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第129章 二征大宛
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 ——《汉书·李广利传》 赵破奴兵败匈奴两万大军全军覆没,李广利攻打大宛无功而返大军十不存一。两路大军的接连惨败,虽然没有打击到朝廷对外出兵的信心,但在对谁用兵的问题上,朝廷却吵成了一锅粥,有大臣主张继续对大宛用兵,毕竟经略西域中亚乃是汉朝的既定国策;有大臣则主张对匈奴用兵,建议将李广利的军队调回,毕竟匈奴距离更近威胁更大,而大宛则距离遥远。 汉武帝则认为,匈奴虽然距离较近,但因为早年的连番战败,元气尚未恢复,再加上匈奴单于接连去世,国内统治较为混乱,短期内还无法对汉朝构成威胁。大宛则有所不同,汉朝在西域和中亚的影响力本就较小,如今既然已经发兵攻打大宛,如果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么让西域各国和大夏等中亚各国如何看待汉朝,到时候不仅得不到大宛的良马,就连乌孙、轮台等国家日后恐怕都要为难汉朝的使者了。 权衡一番后,汉武帝决定暂时搁置匈奴问题,坚持再度出兵大宛。为此,汉武帝接受了且鞮侯单于伸出的橄榄枝,以缓和汉匈关系,并将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准备第二次远征。 汉武帝和大臣们商议后认为,第一次攻打大宛失败,固然有李广利军事才能平庸,指挥军队不利的原因,但同时也与粮草运输不足,大军补给困难息息相关,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为了确保第二次征讨大宛能够取胜,汉武帝进行了充足的动员准备,不仅赦免了第一次出征的囚徒步卒,而且再度征发了国内道德败坏的年轻人和边境骑兵六万余人,而为了确保后勤运输,又调拨马三万匹、牛十万头、驴和骆驼数以万计,粮草、弓弩不计其数,随同出征的校尉也多达五十余人。 为了策应大军,汉武帝还增派甲卒十八万人前往酒泉郡和张掖郡以北驻守,并新置了居延、休屠两个县以护卫酒泉,防止匈奴袭扰汉朝大军。同时,征发天下“七科适”(即战时征派到边疆服兵役的七种人),运输干粮供应大军,驱车载运的人众络绎相连到敦煌。 此外,第一次出征大宛时,李广利探知大宛城内没有水井,需要从城外引进活水,于是朝廷还派遣了水利工匠随同出征,预备将大宛城外的河川改道,使其无水可用。又授任两名会相马的人为执驱马校尉,准备在攻破大宛以后选取良马。 为了此次出征,朝廷先后筹备了近一年时间,甚至搅的全国动荡不安,只为确保此次征伐大宛取胜。 太初三年(前102年)夏,李广利再度率领大军自敦煌出发西征,由于军队太多,担心沿途国家根本无力供应大军补给,同时也为了震慑西域各国,李广利将军队分为数队,依次穿过罗布泊后从南北两路分别向西进发。 得知汉朝大军再度西征,匈奴各部本有心派兵袭击,但因汉军兵力太多,最终被迫放弃了贸然出兵与汉军正面作战的想法,而是派人联络楼兰,命其待汉朝大军通过后,截击汉朝的粮草辎重部队,意图将汉军困死在西域地区。 当初,被赵破奴率七百人攻破后,楼兰便归降了汉朝,向汉朝称臣纳贡,匈奴自然也清楚楼兰西域门户的地位,于是得知楼兰归汉后便也出兵攻击,楼兰王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派出两个儿子,分别前往汉朝和匈奴为质。如今匈奴命楼兰袭击汉军,无疑让楼兰王再度陷入了两难境地,毕竟两边他都得罪不起。 当时,任文率军屯兵玉门关,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殿后的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汉军后勤补给通道的安全,当他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匈奴命令楼兰袭击汉军之事后,立即将此事上奏汉武帝。汉武帝遂命任文率兵抄小路攻入楼兰,逮捕了楼兰王,将其押赴长安。 汉武帝责问楼兰王匈奴之事,楼兰王满脸委屈的说道,“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只能首鼠两端以求生存”,说罢,楼兰王便向汉武帝叩头请罪,片刻后,又抬头说道,“我想将我国臣民迁到汉朝境内居住,还请陛下准允。” 汉武帝认为楼兰王所说不无道理,于是不再怪罪于他,反而好言宽慰一番,让其不必理会匈奴威胁,若是匈奴敢发兵来攻,汉军自会保护楼兰安全。之后,汉武帝命人送楼兰王回国,并希望楼兰王替汉朝侦查匈奴动静,楼兰王遂千恩万谢而去。匈奴得知此事后,从此不再信任楼兰。 李广利上次出征大宛,西域各国因为不知道汉军目的,因而纷纷闭城不出,不为汉军提供补给,结果多有小国被汉军攻破。如今汉军再度西征,兵力相较于上次更众,不过由于已经知道汉军目标在于大宛,西域各国反而不再惧怕,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闭城自守,招致汉军来攻,于是纷纷壸浆箪食以迎,唯独轮台国(今新疆轮台县东南)闭门拒绝。 李广利得知消息后,立即挥军进攻,数日之后攻破轮台城。为震慑西域各国,李广利破城之后,直接下令屠城,轮台国随之被灭,西域各国得知消息无不震惊,此后汉军一路向西,再也无人敢挡。 李广利率领主力三万余人翻越葱岭后,本想先行攻打郁成国,但又担心如果在郁成国耽误太久,会让大宛国有所准备,思虑一番后还是决定先行攻打大宛。于是率军绕过郁成国,直取大宛首都贵山城。 李广利虽然没有理会郁成国,但随后翻越葱岭,校尉王申生和原大鸿胪壶充国等人统领的一千余名汉军,却来到了郁成国,由于身心俱疲,王申生便派人向守军索要食物和饮水,结果遭到郁成国拒绝。 王申生率领的汉军,虽然距离李广利统率的大部队两百余里,但他依仗汉军兵力强大,根本没将郁成国这个小国放在眼里,眼见郁成国竟然如此狂妄,竟然直接率军对郁成城发动了进攻。 郁成人探知汉军不过一千多人,于清晨组织起三千多人,出城对汉军发动反击,结果王申生、壶充国等将领被斩,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几人逃出生天,跑到李广利处告急。 李广利上次出征大宛,便在郁成国处吃了败仗,如今听说该国竟然还敢袭击汉军,当即大怒,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军万余回军攻打郁成国。 上官桀是陇西上邽人,年轻时曾任羽林期门郎。一次,上官桀跟随汉武帝前往甘泉宫,途中遭遇大风,车驾不能前进,汉武帝于是命人拆下车盖让上官桀捧着,车子这才得以继续前进。上官桀身强力壮,虽然捧着厚重的车盖顶风前进,却始终紧紧跟随在马车后方,没有被落下。不久,天又下起大雨,他便赶上前去用车盖替汉武帝挡雨。 事后,汉武帝对于他的勇力十分欣赏,便将其提拔为了未央厩令,主要负责饲养帝后乘舆马匹。 后来,汉武帝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宫中养病,病愈之后前去查看马匹,结果发现马竟然都瘦弱不堪,便命人将上官桀召至面前,怒斥道,“你是认为我再也看不见这些马了吗?”当即便要治他的罪。 上官桀连忙叩头请罪,说道,“我听说皇上身体不适,便日夜替您担心,哪里还顾得上看马啊!”话还没有说完,眼泪就一串串地落了下来。汉武帝见其对自己如此忠心,不仅没有再怪罪于他,此后反而对其日渐宠信,使其先后升任侍中、太仆。再度派李广利出征大宛时,汉武帝又任命上官桀为搜粟都尉,命其随军出征。 上官桀率军抵达郁成城后,因为此前汉军在此已经两度战败,上官桀不敢有丝毫轻敌之心,妥善布置后这才率军猛攻,郁成国毕竟是小国,如何能够抵挡汉军上万大军,结果仅仅坚守数日便被攻破城池,郁成人随之投降,郁成王则率领亲信一路向西逃至康居国。 上官桀得知消息,率军紧追不舍,一路追至康居国边境。面对比郁成国强大许多的康居,上官桀没有敢贸然发动进攻,而是率军驻守于康居边境,派人向康居散播汉军已经攻破大宛的消息。 汉朝数万大军西进攻打大宛,康居王自然早已得知消息,康居虽然也算中亚大国,但相较于大宛还是略逊一筹,如今听说大宛国都已经被攻破,哪里还敢得罪汉军,康居王当即命人将郁成王抓了起来交给了上官桀。 上官桀于是命令四个骑兵押送郁成王给主将李广利,这四人途中商议道,“这郁成王极为痛恨我朝,如果活着将其押送过去,恐怕途中会发生意外,反而贻误大事”,可是想要将其处死,却又无人敢动手,上邹骑士赵弟见其余三人犹豫不决,直接拔剑上前,将郁成王斩杀,然后四人携其首级前往李广利处报捷。 上官桀命人将郁成王送走后,自己则率军返回郁成国,对该国百姓予以安抚一番后,留千余守军驻守郁成,这才率领大军与李广利的主力会合。 李广利率领主力抵达大宛都城贵山城后,大宛人本想趁汉军立足未稳出城反击,结果在汉军一番弓弩齐射之下,丢下数百具尸体后,便退回了城内坚守,再也不敢贸然出城。 李广利击退大宛反击后,却并未急于攻城,而是率军将贵山城团团包围,然后命令随军的水利工匠,修改贵山城外围河流流向,切断其城内水源,并赶制攻城器械,同时等待后续大军前来会和。 李广利围城四十余日,由于城内断水,城中军民早已斗志全无,而汉军则在汇集后续大军后,则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各项准备,李广利这才发动进攻。 贵山城虽然是大宛国都城,但与汉朝的那些巨城相比,可就完全不够看了,不仅城市规模无法相提并论,防御设施更是简陋非常。 相较之下,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地区屡遭战乱,虽然战争导致民生凋敝、经济凋零,但正是由于长期战争积累的经验,军事理论和科技却得以迅速发展,对于汉军打造的各种攻城器械,大宛军队别说防御了,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 汉军猛攻数日,便摧毁了贵山城的外城,大宛贵族将领煎靡被俘,大宛军民于是纷纷逃入内城坚守。面对汉军的迅猛攻势,任谁都看的出来,大宛国根本毫无取胜希望,继续坚守下去,也不过是途耗伤亡,延缓城破的时间罢了。 在这种悲观情绪下,不少大宛贵族的立场开始动摇,他们怨恨大宛国王毋寡杀死汉朝使者,引来汉朝大军进攻,认为与其跟着毋寡送死,不如杀死毋寡与汉军谈判,从而换取一条生路。 这些贵族们商议一番后,立即发动政变,杀死了毋寡,派人将毋寡的首级送往汉营请降,并表示,“如果汉军停止进攻,大宛愿意献出良马供汉军挑选,并向汉军提供粮食;如果汉军不停战,大宛便杀尽良马,待到康居援军到达,将从内到外共同抵抗汉军。” 李广利召集众将商议,大家皆认为汉朝攻打大宛的目的在于夺马,既然大宛已经同意献出宝马,且杀死了反抗汉朝的国王毋寡,汉军自然就没有必要继续攻城徒增伤亡,更何况众人已经从俘虏口中得知,城中最近找到了会穿井汲水的汉人,已经解决了用水问题,而且城中存粮还多,汉军想要攻破城池并不容易,而如果康居真的出兵与大宛人里外夹攻,且不说能否破城,汉军甚至还将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更为重要的是,若是逼得大宛军民鱼死网破,真的尽数杀死了良马,即便攻破城池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倒不如通过谈判换取更大的好处。 于是,李广利也派出使者,与大宛贵族经过多次商议后,最终约定:汉军不进入贵山城,大宛国主动献出良马供汉军挑选,大宛国拥立亲汉的贵族为新任国王,大宛成为汉朝臣属。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李广利派人从大宛国献出的良马中,挑选出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余匹,大宛贵族则拥立了亲汉的昧蔡为大宛新国王,并与汉朝缔结了臣属联盟。做完这一切之后,李广利这才率领大军胜利班师。 当初,汉朝大军翻越葱岭直抵大宛国都时,大宛国王毋寡便派人向康居求援,康居王随之派出援军前往大宛,然而因为汉军势大,援军又迟迟无法与大宛国取得联系,再加上上官桀派人向康居散播大宛已被攻破的消息,导致康居援军始终徘徊于贵山城数百里外不敢进兵。如今见大宛果然被攻破,康居王连忙下令援军撤回,并派人与汉朝修好。 李广利率领大军凯旋东归,西域那些小国听说大宛国被汉军攻破,对于汉朝更为敬畏,等到汉军经过时,不仅为汉军提供粮草补给,甚至纷纷打发自己子弟跟随汉军前往长安纳献贡物,谒见天子、作为人质。 途经乌孙时,李广利派人以“首鼠两端”之罪责问乌孙王。当时,西域各国之中,与汉朝关系最近者,当属与汉朝联姻结盟的乌孙国,虽说细君公主出嫁乌孙后仅两年,乌孙王猎骄靡便去世了,不过猎骄靡在去世之前,却按照“收继婚”的习俗,安排太孙军须靡在即位后迎娶了细君公主。 由于有悖伦理,细君公主最初还不同意,并将此事上奏汉武帝,汉武帝则回信表示希望细君公主能够顾全大局,遵从乌孙国的风俗。于是,在猎骄靡去世后,细君公主便又嫁给了新任乌孙王军须靡,延续了汉朝和乌孙的联姻结盟。 正因如此,李广利二次西征时,曾派人通告乌孙国,要求其出兵与汉军合力攻打大宛。然而,乌孙王军须靡因为知道汉朝此前攻打大宛战败,因此虽然派遣了两千骑兵前往,但其军队却始终在大宛国外徘徊观望,而并不配合参战。 面对李广利的责问,自知理亏的军须靡无力辩驳,只得一面向李广利请罪,一面派遣使者随李广利前往长安谢罪。 汉朝这次西征,由于事先准备充分,粮草补给充足,因战死伤者并不算太多,但由于将吏们贪财,大都不爱护士兵,侵吞军饷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大量士兵非战斗死亡,结果六万多大军出征,等到返回玉门关时,只剩下了一万多人,军马一千多匹。 不过,由于此战取胜,军队又是劳师远征,汉武帝便没有责问各级将领的过失,下诏道,“匈奴为害已经很久了,如今虽远徙漠北,但却常常与旁国合谋截击西域各国的使者,并先后截杀了中郎将江和原雁门太守攘等人,而危须国以西的大宛等国,也合谋杀死了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以致东西道路隔断。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其罪,战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大军艰难跋涉,斩获大宛王首级,虏获大量珍贵之物,可谓战功卓着。” 为此,汉武帝下令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赵弟因斩杀郁成王,获封新时侯;军正赵始成因功获封光禄大夫,上官桀也因功升任少府,李哆因多献计谋升任上党太守。此外,军官中因功升任九卿者有三人,升任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级官吏的也有一百多人,升任一千石以下官吏的更是多达一千多人,就连普通士兵也得以赏赐大量钱财,而凡是因罪被罚去从军的也都被予以赦免。凭此一战,李广利在朝中声望骤升,并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网。 大宛素来便是西域强国,随着大宛被汉朝击败,西域和中亚诸国震惧,使得汉朝在该地的影响力大增,汉朝则趁机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于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使其成为汉朝在西域的补给点、中转站,为日后汉朝使者或军队西行提供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