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汉元帝大傻帽(1/1)

作者:马踏飞花

汉朝兴衰史第245章 汉元帝大傻帽

啥也不说了,汉元帝刘奭就是命好。还不都是他娘,许平君在天之灵保佑吗? 假如他不是出生在帝王家,像他这样的智商和才能,别说当皇上,当个县令都费劲。 我就够笨蛋了,从汉元帝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她还不如我! 真不是胡说八道,下面这件事说明了一切。 童鞋们,咱们开讲元帝是个大傻帽这样事。 前面讲过了,宣帝刘询去世前,让史高、萧望之和周堪,共同辅佐元帝。 由于史高是外戚,朝中大臣为防止他干政,规定史高主管尚书事项,尚书权力很大。 按照汉武帝分内朝和外朝治理国家,史高属于皇上的内朝,萧望之和周堪全面兼而有之。 萧、周都是大儒,又是元帝小时候的老师,自然二人很受皇帝的宠信。 文人通常社会阅历少,生活在理想社会里。 一班儒生和元帝整天围在一起瞎叨逼,他们都是一类人, 之乎者也满口都是文言文,让史高插不上话,着急带吃醋。 局势等于萧、周重新组阁了一个新的辅政小团体——文人团体,把史高边缘化了。 朝中的大臣们贼精,看到萧、周二人很受元帝的宠信,纷纷选边站队。 多数臣子加入了萧、周团队。 史高也不是吃干饭的,曾是宣帝重用的红人,没两下子也当不上首辅。 心中暗骂:“都是老中医,别给我点眼药水。 你二人想架空我,想夺取我的首辅地位,姥姥!” 史高也开始了加强自己的团队建设。 纵观历史,败坏朝政往往始于小团体的出现。 西汉是从元帝开始走下坡路的,此时也正是小团体形成之时。 此时萧、周集团不满宦官集团做大做强,逐渐专权的动向, 于是推荐刘向(也叫刘更生)和金日磾的侄孙金敞为给侍中, 让他俩代替宦官干的工作,利用他俩来制衡和分权宦官集团。 从汉武帝时起,就有任用宦官为中书令的先例,汉朝丘人。 石显和弘恭一样,都是青少年时管不住下半身,判刑被割去小鸡鸡。 在古代,进宫当太监有两种来源,一是被生活所迫,家中贫困无法生存,自阉进宫当太监。 另一种就是弘恭和石显这类人,年轻时犯了错误,为了谋个职位,只好进宫当太监。 石显从小门郎开始做起,传传话,跑跑腿。别看职位不起眼,但作用很大。 谁想见皇上都要由他通报,官员都要贿赂石显。 但凡底层人做了太监,他们都有一套识人本领。 石显见多了尔虞我诈,通过进步,他变得比狐狸还狡猾,比饿狼还阴狠。 有一个算一个,太监没一个好的,身体残缺造成了心灵上的残缺。 石显别有风格的行事,很受宣帝的欣赏,逐渐被重用。地位仅次于弘恭。 元帝继承皇位的第二年,弘恭去世,石显就继任了中书令,成了元帝重用的宦官。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脉外戚不可小觑,那就是许皇后许平君的亲戚和后人。 其中知名人物有许嘉,他是元帝刘奭的姥爷许广汉的侄子, 后来许嘉过继给了许广汉当儿子,承继了许广汉平恩侯的爵位。 许舜,许广汉的弟弟,被封为博望侯。 许延寿,许广汉的弟弟,许嘉的父亲,被封为大司马,乐成侯。 许氏女,许嘉的女儿。 这一脉外戚,以许嘉为核心。 在元帝时,许家势力还算可以,以后就逐渐被王氏外戚所代替。 总结下来,元帝当上皇帝后,由于他的能力有限,其权力要被外戚,文官和宦官集团进行分割。 朝堂上,从此拉开了明争暗斗的朝局。 有一说一,萧、周小集团势力最强,但都是些文人,从阴谋诡计来说, 文官集团斗不过石显的宦官集团。太监都是些什么人呢?你去琢磨! 石显首先发起了进攻,通过首辅史高,状告萧望之和周堪结党营私,组阁小集团。 “陛下,朝堂上拉帮结伙,对皇上危害巨大,有架空皇上的危险! 萧望之和周堪现在就在进行这件事,不得不防!” 元帝懂个啥,他知道臣子团结起来对他不利。 元帝被石显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陛下,萧望之和周堪,仗着自己是陛下小时候的老师,如今拉帮结派其心可诛!” 元帝最害怕有人抢他的江山。“石爱卿,这事你说如何处理呢?” “陛下,如果您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去问问首辅大人,看看他对萧、周有什么看法?” 这就是石显高明之处,当皇上相信他时,他再推荐一个人,去佐证自己所说的话。 元帝果然去问史高,亲们想一想,史高会赞扬萧、周吗? 肯定不会的,史高恨不得一拳打死萧望之和周堪。 随后元帝询问石显该如何处置萧望之?石显和史高建议“请派谒者把萧望之送交廷尉。” 元帝点头同意。 元帝刚当皇帝不久,他懂的儒家知识确实很多,但是对于从政一窍不通。 他被石显和史高忽悠了,“移交廷尉”就是关进监狱。元帝认为移交廷尉是审问, 哈哈!元帝不懂术语,等于亲手把老师萧望之关进了监狱。 过了一段时间,元帝纳闷,怎么不见我老师萧望之了? 太监回答道:“陛下,你下令已经把萧大人关进了监狱。” 元帝这才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急忙让狱吏放出萧望之。 元帝很生气,召来史高和石显责问,二人也不辩解,心说反正也出了一口气,够萧望之窝囊一辈子的。 等元帝气消了,石显道:“陛下,如今无罪释放萧望之,等于自曝皇上不懂法律, 另外,陛下刚即位,未能以德化闻于天下,就先把老师关了起来。 不如趁这个时候赦免萧望之的罪,收回前将军印授。 等人们忘记这件事,再启用不迟,元帝点头称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