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寒速战速决(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
夜里,天气不是凉而是变得有些冷了,亲卫走进大帐中,关心的道:“大司马,夜间天寒,仆给您拿了一件大氅过来,仆这就给您披上吧。” 全琮点头,亲卫给坐在火堆旁的全琮披了黑狐大氅,全琮感觉身上又暖和了一些,更能抵御这个环境的寒意, 这时的人们在冬季到来时,常常以“裘”来抵御严寒,“裘”即皮毛大衣,毛朝外,皮朝内,显得美观,当然了,讲究一点的贵族认为野兽的皮毛颜色单一,就在裘外罩上裼衣,也叫中衣,可以增加服饰的美感。 穿裘衣还是一种礼仪,不能乱用,《周礼》记载:“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大裘”是供给周天子祭祀天帝、五帝的礼服,以黑色羊皮制成,不加以花纹修饰,代表质朴之意。 制作裘衣的皮毛有很多种,如狐裘、熊裘、狼裘、貂裘、羊裘、虎裘、豹裘、鹿裘、犬裘、兔裘等等,其中的狐裘、豹裘最为珍稀,羊裘、犬裘、兔裘较为普通。 鹿裘属粗劣之裘,但又不能乱穿,鹿裘接近白色,常常用来做丧服,还是隐士的专用服饰。 古籍中说:“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荣启期就是春秋时期着名的隐士。 春秋时期,王公贵族以兽皮御寒极为普遍。 《吕氏春秋》记载:卫灵公大冬天派人开凿池塘,大夫宛春劝谏说:“天气寒冷,征发民众,这会伤害老百姓的!” 卫灵公说:“天冷吗?我怎么没感觉?”宛春说:“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民则寒矣。” ——您穿着狐裘大衣,坐着熊皮褥子,身旁还有火炉子,你是不冷了,可是百姓没有这些,当然很冷了! 但武将在秋冬季穿戴上盔甲后外面只能套上战袍、大氅之类的宽大袍服,古代武官盔甲多是皮革类,经不住日晒雨淋,套件袍服起个保护作用。 再就是斗篷也不是为美观而穿,行军不是走到哪都立营帐的,露宿是常事,斗篷一裹就是被褥。 全琮又将今日的军报仔细看了一遍道:“连平郭这样的辽东重镇都能几个时辰就拿下来,看来辽东经历数次大战之后真是伤了元气啊!但即便是这样,在攻襄平城时本将也要亲自督战,务必要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设平郭县(治所位于今辽宁盖州市区附近),属辽东郡。是辽东了。第二年,貊国首领还将狩猎所得禽兽献给儒理。 更频繁的外交动作发生在脱解亲政之后。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脱解三年夏,与倭国较好结聘。 “聘”是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用语。此前倭国屡寇海滨,劫掠人口财物,脱解绥服东邻,具有积极进取西邻的意味。 然而没过几年,倭人背信弃义,又来进攻鸡林海岛,脱解王派出角干羽鸟,但鸡林军未能取胜,羽鸟也战死殉国。倭国仍是大患。 最为激烈的是西线战事。脱解五年(公元61年)马韩将领孟召向鸡林献城归降,马韩是百济的势力圈域,这一事件成为引发百济与鸡林直接交战的肇端。 脱解七年、百济多娄王三十六年(公元63年),“百济王拓地,至娘子谷城,遣使请会,王不行”。 娘子谷,也称娘臂城,是新罗后来统一之后的五京之一西原京所在,位于忠清北道清州。 百济开疆拓土至此,显然距离新罗核心区尚遥。 下一年(公元64年),百济由连续遣兵,进攻西部边境的蛙山城、狗壤城,脱解王派遣两千骑兵将其击退。 脱解十年(公元66年),百济继续攻击这处要害,并成功攻克,留下二百人留守,脱解旋即出兵收复该城。 可见蛙山一线乃兵家必争之地,百济、新罗攻伐不止,矛盾冲突激化,三韩内部也已是凭实力说话。 随后连续看到百济“来侵”、“寇边”记载。脱解十九年(公元75年),百济又来进攻蛙山城,拔之。 脱解岂能容忍?翌年(公元76年)九月,再遣兵进攻百济,复取蛙山城,这一次从百济投来二百余人,脱解一概不留,统统杀掉。 “尽杀之”三字,森然透过纸面,传出肃杀寒意。 加耶与鸡林的争战号角也吹响了。 脱解末年(公元77年),在黄山津口,阿飡(第六等)吉门与加耶军队作战,战果是“获一千余级”,可见战争烈度和规模不小,吉门以军功荣升波真飡(第四等),连升两级。 脱解之后,加耶加紧进攻鸡林,婆娑尼师今十五年(公元94年),加耶围攻马头城,阿飡吉元一千骑兵击退来敌,该城刚刚筑成七年,表明鸡林加强对加耶的防御。 关于其位置,分为两种观点,庆尚北道清道郡、庆州市、庆山市交界的马谷山,或庆尚南道居昌郡的马利面城址,前者距离金城甚近,后者较远。 马头城之围以后(96年),加耶人再次袭击“南鄙”并杀其城主,这惹怒鸡林君主,婆娑尼师今亲率五千勇士出战,从这一记事来看,加耶是比百济甚至比倭国更为难缠的肘腋之患,兵锋距离王都不远。 所以,鸡林随即欲兴兵攻打加耶,后因加耶国主遣使请罪而作罢。 脱解时代开启的对外作战虽然还没有显着成效,特别是针对百济、加耶、倭国,乃至汉朝郡县,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不过,脱解之后的婆娑尼师今已然初露锋芒,加耶、百济相继遣使求和,在三韩大地上,新罗忙于鲸吞蚕食旧邦诸国,踌躇满志地要在废墟之上缔造巍峨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