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第243章 恐怖的宗亲制度
【很简单,就是说向国家缴纳赋税,也是服役的一种方式】 【就是说,老百姓需要无偿为国家做事,甚至是提供国家所需要的物资】 【所以,一道地方衙门觉得今年财政税收不够了,好说,让当地的老百姓,无偿给他们填上】 【也就是把税收缺口,所谓的摊丁入户,老百姓无偿给】 【而这个问题,也是到后来,张居正“一条鞭法”实施的一大动力】 此时,朱元璋看着天幕,呢喃道:“这” “朕的大明,会对百姓如此不友好吗?” 仅是看着天幕的描述,朱元璋就能感觉到,当时那老百姓心里的绝望。 这朝廷 掠夺 “确实是掠夺啊” 朱元璋呢喃着,双目失神。 而天幕的展示,还在继续。 【所以从财政上说,这个赋税制度,加上那大明宝钞的存在】 【这家伙,这真的是害惨了老百姓啊!】 【老朱当时是说,禁止使用金银交易,违者重罚】 【而咱们永乐大帝,朱棣,他的制度就更残酷了】 【朱棣说,官民敢使用白银交易的,一概充军辽东!】 【这一举措,就是为了维持大明宝钞的地位】 【但咱就是说,你都知道大明宝钞摇摇欲坠,你还非要维持他的地位?】 【这家伙】 【这朝廷的公信力,就是这么没的】 【但当时,也不能怪大明掠夺财富】 【那家伙接手的,本来就是个烂摊子】 【而且这大明宝钞,首先坑的是官员】 【本来按朱元璋定的俸禄,官员的薪资绝对够自己一家老小生活的】 【但是后来朱棣穷啊,没钱啊】 【永乐大典,七下西洋,哪个不要钱?】 【而且朱棣在上位之前,还打了好几年的仗】 【哪还有钱啊?】 【所以朱棣说:各位,以后你们的工资啊,咱就一半发粮食,一半发大明宝钞,懂?】 【就很难评] 【说它不好吧,人确实有难处,人家赶走元朝,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那咋办嘛?】 【以上的财政,才可以说,那确实没办法】 【为了维持朝廷,只能那么干】 【那接下来这个,谁踏马还能有借口?】 这一刻,天幕说的极为严肃。 朱元璋再次抬起头,心里一揪。 “什么” “这是又怎么了啊?” “朕又干什么了啊!” 老朱嘴角的血迹,还没擦干净,这天幕又来这么一下子。 还特么,挺严肃 老朱:咱这个心脏,真踏马受不了啊! 而天幕的展示,继续! 【咱们纵观历史啊】 【历代统治者,对同姓宗亲大型分封,以学血缘关系,构筑帝国屏障,这都是有的】 【但是后来,宗亲的势力太大了,就又开始削藩】 【这东西,就好像一个循环一样】 【在历史上,不断的上演】 【但老朱就不一样了】 【你看其他朝代的分封,那也就是嫡长子封一下,其他的降一级】 【之后嫡长子再封,嫡长子再降】 【但是降这么两回,也就到最底层了】 【再之后,也就嫡长子是最底层,其他的小孩,都得滚一边玩泥巴去】 【没他们事了啊!】 【但老朱的分封不一样】 【老朱当时说了:“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这个藩屏,也就是分封宗亲,建立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帝国屏障】 【但当时,老朱定下的分封,是特么】 【这么说吧,世袭罔替和降等袭爵同时存在】 【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降级】 【但是啊!】 【但是有个保底的爵位!】 【跟其他分封不同,其他的,支脉到最后,也就嫡长子有个最低的官当当】 【但老朱这里,只要你是朱元璋的后代,这特么,最次也是个“奉国中尉”】 【朱棣虽然削藩了,但只是削了权力,但还是衣食无忧的】 【这样一群,不事劳作,却又衣食无忧的存在,这谁受得了?】 【怪不得个个都说,回到大明当王爷呢】 【确实香】 【但话说回来,老朱当时定下这个规矩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一点】 【他虽然就只有26个儿子,但他这些儿子,如果个个都有26个儿子呢?】 【二十六乘二十六】 【这是多少人?】 【六百七十六!】 【这六百七十六,如果再个个都生二十六个呢?】 【到第四代,多少人?】 【45万!】 【45万不事劳作,却衣食无忧的存在!】 【谁养的?】 【明朝,明朝的百姓!】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老朱那么能生】 朱元璋看到这里,嘴角抽了抽。 好好好 就当你是夸咱的吧。 天幕的展示,继续。 【而事实上,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的话】 【1565年,明朝宗室有两万八千多人】 【而到了1595年,这是过了三十年了】 【明朝宗室的人数,达到了十五万七千人!】 【这里再给大家提个醒,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 【你可以算算,到了明末,得有多少人?】 【1565年到1595年,三十年翻了五六倍】 【那1595年,到1644年,这是50年】 【能翻多少倍?】 【这是裂变式的传播!】 【上百万人有吗?】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但肯定差不了太多的】 【而这些人,虽然没有权力,但衣食无忧,不事劳作,宛如笼中的麻雀】 【哦不,还是金丝雀吧,毕竟沾点皇家血脉】 【而这些金丝雀,宛然是大明末期,那吸附在明朝之上的寄生虫!】 【一口一口地吸着那落魄帝国的最后几滴血】 【而到帝国灭亡那一刻,所有人,都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