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郡之力鲸吞冀州四方混战开始229
“元图,子远,依你二人之间,我等眼下该何去何从?”</p>
逢纪和许攸二人面色皆有些凝重。</p>
闻言不由的思索了起来。</p>
他们所筹备的计划,本来就是在暗戳戳的进行着,想着只要争取到了北方诸多势力的支持,彼时共同推举刘虞为新一任的大汉天子。</p>
到时候即便袁术等人想要表示反对,恐怕也无能为力了。</p>
只可惜现在计划半道夭折。</p>
还未开始便已宣告结束。</p>
……</p>
静静思考了片刻功夫。</p>
逢纪心中暗叹一声,主动把话向袁绍挑了个清楚明白。</p>
“府君,如今我军本就面临和公孙瓒之间的争端,值此紧要关头,万不可再树立强敌。”</p>
“一旦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那咱们即便有兖州曹家的相助,恐怕最后也要落得大败而归。”</p>
“以在下之见,不如放弃!”</p>
倘若只有逢纪一个人这么说,那袁绍说不定还要犹豫一阵子。</p>
可眼下许攸也持相同的态度。</p>
“府君,前不久咱们派去幽州的人回来了,是被刘州牧赶出来的。”</p>
“这已经是刘伯安第三次拒绝咱们的提议了,可见其反对之意坚决,除非我们能强行将其绑来,扶上天子之位,否则一切皆是空谈。”</p>
“眼下首尾两端,皆是困难重重,不如依元图所言,趁早放弃,我们还可以抽出力气,去做一些别的事情。”</p>
袁绍作为高贵的名门。</p>
自带一个非常奇特的属性。</p>
一场事件中携带的谋士越多,那就会导致他的行动效率和输出功率越低。</p>
这是因为谋士越多,你一言我一语的,袁绍听谁的都觉得有道理,反倒效果还不如不听。</p>
而眼下在场的仅有两位谋士。</p>
且两位谋士的意见罕见达成一致。</p>
袁绍自然也就相应的,能够迅速作出决定,而不会左右摇摆了。</p>
……</p>
“便依你二人之言,放弃另立天子的大计,放弃和刘伯安那边的接触。”</p>
袁绍大手一挥。</p>
当即便做出了决定。</p>
并且在此番言语过后。</p>
袁绍又“唰”的一声,豁然起身,快步走到悬挂至一旁的地图边。</p>
以手指向渤海郡以北的幽州地界,目光接连闪烁,接着声音沉稳有力,气势十足的吩咐道。</p>
“既然另立天子之计难以为继,那便开始着手准备另一件事吧。”</p>
“我看我们也没必要继续等下去了,早一日夺得整个冀州,便可早一日壮大实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只拥有一郡之地,左支右绌。”</p>
“待会儿你们替我吩咐下去,派人去公孙瓒那儿走一趟,就说我支持他成为冀州牧,请他出兵攻打韩馥!”</p>
随着袁绍发出了最高指令。</p>
其左膀右臂纷纷跟着来到地图前。</p>
二人动作整齐划一的躬身行礼,接着声音慷慨激扬地应诺。</p>
他们作为袁绍手底下头一档的谋士,自然是袁绍的地位越高,他们才能跟着水涨船高。</p>
故而袁绍下定决心夺取冀州,逢纪和许攸才会变得兴奋起来。</p>
……</p>
诸多大小事务商议完毕之后。</p>
许攸和逢纪正打算告退。</p>
袁绍却突然想起一事,出言将许攸留了下来。</p>
待逢纪离开之后。</p>
袁绍来到许攸跟前,接着向其询问道:“子远,先前我让你安排信使,去往北方各路势力送信,如今回信情况如何,大多都是个什么态度?”</p>
虽然另立天子计划已经宣告失败。</p>
但丝毫不妨碍袁绍通过这些回信,来弄清楚,究竟谁和他站一边,谁又和他唱反调。</p>
而许攸听到袁绍问起这件事。</p>
略微拱手之后,便赶忙回答道:“除了从濮阳县送来的,属于东郡太守曹子修的那一封回信,于今日才将将抵达之外,其余皆已回信齐全。”</p>
“其中除了如兖州牧曹孟德,北海相孔融等人表示坚决反对,少部分人不发表看法之外,其余大多数都赞同您的想法,表示愿意支持。”</p>
袁绍闻言,先是愣了一下。</p>
在地图上找到濮阳县的位置,然后比划了一下和南皮县的距离。</p>
有些茫然的自言自语道:“路程远近居中,却反倒最后一个送达?”</p>
不过也仅仅只是提了一嘴。</p>
毕竟这年头路难走,送信的人不可能全程走官道,翻越山路的时候碰上点什么事儿,那是再正常不过了。</p>
因此,念头只是一闪而过。</p>
袁绍便把注意力,放到了关键问题上,忍不住皱着眉头,将许攸方才汇报的情况中,某一句给重复了一遍。</p>
“曹孟德反对另立新君?”</p>
……</p>
袁绍有些担忧。</p>
眼下曹家所占据的兖州,毕竟是冀州南方的邻居,曹操本人的态度,对冀州的政治生态,也有很大的影响。</p>
如果曹操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和他站在同一战线,那就有些麻烦了。</p>
或许是看出了袁绍的顾虑重重。</p>
许攸眼珠子在滴溜滴溜的,转了两圈之后,赫然向袁绍进言道。</p>
“府君勿虑,以我之见,曹孟德应当是维护汉室尊严,是这件事令其反对,而并非反对您本人。”</p>
“您和在下,与孟德都是老相识了,他是个什么样的脾性,府君您又怎么会不清楚呢?”</p>
“况且最后一封从濮阳县来的回信中,孟德之子曹子修,虽然并未摆明车马,直言支持如此大计,但依旧表明,愿意配合您的安排。”</p>
“如此岂有顾虑可言?”</p>
许攸这波再次立大功。</p>
他的话瞬间就打消了袁绍心中的疑虑,使其面色顷刻间缓和下来。</p>
正如许攸所言。</p>
他们三人当年都是在一块玩的,彼此是个什么性子,那都是门清。</p>
曹孟德的确是个忠诚的保皇派。</p>
况且以子见父,管窥蠡测。</p>
孟德之意究竟如何,想必也是可见一般了。</p>
“好了,没什么事了,那些回信子远你先替我收着,待我闲暇时候,我再逐次地去翻看。”</p>
许攸应了一声。</p>
随即告辞离去。</p>
…………</p>
随着三人议事的结束。</p>
由袁绍主动发起,公孙瓒一方积极加入,而韩馥则被动接招的冀州格局之变,顿时浩浩荡荡的拉开帷幕。</p>
不过这当中还少了一方执棋手。</p>
正是此刻安然待在东郡的曹昂。</p>
……</p>
?月票??推荐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