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行者第135章 宣慰使
李世民的问题,让整个显德殿,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灾区赈灾是功劳也是苦劳。 做的好了,当然也有功劳。 但那点功劳,在以武立国的唐人眼里。 远远不如开疆扩土,裂土封侯来的耀眼,来的实在。 因为大唐有一条明文规定,非开疆扩土不可封侯。 也就是说,想要勋爵之位,非战功不可得。 李代多亏本身就是王爷,否则想要仅凭制盐等功劳。 就想在李世民那里,讨得世袭的爵位。 简直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不过,如果只想要个,一官半职的话。 李世民倒是不会吝啬。 再说,赈灾又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上上下下牵扯太多,需要打交道的部门,更是不知凡几。 钱粮调运,人力调配,后勤补给,细小而繁杂。 麻烦不说,还容易得罪人。 而朝堂上的众人,又都早已位高权重,位极人臣。 谁还愿意去做那,出力不讨好的赈灾宣慰使呢! 是以,朝堂上的各位大臣,皆眼观鼻,鼻管嘴。 闭口问心,不自荐,不推荐。 皆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沉默以对。 李世民见无人应答,心中难免有些不悦。 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李世民一双虎目,来来回回的扫视着群臣。 但凡被李世民盯上一眼,均有种被雷霆锚定的错觉。 一时之间,群臣更加畏畏缩缩,不敢露头。 李世民很想从他们中间,拎出几个人来问问。 你们还是不是朕的臣子? 你们还是不是朕之大唐的官? 你们还是不是为民请命的清官? 当初的热血呢? 说好了,要为百姓谋福祉的誓言呢? 说好了,要为我大唐鞠躬尽瘁的初衷呢? 说好了,要齐心协力,万众一心。 打造出一个,万古无一的,盛世大唐的理想呢? 如今都被恶俗腐蚀殆尽了吗? 灾区的百姓,如今正身处在水深火热里。 祈盼着朝廷的温暖,朝廷的关爱。 那一双双无助的双手,那一双双无助的眼。 你们全都看不见吗? 视而不见为虎狼,听而不闻做懦夫。 你们居然还有闲心,在这里嫌弃推诿? 丢了做人的本心不说,也忘记了你们做官的意义。 情何以堪呐? 朕心冷矣! 李世民的目光,变得飘忽不定,让人难以捉摸。 “辅机,你来说说。” 长孙无忌已经习惯了,给李世民打辅助。 一听见李世民的召唤,立马出班站定。 “陛下,微臣以为,此次水患虽然面积不大。” “但不可不重视,当以大灾视之。” 李世民抬眼瞧着长孙无忌,思量片刻道: “为何要以大灾视之?” 长孙无忌似乎早有腹案在怀,于是胸有成竹的说道: “其一是因为,此为陛下登基以来,发生的第一场灾祸。” “当用心处之,尽力处置,以安民心。” “其二嘛,也是因为,此事乃陛下初登大宝以来,面对的第一场灾祸。” “第一次赈灾之举,当按示例为之,日后再有,便可按例循之。” “是以,微臣以为,当以大灾视之,可安天下。” 李世民听完,放在龙案上的手,不由得轻点着桌面,沉吟起来。 不用说,长孙无忌的建议很好。 按照长孙无忌的说法,此次赈灾,就不仅仅是赈灾了。 自李世民登基以来,就各种质疑声不断,此起彼伏。 李世民本身就得位不正,再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 不说是如坐针毡吧,也是犹如火烤。 日日不得安生。 如果,此次赈灾能做得完美。 不仅可以抵消掉不少质疑。 还可以在民间,树立起仁君的大旗。 一举两得。 这让李世民,不得不认真思考起,选谁做宣慰使的问题来。 朝堂之上。 长孙无忌短短几句话,就将话题引爆。 嗡嗡低语之声,不绝于耳。 古人做人做事,有一条标准,都非常重视。 那就是名垂千古。 至于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都有人选择。 路不同,但结果一样,就有人走。 此案如果作为大唐范例的话,那主持此事的人,就有机会能名垂千古。 最起码,能流芳大唐。 渴望的眼神,四处巡视。 几乎每一个人,激动之情皆溢于言表。 李世民很满意朝臣们现在的反应。 更为长孙无忌的阳谋,点了个大大的赞。 一帮子老货。 老阴货长孙无忌的大饼,才刚画了一半,就如此激动。 真真不知所谓。 整个朝堂,还能稳如泰山的,只剩下寥寥数人。 英国公李绩和卢国公程咬金,便是其中之一。 李世民对二人没有反应的样子,很不满。 这俩老货,总是和别人不一样。 一点意思也没有。 “辅机,那你觉得,选何人为赈灾宣慰正使合适?” 长孙无忌请捋胡须,另一只手,紧握着袖口说道: “陛下,如今福王,蜀王,齐王,三位殿下,均已外出历练,而且成绩斐然。” “臣以为,作为几位王爷的大兄,身为储君的太子殿下,更应该以身作则,有所表现才是。” “所以,微臣认为,此事当以太子殿下为正。” 又是长孙无忌的几句话,将朝堂引爆。 显德殿里,瞬间便如闹市一般,人声鼎沸,议论纷纷。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没再言语。 大臣们的声音,不时的从下面传来。 有的说,太子殿下,身为一国之储君,不可身陷险地。 有的说,大唐人,大唐魂。 身为一国之储君,更应该亲身慰问,彰显胸怀。 有的说…… 李世民听了好久,也没听到有用的言辞。 皆是一些恭维,或是杞人忧天的屁话。 不耐烦的敲打了一下龙案,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才将菜市场变回了朝堂。 “有何话,一个一个说,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李世民等了片刻,见无一人发声,不由得酒劲上了龙头。 右手拍打得龙案‘啪啪’作响。 “怎么又都哑巴了?” “让你们说,你们又都闭口不言,是何道理?” 国子博士,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抬腿走出班列, 向李世民微微躬身,抱拳行礼。 “微臣以为,长孙大人句句在理,所以微臣附议。” 有了太子右庶子孔颖达带头。 支持太子李承乾的大臣们,皆鱼贯出列。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