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第245章 诸葛亮:大明亡的不冤啊
【这一年,有个重要的事,叫“奏销案”】 【这个案子啊,该案起源于康熙年间,主要针对江南地区的官员和士人。】 【当时,清政府要求各地官员按照规定上报钱粮收支情况,以确保财政透明和税收稳定】 【然而,江南地区的一些官员和士人长期拖欠钱粮,甚至故意虚报数据,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康熙帝就下令了,严查奏销案,对涉案官员和士人进行严厉惩罚】 【许多人因此被革职、降级或罚俸,甚至有些人被流放边疆】 【这起案件在江南地区引起了很大震动,也对当地的文化和学术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奏销案反映了清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和整顿吏治的决心,同时也暴露了江南地区士人的一些问题】 【此案之后,清政府更加重视钱粮奏销制度的执行,对全国的财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具体上,就是欠税有40,就要剥夺功名,打20大板】 【欠税越多,责罚就越严重】 【当时,还对各地方督抚下了个命令】 【当时就讲话了,你们得撕破脸皮啊!】 【你们要是包庇人家,就得处置你了】 【而且,还得给你们下考核,考核你们要是完不成,那你们这辈子,也别想升迁了】 【但是如果限时时间内,补齐了,你不光能升,还能大升特升!】 【相当迅速的升迁!】 此时,大明位面。 哦,明末位面。 王承恩看着天幕,呢喃道:“咱也这么干过啊,没有用啊” 而恰好,天幕也说到这里了。 【其实明朝时候,也这么干过】 【但是没啥成效】 【为啥?】 【咱就举例子说吧,就明朝,在朱元璋之后】 【那惩罚,啥时候说真惩罚那么多人了?】 【有几次?】 【而且,江南这是啥?】 【这都是士绅啊!】 【现在你虽然是官,你要朝他们收税】 【但是保不齐哪天,人家家里面,就有谁直接进入朝堂正中央了】 【这玩意都说不好啊!】 【你敢撕破脸吗?】 【你不敢!】 【但清朝就不一样了】 【清朝那会儿,你想当家作主?】 【只要你不是满清出来的那批“贵族”】 【那你就别想这个事了】 【江南这群人,肯定到不了朝堂最中央】 【所以那群督抚们,就开始上手段了】 【当时,光朱国治,那就在苏州、松江、常江、镇江这四个府,逮了个士绅】 【这家伙】 【这谁受得了啊?】 【这还只是第一轮啊!】 【后面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这特么,这谁受得了啊?】 【按当时那意思,这群江南士绅,那满清是收定了】 【最后,也确实是收上来了】 【这一点,明朝那会儿,确实也做不到】 【那话又说回来,我就想问问大明】 【收税收税你收不上来,还养着那么多宗亲?】 【你咋想的啊?】 【还有,老朱啊,你可长点心吧!】 天幕的展示,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此时,大明位面。 朱元璋刚刚醒过来,恰好听到那句话。 “老朱啊,你可长点心吧!” 朱元璋脑海里,不断盘旋着这句话。 片刻后,一口淤血喷出,又晕了过去! 一旁的太医,吓的浑身一个哆嗦! 此时,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着天幕,不断嘬着牙花子:“啧” “你要这么说” “朕倒是在想,这种政策,大明都能延续276年?” “大秦才特么几年啊?” 秦始皇越想,越感觉心里不得劲啊! 三国位面。 刘备看着天幕,问道:“孔明,若是如此的话,这大明,为何还能延续那么多年?” 一旁的诸葛亮摇头道:“怕只怕” “到那末期,完全就是苟延残喘啊” “还有张居正的改革,硬生生续了几十年的命。” “若非如此,这大明,二百年都有些困难啊。” 那可是 百万宗亲啊! 这谁养得起啊? 啥家庭,能养这么多宗亲啊? 就按古代那生法,咱也不多说,但凡再往下传一代! 一个人生四个,不过分吧? 再考虑夭折,但是人家衣食无忧,夭折率也没那么高。 咱就算他翻倍。 这就是两百万! 再一代! 四百万! 再一代! 八百万 诸葛亮倒吸一口凉气。 这大明 确实,灭的不冤啊 同样三国位面。 曹操看着天幕,嘴角一抽:“这么多钱,若是交由我来” “得能养起一支三百万大军!” “但是这三百万大军,是可以用来扩张领土的!” “可不是像那宗亲似的,只会混吃等死!” “领土扩张,资源增加,收入就会增多。” “陷入一个良性循环。” “但这明朝” “唉” 曹操这一瞬间,也不知如何评价朱元璋了。 你说他草包? 谁家草包能从乞丐,干到皇帝啊? 就说朱元璋那一路,但凡做错一个选择,他就无了啊! 25岁投军郭子兴; 27岁攻下滁州,将三万多兵权让给郭子兴; 29岁离开舒适圈淮西,攻占南京; 36岁先打陈友谅,才后灭的张士诚,顺序也没搞反; 40岁,派徐达先取山东、河南,再取大都,稳扎稳打。 就这一路走来,但凡错一步,就是炼狱。 这样的人,怎会不是枭雄啊? 但看着老朱定下的那些策略 曹操表情变得很复杂,良久才长叹一口气道:“老朱啊,你可长点心吧” 大唐位面。 “咳咳咳” 李世民看着天幕,震惊之下,茶水呛到了嗓子。 这家伙 “老朱这是咋想的啊!” 李世民特么的 看不懂! 完全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