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第254章 工匠:别拿你的技术来比我的九族
【但是具体要怎么做】 【这个大家自己去摸索吧】 【这个吧,博主有点害怕,还真不能说】 【但是成分,就是这些成分】 【你看看什么东西的作用,和这些相似,你就往里面加】 【肯定错不了!】 此时,秦始皇盯着天幕,长叹一口气:“这天幕,也不知道在害怕什么啊!” “这是第几次,不给朕交代清楚了?” “还得研究啊” 一旁的李斯道:“陛下,嘶~” “你猜,是不是有那种,比天幕的位格还要高的东西,立下了什么规则?” “以至于天幕这种存在,都不敢去触碰?” 一旁的秦始皇瞥了他一眼:“你猜我猜不猜,还我猜” “随便一想就知道!” “但是比天幕还要位格高的东西” “是什么呢?” 秦始皇与李斯对视一眼,陷入了沉思之中。 大汉位面。 汉武帝笑道:“变色油墨,可能有些困难。” “但若是把其他的问题,全部解决,这变色油墨,倒也无足轻重。” “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现在,朕已经有了造纸术,又有了钞票。” “但是” “这金融关系?” “通货膨胀?” “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啊” 汉武帝沉思着:“老朱那时,是不让老百姓用钞票换金银,朕如果允了,那不就可以了?” “比如说,一张多少钱的钞票,等于多少金子?” “始终保持这个价格” 汉武帝思索着。 三国位面。 诸葛亮道:“主公,如此一来,钞票或许能造,但还是那个问题。” “有曹操和孙权在,我们很难实施啊” “不过,我们可以先着手做着。” “如果变色油墨能研究出来的话,相信曹操他们,也无法复制我们的钞票!” 诸葛亮道:“那样一来,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更加简单啊”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似乎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同样三国位面。 孙权大笑道:“印钱?” “必须印钱啊!” “这可是无本万利啊!” 一旁的周瑜默默道:“主公,如果按你这个想法” “如果能实施的话,相信咱们,也会和大明差不多。” “钞票,是不能随便印刷的。” “更不是用来掠夺百姓财富的工具!” 周瑜说完,文武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硬是没有敢插嘴的。 但孙权道:“唉我知晓啊!” “我只是有点激动,才这么说,你别总是一副说教我的样子。” “待钞票普及,我们江东,必然可蒸蒸日上!” 不是 就是说,你就没有一点点 哪怕那么一点! 消灭曹贼和大耳贼的想法? 大唐位面。 李世民道:“这个变色油墨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了。” “各位工匠啊,你们都是大唐的肱骨之臣!” “大概,多久能研发出来啊?” 工匠一号:“三年?” 李世民:“嗯?” 工匠二号:“两年?” 李世民:“啊?” 工匠三号:“一年!” 李世民:“嗯?” 工匠四号:“三个月!” 李世民:“说得好!” 工匠:呵呵,别拿你的专业,来挑战老子的九族! 大明位面。 朱元璋则是道:“虽然天幕说了,如何制作钞票。” “但是,之前明朝的货币政策,很明显是有问题的。” “我们只有钞票还不行,还要有一个合适的政策。” 但文武百官们,却突然陷入了沉默之中。 历史上,明朝的政策,是因为明朝就一定要收割百姓的财富吗? 老朱就那么贪钱? 不一定是这样。 明朝接手的,本来就是一个烂盘。 经济接近崩溃,人民水深火热。 那个时候,朱元璋敢加太多税吗? 他得有个度啊! 一旦把百姓惹急了,元朝是怎么没的,他老朱就得是怎么没的。 但是税收不能做太多手脚的话,好像就只能在钞票上做手脚了。 大明宝钞,有时候说起来,它的政策,也是无奈之举。 但不管怎么说,那个政策,它一定是失败的。 可老朱刚刚说,要一个合适的政策 那这个政策,谁来出? 在保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推行钞票,还要保证朝廷有足够的资金运转 太特么难了啊! 这一下子,全都哑巴了啊! 天幕的展示,到此时就已经结束了。 而周易下滑 只见天幕上书: 【王朝如何面对经济危机?】 朱元璋眼前一亮:“恰好解了咱的燃眉之急啊!” “如何解决危机?” “快些说啊!” 老朱急了,这次真急了啊! 别说他了,就连秦始皇都急了! 此时的秦始皇,双手死死握着龙椅,骨节都有些发白! 这东西,对于他来说,也是极为重要啊! 他的大秦,有太多事要做啊! 而要做这些事,啥最重要? 人吗? 不不不,钱啊! 有钱还怕找不到人吗? 你以为历史上的秦始皇不知道服役修长城,会让百姓怨声载道吗? 不不不! 秦始皇知道。 但长城莫非就不修了? 不修如何抵御来去如风的外族骑兵? 你看,问题这不就来了吗? 似乎是个死胡同? 不不不! 你要是有钱,这直接就能招工! 皆大欢喜啊! 而天幕的展示,也正式开始! 【经济危机啊】 【说到这,就得说一下王朝不过三百年定律】 【王朝这个周期,它的本质上,就是经济周期律】 【三百年,就是一个王朝经济运行的极限】 【而封建王朝的国库收入,都包含哪些?】 【首先,就是税收】 【这个税收啊,大家都懂】 【这也是封建王朝,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也就是朝廷对民众征收各种税款,如田赋、人头税、商业税等】 【这些来源,可以撑起大部分朝廷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