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兴衰史第114章 竟敢欺骗皇上的望气大师
新垣平要从“望气”的角度取得文帝的信任。 “公孙臣,别太得意!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新垣平暗下决心,要挑战公孙臣的地位。 …… 新垣平拜见文帝: “皇上,吉年有吉兆,黄龙现身成纪,未央宫将有紫气升腾,这是同步进行的祥兆!” 文帝高兴道:“先生来迟一步,不过好饭不怕晚,来来来, 给朕从望气角度来分析一下,汉朝属于水德还是土德?” 文帝要从第三人角度证明公孙臣理论。 文帝向来谨慎,关系到国家正朔问题,不得不谨小慎微! 新垣平微微一笑道:“黄龙出现,就证明了汉朝是土德,尚黄色,皇上应该抓紧时间改正朔,易服色。” “哈哈——,所谓君子所见略同,公孙先生也这样认为,新年新气象, 朕打算把明年的前元十七年,改为后元元年,不知可否?” “皇上英明,黄龙现代表大汉将走向强大。 有一个好的开头,大汉国富民强皇上万万岁!” 新垣平表示赞同,却没忘给文帝灌迷魂汤。 “皇上,未央宫将要迎来祥瑞,明天中午,太阳两次定格在未央宫正上空,届时将紫气东来……” 他要让文帝亲眼目睹奇迹出现,以加深在文帝眼中的神秘。 说也奇怪,到了第二天中午,太阳从未央宫正上方逐渐西移。 过了一刻钟时间,太阳突然复位到了原来正午那个地方。 也就是说太阳第二次回归未央宫正上方,文帝和众臣纷纷惊呼: “卧槽!一天出现了两个中午。而正午代表着阳气正盛,引申一下就是大汉如日中天。”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 眼看从东边,慢慢往未央宫正上空聚拢紫气。 群臣个个张大了嘴巴,不相信眼前场景是真的。 相互掐了一把,“咦!很痛,没做梦。” “——呼啦啦,群臣跪倒在文帝面前,高呼紫气东来!皇上万岁万万岁!” 自从文帝登基以来,这是第一次听到群臣高呼皇上万万岁~~~ 十月二日,新垣平称长安东北方向,未时将出现五彩神气,到了未时,果然五彩神气出现。 “皇上,五彩神气对应五帝祠,宜在渭阳建造五帝庙,以应天意。” 文帝欣然接受。 次年,新垣平命手下向文帝献玉杯。“皇上,民工施工时挖出来一只玉杯。请皇上过目。” 文帝接过玉杯一看,只见上面刻有“人主延寿”几个字。 这是说文帝将延年益寿,文帝大喜,命人赏献杯者金百斤。 五月,文帝把本该前元十七年,改为了后元元年,代表新的年份开始了。 由于新垣平在望气方面成绩卓着,被文帝封为博士,官拜上大夫。 按照正向思维,新垣平所做的一切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实属江湖骗子。 这些事能唬住皇帝,因为皇帝需要像新垣平这样吹捧他的人,需要新垣平给他披上正统的外衣。 但是,唬不住学术界的清流张苍,以及刑法专家张释之。 此二人头脑清醒,不容易被糊弄。 张苍早就怀疑上了新垣平,与张释之一商量,于是派人去调查献玉杯的人。 其实紫气东来,也是新垣平让徒弟放的带色彩的烟幕弹。 派去调查玉杯的衙役回来报告说,献杯人已经招供了,杯上的字是他们手工刻上去的。 杯子是从集市上买的,并非从地下挖出来的…… 张苍把收集到的,新垣平欺骗皇上的罪证,悉数交给了文帝。 “奶奶个腿,原来这个望气大师是特么假冒的,我说怎么有这么多的神气?原来是放的烟幕弹! 我也太天真了,居然就相信了他的鬼话。” “来人,去把欺君罔上的新垣平给朕咔嚓了!夷灭三族,其弟子全部打出长安。” 为了扬名立万,弄虚作假的新垣平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以后文帝对改正朔,易服色这些事失去了兴趣,公孙臣也逐渐销声匿迹。 …… 文帝后元元年,文帝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去北地视察边塞情况。 当时跟在身边的还有中郎署长冯唐。 中郎署长相当于皇上的秘书长。 在行宫休息的时候,文帝和冯唐谈到了廉颇和李牧。 冯唐的爷爷是赵国人,冯唐从小生活在赵国,常听爷爷讲廉颇和李牧的故事。 此二人是赵国名将。 廉颇为赵国征战数十年,破齐败燕,守卫长平,战功卓着。 他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与廉颇齐名,破秦,击败匈奴军队,被称为赵国的中流砥柱…… 冯唐对廉颇、李牧二人战绩了如指掌,讲起来绘声绘色。 文帝听得入了神,最后叹了一口气,无不遗憾说道: “如果我有廉颇、李牧两位名将,还用担心匈奴侵犯吗?” 冯唐悠悠看了文帝一眼,回怼道:“即便有廉颇和李牧,您也不用。” 文帝一愣。 “为何这样说我?” “皇上,不是我说您,明摆的事。” 当着文武大臣一群人,冯唐让文帝下不了台。 “滚!看到你我就来气。” 特么唠嗑惹出一肚子气,文帝生气赶走了冯唐~~~ 过了两天,文帝气也消了,想起冯唐说的那些话,觉得话里有话。 “来人,把冯唐给我叫来。” 文帝要当面问问冯唐。 “皇上,有何事宣臣到来?”冯唐跪在地上道。 文帝心里话,“老狐狸揣着明白装糊涂,妈滴!你心中没个数吗?” “冯唐,你说我不用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理由何在?” “皇上,臣从小就知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 冯唐解释说,“将军在外说了算,不必事事汇报,君王也不怀疑将军在外做了什么,如此才能发挥出将军的作用。” “冯唐,你有话直说行不?别拐弯抹角的!” 文帝不耐烦道。 “皇上,您眼前就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您却把这个人关了起来,这就是我认为您不用廉颇和李牧的原因。” “你说的是谁?”文帝追问冯唐。 “云中郡守魏尚,他就是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 文帝一听低下了头~~~ 魏尚,陕西兴平县人,时任云中郡守。 云中郡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魏尚是员虎将,训练军队有一套,士兵都听他的指挥,指哪打哪! 难能可贵的是,魏尚爱兵如子,他常常把自己的薪水花在士兵伙食上,三天一宰羊,五天一屠牛, 按他的话说,士兵吃饱肚子才能勇猛杀敌。 每逢打仗,魏尚都是身先士卒,所以匈奴将领都不敢和他交手。 匈奴军队都避开云中郡进犯中原。 就因为一次魏尚记错了数目,多上报了六颗人头,就被撤职关进了监狱。 当时汉朝效仿秦军“以人头记功”,对人头数目要求很严。 如今冯唐为魏尚鸣冤叫屈,故意激惹文帝生气,目的就是要文帝不要计较小事。 冯唐上谏文帝道:“皇上制定的封赏不足,惩罚却很严苛。 即便廉颇、李牧在世,也不能发挥出能力。” 文帝虚心接受批评,命冯唐持赦免令接回了魏尚,官复原职并赏金万斤~~~ 冯唐做郎中署长一直干到了九十多岁。 到汉武帝刘彻时,想起重用他,结果冯唐老的走不动了,只好起用他的儿子冯遂。 到后来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说。 不是冯唐易老,实在是文帝爷仨忘了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