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除虫妙计(1/1)

作者:锦鲤圆月

农家医女种田忙,禁欲夫君扛不住第160章 除虫妙计

今日竟也有吃瘪的时候。 她的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人心,轻轻扫过方琴那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报复的快感。 “大人,您看这方琴,言谈举止何其夸张,小妇人我不过是在处理家中琐事,何曾想到会招来如此横祸?她这满身的火气,怕是自己招惹来的。” 苏毓的声音温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既展现了她的教养,又不失时机地反击了方琴的指控。 方琴闻此言,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几乎要跳起来反驳。 她的双手紧握成拳,关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怒火在胸中燃烧,几乎要将理智焚烧殆尽。 “你,你这恶毒妇人!我与你往日无冤今日无仇,你为何要害我至此?” 方琴的话语中夹杂着呜咽,显得格外悲愤,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似乎是在极力维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 苏毓则不为所动,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一位高傲的公主,俯视着脚下的尘埃。 “大人,请允许小妇人详述当日情景。那日清晨,阳光初破云层,微风轻拂,本是平静祥和之景,谁料方琴女士突然闯入我的院子,言辞激烈,似有深仇大恨。她的冲动之下,不慎靠近了我焚烧枯枝的小火堆,火苗趁风势跃起,不幸燎到了她的衣物。小妇人我尚未来得及提醒,悲剧便已发生。” 此言一出,县令的眉头不由自主地拧成了一个疙瘩,显然对这复杂的人际纠葛感到头疼。 他目光在两人间来回游移,试图从她们的神色中寻找真相的蛛丝马迹。 方琴听罢,身体剧烈颤抖,似是被苏毓的话激起了极大的愤怒与不甘。 她张嘴欲再次反驳,却发现任何语言在这一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只余下两人紧张对峙的气息。 而此时,整个堂上,所有人都屏息静待,等待着这场是非黑白的最终裁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寻常的紧张与期待。 正当法庭内的气氛紧张至极,仿佛一触即发之际,门外传来一声清晰而坚定的嗓音,宛如春风拂过静谧的湖面,打破了室内的凝重:“我可以作证。” 此语一出,宛若投入人群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众人闻声,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那扇古旧的木门。 门板吱呀一声轻响,江崎山的身影缓缓显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平添了几分庄重。 他步伐稳健,每一步都透着青年学子特有的朝气与自信,踏入大堂后,先是对着高坐的县令深深一鞠躬,声音清朗:“参见大人,晚辈是来自青云书院的江崎山。此刻堂下的被告,苏氏,乃是我敬爱的二嫂;而原告李氏,则是我的三嫂。我们两家比邻而居,只隔一道薄墙,昨夜发生的种种,我都有幸成为唯一的目击者。” 县令闻言,眉宇间原先的严厉稍减,代之以几分温和与期待:“哦?那便请你详述所见,务必句句属实。” 方琴眼见来者竟是江崎山,心中顿时如春潮涌动,欣喜若狂。 在她看来,有了这位“见证人”的加入,扳倒苏毓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尽管她的确在事件描述上有所夸张,但这点小瑕疵在她眼中已不足挂齿。 与之相反,苏毓则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与淡然,内心的波澜却远非表面上那般风平浪静。 她暗自惊叹于江崎山的细心周到——一开口便点明自己书院学生的身份,既博得了县令的好感,又巧妙避开了可能的偏袒嫌疑。 紧接着,他轻描淡写地道出自己与双方的亲缘关系,为自己的公正立场做了最有力的背书,最后还不忘提及两家比邻而居的地理优势,无形中增强了证言的可信度。 苏毓内心对江崎山接下来的陈述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启禀大人,昨日清晨,学生正在庭院里忙着劈柴,突然嗅到一股浓烈的烟火气息从隔壁飘来,心急之下,立刻攀上了那堵分隔两家的矮墙。墙头之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幕令人诧异的画面:李氏发丝散乱,满脸怒色,快步逼近我的二嫂苏氏,口中尽是刻薄的谩骂。或许是因为情绪激动,全然没有留意到身旁的火堆,炽热的火星不经意间飞溅到了她的发梢,瞬息之间,便引燃了缕缕青丝。然而,李氏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迁怒于苏氏,甚至扬言要报官以求解决。” 言至此,江崎山的声音依旧平稳,却一字千钧,不容置疑。 方琴听完,如遭雷击,一时呆立当场,满腔的愤懑与不解几乎要溢出胸口。 “这孩子,怎敢如此颠倒事实,信口雌黄?” 她心中咆哮,脸上怒色更甚,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质问:“江崎山,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这里胡言乱语!” 江崎山却依然镇定自若,再次申明事实:“大人明鉴,我二嫂苏氏素以智慧与勤勉闻名乡里,近来村中稻田遭受虫害,正是她提出使用草木灰配合辣椒水除虫的妙计,这才在自家院落生起了火堆。未料三嫂因烟火影响了睡眠,心怀不满,前去找二嫂理论,却不慎让火星引燃了自身的发梢。事后,她非但没有自责,反而恶人先告状,恳请大人为我们主持公道。” 江崎山的话语刚落,门外聚集的百姓也议论纷纷,不少人都点头称是,赞许之声不绝于耳。 “苏家娘子真是心地善良,又心灵手巧啊,这样的误会实在不应该发生……” “我看分明是那个胖妇人无事生非,自己不小心,还要怪罪他人!” “望大老爷能够洞察秋毫,还无辜之人一个清白!” 这些声音汇成一股洪流,仿佛成了民心所向,无形中给这起纠纷增添了几分复杂的色彩。 刹那间,如同潮涌般的愤怒自余伦心中爆发,尽数倾泻向无辜的苏毓,而方琴则是怒火中烧,全身因愤慨而不自觉地颤抖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