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翰林学士——刘球(1/1)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1三国明第十五章 翰林学士——刘球

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明英宗时着名谏臣。刘球登进士下到兵部,他们说南征已有成命,所以未采纳刘球的建议。 正统八年,雷击奉天殿,刘球应诏上书提出应当首先实行的十项建议,大略是说:“古代圣王不做无益之举,所以心正而上天不反对他。臣愿陛下勤于御临讲经筵,引进一些儒臣,来讲解追求至上之道,务必使学问功夫到家,理性和欲望判然可分,这样则圣心正而天心自顺。政令出自陛下自己,则权力就不会下移。太祖、太宗每天临朝三次,经常把大臣召到便殿处理百政,权力归总于上。陛下已登基九年,对于事体已经逐渐熟悉,愿陛下遵守二圣的成规,恢复他们亲自裁决政事的做法,使权力归一。 古代选择大臣,必定先询问身边的人,以及大夫、国人。大臣犯有过失,虽犯到大辟之罪也不用刑具处决,只将他赐死。现在选用大臣不曾都出于公论,到他们有了小的过失,便加以桎梏,拷打他们。但过了不久,又给他们复职,这很不是待大臣之礼。从今以后选择任用大臣,应使公论感到满意。大臣有小过,则放过不问。果真是不可原谅,也要交给法律部门定罪,让他们自作打算。不要动辄就抓起来,以便不违背他们供奉天职之意。 如今的太常,也就是古代的秩宗,一定要选得清明谨慎、熟习礼法的大臣,然后才可与神明沟通。如今太常寺正卿佐官都出缺,应选择儒臣,使他们掌管这一职务。古代出巡考察行狩,目的是为了考察官吏得失,询问民间疾苦。两汉、唐、宋鼎盛时期,都多次派遣使者巡行郡县,洪武、永乐年间,也曾实行过。现在已久不这么做了,所以官吏多贪污残暴,民不聊生,而军卫之中尤甚。应选择公正廉明能干之臣,派他们分别巡行天下。 古代君主不亲自审理刑狱,一定要交付理刑官,是因为担心会凭自己的喜怒而在定刑时有所轻重。近来法律部门所呈上的案件,多是奉了敕令增减轻重。法律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上奏,到审讯别的囚犯时,又观望圣旨以为轻重,因此百姓多受冤枉,应该让他们各司其职。至于运转输米等作法,都不是古法,尤其应该废除。《春秋》对于营造建筑工程,都加以记载,是告诫后人不要烦劳百姓。京师修建已五六年了,说是不烦劳百姓,但却役使士兵,难道军人不是国家赤子吗?况且工程多已完工,应该停工以解除人民的压力。各地水旱灾害发生,有关官员既不赈济救灾,又不请减免租税,有的还是徒事虚文而已。应令户部定期赈济,量加减免租税,使百姓不至于失业。麓川连年用兵,死亡十分之七八,军费开支和封赏的爵位不可胜计。 现在又派蒋贵远征缅甸,责成他们献出思任发。即使真的擒拿回来,不过是悬首于通衢示众而已。而缅甸将因此要挟功劳,一定请求与木邦共同瓜分其地。如果不给则会惹他们动怒,给他们则两蛮坐大,这是减一麓川而生出两个麓川。假如一有失误,则兵事不已。臣见陛下每次审理重犯,多宽宥他们,令他们从军,仁心如此!现在却因为想生擒一个失地的逃窜之寇,而驱使数万无罪之众奔赴死地,这岂不是有悖陛下好生之仁!况且思机发已曾派人来朝贡,并非没有悔过乞免之意。如果敕令缅甸斩思任发的头来献,仍敕令思机发全部割出四境之地,分给各寨新归附的蛮人,则一方可得安宁。迤北朝贡使者越来越多,包藏祸心,诚然难以估测。应分派给事中、御史巡视京师边防各军,及时训练,不要让他们向各厂借用工役之人,服役于私家。公开实行武选以求良将,制定招募之法以招来武勇之人;广办屯田,公行盐法,以充实储蓄,使武备不缺,而对于外患也有防范。”奏疏呈入后,英宗交廷臣讨论。廷臣只认为选择太常官这一条应该听从,英宗令吏部推举人选,修撰董璘于是请改任太常官,奉行祭祀事务。 刘球议论麓川之役时,王振已经忌恨他,钦天监正彭德清与刘球是同乡,一向做王振的心腹,凡天文有变,他都隐匿不报,倚仗王振的权势为奸,公卿多去拜谒他,刘球却绝不与他往来,彭德清恨他,便摘引奏疏中揽权的那段话,对王振说:“这是指您。”王振更加愤怒。正好董瞒的奏疏呈上了,王振便说刘球与他同谋,将他们都逮入诏狱,吩咐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杀刘球,马顺深夜带着一名小校持刀到关押刘球的地方。刘球正睡着,马上起身站起,大喊太祖、太宗,他头被砍断了,身体还站着,马顺遂将他肢解,埋在监狱门口之下。董璘从旁边偷出血裙送给刘球家人,后来他的儿子刘钺找到一条手臂,用血裙裹起来装殓了。 刘球死后几年,瓦剌果然入侵,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朝臣在朝堂上将马顺打死,而彭德清从土木堡逃回来后,被投进监狱,判斩刑,不久后死于狱中,景帝下诏将他戮尸。景帝怜惜刘球的忠诚,追赠其为翰林学士,谥号忠愍,在他的家乡立祠祭祀他。 刘球文多和平温雅,着有《两溪文集》二十四卷,《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刘忠愍公奏疏》一卷,《列朝诗集》录其诗两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