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早死炮灰,我嫁病秧子后享大福第266章 资助
回到家,宋漫漫找到沈宴清,将自己想的告诉他。 “宴清,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小黑炭他们那些孩子,如今年纪都不算太大,就在地里干活,我想着要不资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去上上学、认认字。” 小黑炭那里,如今虽然不会饿肚子了,但是因为现在上学是要交学费的,所以小黑炭那一群孩子都是没有学上的。 主要是长大的不过七八个孩子,也负担不起剩下那么多孩子的学费,又不能只送几个孩子去,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 “乖宝你想做就去做,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不还有我呢!” “沈宴清,你真好。” 宋识从屋内走出来,就见两个人抱在一起,见宋牧也出来了,连连咳嗽着:“姐,二哥出来了。” 和沈宴清连忙分开,宋漫漫看着宋识深呼了一口气,朝屋内走去。 下午,宋漫漫就开始写自己的计划,想了想以后上学的价格,将需要用到的钱都写下来统计完,宋漫漫才将笔放下伸了伸腰。 她按照如今的学费价格,准备了十万块钱的预备资金,她是只打算资助他们到高中毕业的,至于大学她是不管的。 等这群小孩该上大学的时候,华国早就改革开放了,他们完全可以去打个小零工、摆个小摊、再加上大学生的补贴自己养活自己。 趁着谭宛不在,宋漫漫将门锁上,进到空间里数了十万块钱放到一旁,拿出五千块钱准备给小黑炭,作为那些孩子第一年上学的资金,多退少补。 至于以后,她也会每年暑假都抽出一段时间过来,将一年的学费给小黑炭送过来,顺便看看他们的学业、生活状况。 …… 第二天的时候,谭宛、陶芍芍、宋牧带着没有来过湘市的宋耕、徐尔若去逛街,而宋漫漫则是和沈宴清一起到小黑炭那里,和小黑炭讲资助的事情。 听到宋漫漫和沈宴清的来意,小黑炭满眼都是不可置信,好半天才开口道:“漫漫姐姐、宴清哥哥,你们……你们真的要资助他们上学吗?” “是真的,一会儿你可以统计一下每个孩子的年龄、还有上学的意愿,我们在湘市待不久,咱们得速度办好。” “可是……那不是一笔小开支。” “别担心,去办吧,把年龄、名字都写到这个本子上就行。”将装钱的袋子拿出来,宋漫漫说道,随后递给小黑炭一支笔、一个本子交待着。 见到厚厚的一沓钱,小黑炭连忙跑去办宋漫漫交待的事情,他以前算过他们如果都去上学的话,要花的钱数。 那厚厚的一沓钱,看着就知道只多不少,他的弟弟妹妹们真的都要有学上了,至于上学意愿,他觉得他压根就不用问,他们这些孩子里就没不愿意上学的。 他甚至看见过好几个孩子站在人家教室外面偷听,还有不少大孩子用树杈教小孩子在地上写字。 不过该问还是得问的,他得做好漫漫姐姐交待的事情。 小黑炭的动作很快,不过一会儿就统计完了,只不过数了数本子上的人数,宋漫漫皱了皱眉头:“这上面怎么只有三十一个人?” “其他几个都和我年龄相差不大,所以就没写上。” “都写上,你的也写上。” “可是漫漫姐姐,我们这个年龄还能上学吗?” “当然可以去了。” 小黑炭他们的年纪不算太大,最大的小黑炭也不过才十八岁,而且现在学生的年纪相差几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黑炭他们也不会被同学说闲话。 “就是,你们这地可能……没什么空种了。”想到这,宋漫漫也没了法子,人没有分身术,干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这个事情是无解的。 “没关系,我们可以放学回来种。” “能行吗?会不会太累了啊?” “可以的,我们不怕累。” “就这么办吧,我去找一下人,到时候跟学校说一下他们的情况,学校应该会同意的。” “那好。”朝沈宴清点点头,宋漫漫看向小黑炭:“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过几天办好以后,我们再过来。” “好,谢谢漫漫姐姐、宴清哥哥。”说完,小黑炭朝两人鞠了一躬。 沈宴清连忙将他扶起:“不用谢,以后学成了好好报效国家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了,时间有限,我们先走了。” “嗯!” …… 接下来的几天,沈宴清和宋漫漫找了下当地的学校,和校长将小黑炭几人的情况说明,将四十个孩子的入学手续都办理好。 拿着入学手续的证明到小黑炭那里,将东西和学费交给他,这次的事情也算是彻底落定了下来。 “等到开学的时候,带着他们去报道就行了。” “谢谢漫漫姐姐,我会安排好的。” 宋漫漫朝他点点头,她也相信小黑炭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的,能管理好四十人大家庭的人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们再过一天就走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就给我写信,发到这个地址,如果想凌煊了,也可以寄信到这里,我会转交给他。” “好。” “嗯!那我们就先走了。” 给小黑炭留下了接下来这一年的学费后,宋漫漫和沈宴清就离开了村子。 和谭宛、陶芍芍几人又一起逛了两天,到了十四号的时候,因为想着宋思南,宋漫漫几人便收拾了东西准备返回京都。 晚上,站在院子口,宋漫漫和沈宴清一起总结着这次来湘市的收获。 他们俩除了帮小黑炭那四十个孩子上了学之外,还买了三套房子,因为偶然遇见了黑市,沈宴清又将空间里的瓜果蔬菜清理了一番。 所以这次他们来湘市,虽然给小黑炭了五千块钱,但是他们的资产反而不减反增了。 十五号上午,宋漫漫一行人就买了火车票,准备返还京都。 而与此同时,远在濠镜的宋思南也踏上了来认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