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第239章 慈禧:一群逆贼
【当时,康有为想着,只依靠现有制度,就算学了“制器”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康有为喊出了四个字】 【他说:“托古改制!”】 【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大夏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 【他还是有些想法的】 【单纯学习西方,定然会被无数人反对】 【但他说了,这是要和咱们传统思想相结合的】 【那别人一听,没准就想要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而康有为的思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当时一出世,那是激起了千层浪啊!】 【而他的这个思想,也正是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点】 【既然是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那就必然会带着不少的封建思想】 【这,也是他的妥协】 【毕竟,后面的儒家思想,本就是为封建制度服务】 【那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早就被封建主义改的面目全非】 此时,孔子看到这里,眼都睁大了! 孔子缓缓起身,右手拎起一个一米六长的大木棒子,呢喃道:“我的道” “不光被后世随意曲解,还被封建制度更改?” “后世的曲解,还能理解,那是纯粹找乐子。” “但封建制度” “改了我的道?” “这后世” “到底是哪个不孝徒子,妥协了?” 孔子拎着大木棒子,想了想,不太符合自己读书人的气质。 于是换了一把一米二的长弓。 而天幕的展示,还在继续。 【而这个时候,梁启超站出来了】 【虽然梁启超,是非功过,有很多人评论】 【但当时,梁启超,却是将维新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而他的维新思想,也在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大大增强了维新变法的声势】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人物】 【严复】 【没错,严复】 【严复通过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着作,无情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 【而他,虽然没有参加维新运动的实践,但对西学的介绍和宣传却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这一段,是不是看着就有点枯燥?) (宝宝们别急,快要结束了) 【而在那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当时,维新变法运动正在全国开展】 【但这时候有两个派系】 【一个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另一个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顽固派,这个顽固派,也是包括洋务派的】 【而这两个派系,在当时,开展了一场大论战!】 【辩论主题:三个“要不要”】 【其实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第一个,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第二个,要不要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第三个,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而这场辩论,注定留在史册之上!】 【这是一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 【这也是,大夏早期错误的资本主义思想,与那千百年来传下来的封建主义思想,两者之间第一次正面交锋】 【维新派利用这次机会使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开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多的人倒向了维新阵营】 【但戊戌变法的失败,似乎是注定的】 【他对于当时来说,不光触动了皇家利益】 【更重要的是,它太新了】 【没错,它太新了】 【而当时的清朝,对于新鲜事物,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抵触】 【而戊戌变法,便在这个过程中,大咧咧告诉清朝:你可以拒绝我,但没关系,为了大夏,还会有别人站出来】 【而那思想,开始萌芽] 此时,清朝,慈禧位面。 老妖婆破口大骂:“这群逆贼!” “叛贼!” “反贼!” “他们莫不是欺负哀家看不懂天幕?” “什么君主立宪制!” “那分明是要割哀家的肉!” “喝哀家的血!” “是不是要把哀家五马分尸啊!” 慈禧气得整张脸都在哆嗦。 “救大清?” “一个个说的好听!” “那救下来的,还是大清吗?” “这群汉人,总有逆反之心啊!” 这老妖婆,或许是想不通,也或许是想通了,但她不想那么去想。 是,她没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主人。 她,只是想做在那个位置上,该享受享受,该玩乐玩乐。 关于战争? 赔点钱就能解决,还费尽心思去打一架干嘛? 打输了还有风险!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她到底是什么想法。 但她的所作所为,却不由得让人这么想。 而天幕的展示,还在继续! (呼,终于要完事了啊!) 【第十个,张居正改革】 (前面没有细说他的改革,这里说一下吧,还特意放到最后才说】 【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后期一次重要的改革,为明朝缓解社会矛盾,那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啊!】 【而张居正的改革,具体都有哪些?】 【首先,政治改革】 【封建主义嘛,本来就是一个皇帝掌管整个国家】 【皇,大于法】 【但一个皇帝,怎么可能管的过来那么大面积?】 【所以有了官员】 【而官员增加,权力势必分散】 【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对于封建主义来说,加强中央集权,似乎是每一次改革都不可缺少的】 【同时,张居正实行“考成法”,对官员进行严格考核,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经济改革】 【张居正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 【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漏税土地】 【将各种赋税和劳役合并为一种,统一征收,简化了税制】 【第三点,军事改革】 【张居正重视军事,任用戚继光等名将,加强边防,提高军队战斗力】 【第四点,教育改革】 【改革科举制度,注重实际才能】 【张居正主张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而不仅仅是凭借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