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来回穿越,在蛮清造反当皇帝第223章 地主士绅的想法
随着驻马店上蔡县的这一战,渐渐地在天下间传开。 李鸿章及左宗棠两人的征兵工作,是越来越坚难了! 毕竟失败一次可以说是运气,失败两次,可以说对方搞鬼,可是天龙国自古以来有句老话叫做:事不过三。 你李鸿章一连被人家打败了三次,如今你又跑到我家里来。 拼命的忽悠老子说你能够打败黄文武,就仅仅欠那么一点钱粮而已! 整个天下的地主士绅阶级又不都是傻子,相反,他们的信息都还挺灵通的,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及左宗棠二人的征兵。 一开始这个任务的艰难程度,就超出了他们二人的想象之外! 相比与他们二人的艰难苦战与之对应的太平军的扩张速度,却是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黄文武撤退之前,考虑到李鸿章已经被打残,所以从基地里面带出来的二十万支毛瑟98k步枪。 最终他只留下了十万支,并且是平均分配给了周远成及杨德胜二人。 虽然步枪比以前变少了,而且黄文武又不让他们打扫战场。 不过这个不要紧,事实上,与他们二人如今的武力,整个北方就压根没有任何人,可以威慑到他们。 更何况李鸿章是上门去求别人给钱给粮。 而杨德胜他们两人,却是直接带着枪去打破当然这其中杀人放火,抄家灭族也不在少数! 做生意,还是向杨德胜他们这般的,无本买卖来的快。 因此在战后重建工作上,杨德胜将李鸿章甩得远远的。 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进度恐怕会被逐渐拉大,直到最后不能逆转! 对此,李鸿章自然心急如焚,曾经不知道想过多少办法,甚至伏击过杨德胜二人,却都是收效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及左宗棠二人,在聚起十来万军队后,毅然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途。 反正拥有着十来万军队在手上,慈禧很明显不敢对自己两人动手。 这种时候眼见竞争不过太平军,李鸿章及左宗棠,也就只剩下了。 去找慈禧、找朝廷、要大义的名分,希望能够凭着朝廷的支持,来拉近与太平军的距离。 至于和黄文武再比划一番的心思,此时的李鸿章与左宗棠二人,是压根都不敢去想了。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后,李鸿章与左宗棠终于在京城见到慈禧了,这一场见面注定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诡异! 当然,双方都是人尖子,也没有让这种尴尬诡异的气氛持续多久,李鸿章及左宗棠率先打破沉默。 “臣等叩见太后娘娘。” 慈禧冷笑道: “哀家可不敢当,两位大人的如此大礼。” “我大清亿万兆人口,却仅仅只有几万人的军队了,距离覆没也不远了。” “两位都是人中之杰,还不如早点去找好退路,依哀家看来湘西黄匪,就挺不错的。” 慈禧在上面咄咄不休的啰嗦很久后。 李鸿章终于忍不住道: “关于太后娘娘的疑惑,臣等当然可以为您解惑,但是请你先平心静气。” 自己的长篇大论被李鸿章给打断后,慈禧也没有发怒。 先前只不过是由于心里不满,而发泄出来的一些废话。 此时清醒过来的慈禧却绝对不会,去为某些不可能的事情,而继续冲着李鸿章发怒! 彼此沉默了一会儿后。 李鸿章率先道: “可能太后娘娘不明白,太平军的重建工作是如何地速度,请容臣为您讲解一番。” 接下来,李鸿章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将太平军重建以来的种种以及自身军队所遇到的瓶颈与问题。 这些李鸿章都讲给了慈禧听,同时着重讲了一句,如果再不遏制太平军的发展。 那么他们以后就再也遏制不了,而他们又不敢南下去找黄文武的麻烦,整个天下却又只有这么大。 当李鸿章在竭力说服慈禧时。 左宗棠也在旁边拼命的补充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不遏制太平军的话,恐怕京城有危险! 而把这些话说清楚之后,李鸿章及左宗棠二人,又竭力向慈禧表示。 整个大清上下,除了自己二人以外,没有人可以担负如此重任。 这些言语听得慈禧冷笑不止可是她也没办法。 前一次,之所以她可以毫不犹豫的将曾国藩赶回老家去。 那是因为她手上,还拥有李鸿章的几十万大军支持。 而如今,整个大清朝就只剩下那些绿营的废物了,还有就是李鸿章手上,还残存的十几万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也只能够强忍住心中的愤怒情绪,听着,下面两个奴才在长篇大论。 直到李鸿章两人讲完之后,慈禧才道: “你们对哀家所讲的这些事,哀家并不能自己做主。” “不如明天到太和殿上,你们再给满朝文武,去把这些理论都讲清楚吧!” 接着慈禧就端茶送客了,事实上到了如今,慈禧以及李鸿章,双方也已经没有了哪些繁文缛节。 权势是建立在实力上的,此时的蛮清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惩戒像李鸿章这样的权臣了! 如果黄文武此刻在这里的话,他恐怕就会来上一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等李鸿章及左宗棠二人退出去后。 安德海趴在慈禧耳边道: “太后娘娘就这样放着两个狗奴才出去?像这两个狗奴才的态度,奴才还以为太后娘娘您会将他们砍头的!” 慈禧斜瞥了一眼安德海,“有些事情不是你这个好奴才想的那么简单。” “李鸿章及左宗棠这两个奴才,如今手握重兵,而且是我大清手上,唯一可以使挥得动的军队。” “这种情况下,你叫哀家如何对他们动手?” 其实慈禧还有一句话,闷在心里没有跟安德海说,虽然此时那十来万军队,还听李鸿章及左宗棠的。 但是他们二人既然养活不了这批军队,而跑来向自己求援,那么慈禧心中自然也会生出别的想法来。 同样的对那十来万败兵来讲,效忠于谁不是效忠? 又何必要吊死在李鸿章及左宗棠的一棵树上,只要慈禧伸出橄榄枝,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