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上岸第一步先斩最亲人(求订阅)117(2/2)

作者:梦转千秋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上岸第一步先斩最亲人(求订阅)117

朱瞻均将手中的茶杯扔到了桌子上,剩下的茶水洒的满桌子都是,脸色冰冷的道:“那就拿他先开刀,并且要罪加一等,该斩首就判他凌迟!”</p>

徐皇后虽然多次教育,但这家伙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背地里该咋样就咋样。</p>

为此徐皇后,可是没少烦恼。</p>

面对官员对他的弹劾,老爷子考虑着妻子和自家那个小舅子的功劳,也只是以劝诫警告为主。</p>

如今对方的妻弟,插手到了赈灾的事宜中,如此无视国法漠视生命,仗的是谁的关系,这几乎都不用说。</p>

“不要心里有压力,上面的我帮你顶着。”</p>

从旁边柜子拿出了一封官册,朱瞻均递给了张白圭。</p>

“今天你准备下,明天接手凤阳知府的职务。”</p>

“臣,领命。”</p>

放好官册,张白圭劝道:“殿下,此事还是让臣来吧。”</p>

朱瞻均摆了摆手:“不用。”</p>

张白圭的意思,朱瞻均心中明白。</p>

炎黄自古以来,以孝治国,大明也遵照如此。</p>

孝顺本是好意,孝顺长辈,侍奉父母,是炎黄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炎黄人都会遵守的道德。</p>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孝就有点变味了。</p>

从刚开始的孝顺父母,慢慢的变成了必须什么事都要遵从父母。</p>

哪怕父母长辈犯了错,你也要接受并且宽容,甚至连说都不能说几句。</p>

一旦你说了,那你就是不孝。</p>

哪怕父母不占理,你也要必须遵从。</p>

遇到明事理懂得子女辛苦的老人,定不会让自家孩子为难。</p>

父慈子孝,佳话流传。</p>

可是遇到那种心思歹毒,心都偏到太平洋的父母,你就等着活活被坑死吧。</p>

古今有多少名杰,被这个孝字给坑到尸骨无存。</p>

古今有多少帝王,都是因为这个孝字,明明有宏图大志,却一点都施展不开。</p>

有多少忠贞之士,被这个孝字坑的以命相抵家破人亡。</p>

当前的孝字,用一句后世流传的俗语来说。</p>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p>

对此情况,朱瞻均可以说是万分反感。</p>

孝顺长辈他能理解,并且希望每个人都孝顺自己的父母。然而这种已经变态的愚孝,他是发自内心的深恶痛绝。</p>

更让朱瞻均无奈的是,那些曾经被愚孝压迫的人,到了等他当长辈的时候,不但没有想过改变,反而把自己曾经的遭遇,加倍的放在了晚辈的身上。</p>

一代一代的传承,让这个孝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意义。</p>

舅叔妻弟这事,朱瞻均就不信徐景昌不知道,朱瞻均甚至怀疑,对方都有参与其中。</p>

朱瞻均心中更清楚,这事无论是老爷子还是自家老爹处理,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p>

所以他打算自己干,朱瞻均要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p>

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是拿出来说说的。</p>

年初老爷子问他怎么处理二叔三叔,朱瞻均隐晦的表达了这个意思。</p>

老爷子对这方面或许也已经深恶痛绝,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对朱瞻均的支持。</p>

主谋朱高煦被撤除了亲王爵位,从犯朱高燧削去了一等。</p>

老爷子这就是在向天下表明,他的儿子犯了错都要处罚,其他人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姑息。</p>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张白圭点明他的事情。</p>

老爷子把凤阳全部交给他,就是一场学习和观察。</p>

如果能把凤阳的事情处理的好,不久整个南方区域就会交到朱瞻均手中。</p>

最后,就是整个大明朝。</p>

老爷子不怕朱瞻均搞事,怕的是他看中了这个孙子碌碌无为。</p>

看着坚定的朱瞻均,张白圭拱手深深行了一礼,心中暗下决定,这事一定要处理的漂亮,不能让殿下沾上半点污点。</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