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第367章 接纳了
,老师讲授历史,诗词,算数,营造等内容,尤其是营造,我儿子喜欢的不得了,这不学科考,以后能做官吗?”杨惠说道。 “杨兄,现在国将不国,去哪国做官,只要是武安学堂出来的,完成学业,我们胡家都会根据平时学习成绩安排职事做。”胡湘说道。 对于以后武安的发展,胡家也召集高层商量过,以后会需要很多人,这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这些人才的培养,就要靠武安学堂了,也因此让武安管辖境内学子,都到武安学习,成绩好的,都会免于学费。 “哦!那太好了,”杨惠道。 “杨兄,你负责粮草,你的担子很重呀,每月能调出多少粮食给武安,”胡湘问道。 “能调拨10万斤吧,”杨惠道。 靠武安产的粮食,满足不了武安城内两万多非农业人口的口粮。 现在从武安涉县及边缘地带征集和收购的粮食也就够一万五千人吃,其他的就靠大名府了, 现在大名一带,也是人少地多,只要有足够的农业劳动人口,没有天灾人祸,粮食产量也能增加很多,人均粮食,也能达到不饿肚子。 “公子,现在士兵的饭食,一半都是野菜,不过今年麦收了,粮食就富裕了,”杨惠说道。 胡湘也知道,自从两年前蒙古兵撤走后,农业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去年秋末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了很多。战乱和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太大了。 “士兵有怨言吗!”胡湘问道。 “有个别士兵满腹牢骚,骂我这个粮草官贪污,”杨惠说道。 胡湘知道,大名府征集的粮食,是够大名守城军用的,但为了武安,卢明和苏椿都是把粮食尽量往武安调。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武安的工匠多生产出步枪,手枪,子弹,他们才安全。 “我知道了,这困难是暂时的,”胡湘说道。 胡湘期盼着,今年要是没有战争就好了。 其实杨惠来翠仙楼,也不是饿了,才吃饭的,现在也不是饭点,他是来喝闷酒的,这往武安调拨粮食,导致大名粮食短缺,这锅是让杨惠背的。 当杨惠走了,不大一会,卢敏和赵宁来到了翠仙楼。 “你在这干嘛?”卢敏问道。 “等你回来,就知道你会来这吃饭,我让伙计提前预备好了,”胡湘说道。 “你拿我家的酒饭,讨好我,”卢敏说道。 “饭钱,我出,”胡湘道。 “这顿饭,是我给宁妹接风的,你去办公事去吧,我哥每隔一天,都会到守城军中,和士兵们一同吃饭,你这个胡家三公子,不应该去吗!”卢敏说道。 胡湘于是带着阿贵来到了军营。 大名很多守军头目,还不认识胡湘,苏椿给一一做了介绍, 不一会就开饭了。 胡湘也跟着士兵们排队打饭,因为野菜加的多,已经感觉不到粟米的滋味了,而且还苦,但胡湘也只得硬咽下去。 吃完饭后,胡湘又看了会士兵的操练,目前大名守军,还没有采用武安的训练方法。 “现在,因为粮食不足,士兵的训练强度很低,以后粮食富裕了,也要训练一队精兵,”卢明说道。 “要是仆射安文,能给我们购买到一万人的口粮,那就好了,”胡湘说道。 “恩,我让李彪负责这事,一定要搞到粮食,别的事让他转给别人办了,”卢明道。 “我也是这样给李彪说的,”胡湘道。 从军营出来后,胡湘回到了翠仙楼。 卢敏和赵宁已经吃完饭了,两人坐着喝茶聊天。 “军中的饭,合胃口吗?”卢敏问胡湘道。 “虽然不可口,但营养价值高,全是各样的青菜,我以前不是给你说过,人要是不吃菜,就会上火,会生病,”胡湘说道。 “哦,那以后,你就吃军营的饭吧,到武安了,我亲自给你做,”卢敏说道。 赵宁听了笑了笑,:“胡公子,你就不能,实话实说,在卢姐姐面前还装,” “士兵们,每天饥肠辘辘的守城,你也看到了,现在宁妹来到了大名府,你也不用想着外出了,是不是该一心一意的忙于公事了。”卢敏说道。 “我那天,不在忙于公事,”胡湘辩驳道。 “我哥哥,能把大名守军中小头目,一半左右的名字,都能记下来,大名府管辖境内几乎所有的村子都去过了,你知道多少,”卢敏问道。 卢敏这一说,胡湘也无语了。 知道他们名字,武安的守军,还有神火营,胡湘都没怎么去过,也就武安学院的一些老师,和机械坊部分工匠,胡湘知道名字。 “名字我记不住,但没有我,铁匠们也就能打把刀,”胡湘道。 “你不在家,机械坊不也制作了很多设备,”卢敏道。 胡湘知道跟卢敏讲不明白,也懒得辩解。 现在机械坊是制作了很多设备,但很多都是根据胡湘的想法制作出来,制作出来后,又不断的改进完善。 确实和最初的粗糙设备比较起来,大为不同了,但没有最初,那有后来的改进。 “赵姐姐,你看我在大名府,做啥营生好,”赵宁问道。 “做啥营生呀,姐每月给你银子,”卢敏道。 既然窗户纸都捅破了,赵宁也没有回泰山的必要了,不过还不能回武安,先留在大名府李岩的宅子住。因为以前胡湘买的宅院,武安馆,现在已经是学堂了。 “要是你闲的慌,可以到学堂教书,也准备招收女孩,工钱不多,就当解闷了,”卢敏说道。 “那多谢姐姐了,”赵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