地将一份奏折丢在地面上,声调故意抬高,说道:“赵爱卿推举的人选黄文彬可真是位‘良将’啊!竟能安然无恙地将边关两座城池拱手让给金国人,这‘用心’实在良苦,莫不是想替朕与金国结个友邦之好?” 赵靖国心里“咯噔”一声,暗叫不好。陛下此番召集自己等人前来,绝非好事。 黄文彬当真是个十足的饭桶!边关城池高墙深固,粮草储备充足,兵马也具备一战之力,结果敌人还未露面,就白白送掉两座城池。 前几个月,这黄文彬还写书求自己将他安排至前线,想着立个大功好回朝为官。若不是念及他是自己的门生,自己又怎会举荐他? 赵靖国不愧是官场老狐狸,脸上丝毫不见慌乱,迅速跪下说道:“陛下,微臣有罪,辜负了陛下的期望,恳请陛下治黄文炳一个不战而逃之罪。” 其余四位内阁大臣纷纷用眼神窥探着赵靖国和元熙帝的脸色。 四人之中,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与赵靖国同属所谓的清流人士,而兵部尚书崔护和礼部尚书程知儒则站在新党一方。 换作往昔,元熙帝怕是早已雷霆大怒。然而此刻,却只是面色平淡地说道:“赵阁老此次确实有失察之过,罚俸禄三个月。至于黄文彬,将他下放到百户。” 几位内阁大臣听闻如此轻微的处罚,都不禁面露诧异,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听错。 可越是这般,反倒让赵靖国内心的好奇愈发强烈。陛下这是怒火藏心,引而不发。赶忙叩头谢恩:“谢陛下宽容。” 元熙帝倒并非单纯针对赵靖国,心里也明白,北疆诸兵劳而无功,归根结底在于将校怯战,军卒战力羸弱。 面对如虎狼般凶猛的金国精骑,对方骑兵纵横驰骋,官军却只能望风而逃。 但即便如此,不战而逃也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好在黄文彬没有率领军队直接投靠金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元熙帝又拿起一封奏折阅读起来,而后看向众人,说道:“这奏折中提到,金国皇帝完颜墨翰欲与我朝结为兄弟之国,他为兄,我为弟。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几位内阁大臣皆心知肚明,自从太上皇在萨尔湖之战失利,辽东失地尽归金国。 朝廷后续几次派兵出关作战,不仅损兵折将,就连降将降兵都纷纷充当了金国人的马前卒。 兵部尚书崔护,这位年岁四十出头、面容肤色稍黑的官员,略作思忖后,说道:“圣上,北地边事错综复杂,圣上还请保重龙体,切莫因忧思过度而伤了身子。” 元熙帝面色依旧淡漠,声音低沉而有力:“边事乃外祸,只要你我君臣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尚有克敌制胜之日。然而内患犹如腐木中的蚁群,即便广厦巍峨,也难禁其日夜侵蚀。” 崔护赶忙宽慰道:“圣上,朝廷如今将兵力集中于北方,一旦北疆局势平定,那些贼寇不过是疥癣之疾,官军一到,他们必然冰消瓦解。” 元熙帝冷哼一声:“疥癣之疾?就这么一小撮贼寇,官军至今都劳而无功!朕着实担忧,或许哪一日,这些贼寇悄无声息间,就已闯入宫内!” “臣等惶恐。”五位内阁大臣齐齐拱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