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第120章 传承
而周易,看着视频的展示,缓缓点了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样。 如果别人得到这样的软件,或许觉得,播放现代视频,跟古人没有丝毫关系。 但真的没有关系吗? 要知道,古人对于国的概念,可没有现代这么强烈。 让古人一遍又一遍地去加深国的概念,去增强他们的凝聚力,真的没有用吗? 比如大明末年,历史上,李自成毫不顾忌吴三桂在镇守山海关,挡着建奴,进京之后直接捉拿了吴三桂的妻女。 而吴三桂腹背受敌,又被如此对待,直接投降,大开山海关。 这种事,若是有国的概念,会不会有一定的减少? 没有人能说的好,但某些事情,做了就是有用的。 “历史上,那么多遗憾,总要慢慢弥补” “弥补遗憾,只有武器和科技,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传承。” “而古代,缺少这份传承。” 什么叫传承? 从古至今为传承。 而古代,本来就为古,哪来的传承? 他们的历史厚度,远不如现代。 种花家为何能在近现代,重新回到世界顶峰? 文化,这种骨子里的传承,或许很难言明,或许很难感受到,但他确实存在。 而古代,缺少这一点。 “这浓重的历史传承,我来带给你们。” 周易呢喃着。 而此时,皇帝聊天群内。 秦始皇突然道:“这后世,当真是出乎朕的意料啊!” 刘邦:“但后世的路,走的也是十分艰难。” 李世民道:“所以诸位啊,朕不知朕的所作所为能否影响到后世,但诸位,我们都要做些什么。” “朕希望,以后,不是说种花家伟大复兴,而是说,这个民族,为何在世界顶峰屹立上千年?” “复兴?” “复兴有一直在顶峰来的舒服吗?” 诸多皇帝,心中涌起一丝念头。 是啊 如今有了天幕,还能一定程度上知晓后世的情况。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还不敢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小小的,种花家的震撼? 笑话! 朕若不敢,朕枉为皇帝! 而此时,明末位面。 “李自成这个定时炸弹,居然出海了。”王承恩呢喃道。 吴三桂在一旁道:“他若不出,吾等还得防备着他。” 王承恩来到山海关以后,他作为一个太监,手里也没有兵权,但从此时吴三桂和王承恩的关系来看 好像王承恩的地位更高些? 也不知这个历史上,随着崇祯帝自杀身亡的小太监,是如何做到的。 王承恩看着地图,笑道:“是啊。” “若从战力来看,李自成确实是一股不弱的战力。” “但他的政策有问题,基本盘也有问题。” “他,肯定舍不得放弃那份基业的” “出去了好,出去了,也省得我们防备着。” 随之,王承恩看向一旁的孙承宗,笑道:“稚绳,你怎么看?” 因历史改变的缘故,孙承宗,这个历史上的名将,此时又踏上了山海关。 同时,深知大明艰难,孙承宗散尽家财,带着族人,招募兵马,来到了这里。 历史上,此人在清兵包围高阳城时,率族人抵抗,城破自缢,其族人皆战死。 而现在,孙承宗看着地图,笑道:“建奴,若是以前,或许难以对付” “但皇帝陛下,这一步落下” “建奴,不堪一击。” 孙承宗并非盲目的自大! 此时,山海关已聚拢百万大军! 这是实打实的百万大军,绝非古代那种虚报的军队数量! 李自成出海,他的大顺军,可没有全部出去,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被派到这里来了。 毕竟,李自成也没那么多船只 而王承恩却道:“非也。” “如今虽是百万大军,但各路将领,都有自己的心思。” “陛下的用意,非是如此。” “我们要想些对策啊” “否则,若是战败” “大明的战斗力,恐会被彻底消磨在这里” “届时,建奴入关,大明毫无抵抗之力啊” 王承恩思索着历史上那些联军,什么十八路诸侯之类的,好像都没有好的结果。 孙承宗此时,眼里闪过一丝危险的锋芒:“有想法?” “就怕他们没想法!” “我倒是有个办法。” 此话一出,吴三桂和王承恩纷纷转头,看向孙承宗。 而此时,南宋位面。 赵构看着一封又一封传来的战报,在朝堂上大笑道:“岳武穆当真是大宋之福将!” “拥有着岳武穆,乃是我大宋之幸啊!” “诸位看看,看看这些胜利的战报!” “朕心甚喜啊!” 说着,赵构将战报递给随身太监,由他将战报送到朝堂之上,供官员传阅。 “如今,吾等北伐,已经收复诸多疆域。” “可是诸位” “这些疆域,这些城池,要如何守住啊?” 赵构在朝堂上,扔出了这个问题。 守江山,可远比打江山难。 而且岳飞虽作战勇猛,但南宋的军队数量,也就那样。 随着岳飞收复的城池越来越多,就势必要分出更多的兵马去守城。 而这样一来,岳飞能带来打仗的士兵数量,便会减少。 若岳飞还一味攻城拔寨的话,最后难免会兵败身亡,而之前打下的城池,又会开始被抢走。 这是南宋的困境。 而赵构发问,满朝文武,顿时皱眉沉思。 如何守城? 说起来很简单,不过是招兵买马。 可是 怎么招? 招来的,如何训练? 钱粮在哪里出? 之前天幕说,若刘禅穿越成赵构,怕不是得觉得,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但这玩意 要看跟谁比啊! 跟蜀国比? 他蜀国给官员发工资都特么困难 但南宋,长时间的战争和赔款,也就比蜀国强点罢了 你要说再拿出多少钱去招兵买马? 那还是算了 可是,这困境,该当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