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第195章 司马懿:让子弹飞一会
网友【评论】:“听说李斯杀韩非,其实是给始皇帝背锅了。” 网友【回复】:“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韩非到秦国来,是因为始皇帝看了韩非的书后,大为震撼,认为作者是大才。 后面当知道是韩非写的后,始皇帝就出兵韩国,想的就是迫使韩非入秦。 这才有了韩非入秦,废了那么大个功夫,好不容易把人弄过来,就是为了杀?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呀! 更何况,灭韩之战发生于公元前 230 年,而韩非则是在公元前 233 年被杀的。 因此,秦始皇顶多也就是打算暂时将韩非关押一段时间罢了。 然而就在此时,李斯却横插一脚,来了一个火上浇油,使得秦始皇最终下令处死韩非。 归根结底,李斯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嫉妒心作怪的。” 网友【评论】:“平心而论,李斯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 韩非子的事情,就算李斯有背锅的嫌疑。 但李斯对待自己这位老同学的时候,他最少没有求情不是。 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吕不韦呢。 吕不韦那可算得上是李斯命中的贵人,如果当初没有吕不韦向秦始皇力荐。 李斯恐怕一辈子也没有接近始皇帝的机会。 可结果李斯对吕不韦,该下手时还不是下手了。 从这些事情可以推断出,李斯本质上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他做任何事都只考虑自身利益,这种极端的功利心态,最终导致他篡改诏书。 或许只有到生命尽头之际,李斯才算大彻大悟。 到腰斩的时候,他和他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也许直到此刻,李斯才真正放下对权力的执着。 然而,尽管李斯功利心极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能力也是真的强。” 网友【回复】:“那会的李斯不是放下了对权势的执念,只不过他知道自己要死了而已。” 网友【评论】:“话说李斯最后怎么就输了呢? 按理讲,赵高应该不是他对手才对吧。” 网友【回复】:“那一波属实是李斯自己大意了。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在赵高这阴沟里翻船。 李斯和赵高,作为一同篡改秦始皇遗诏的人,他们之间是必然会有一场灭口之战的。 更何况,后来赵高还被册封为中丞相。 这个新设立的职位,无疑让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相权之争更是避无可避。 然而,令李斯没想到的是,赵高会这么心急地动手。 完全打乱了他原有的计划。 更重要的是那个刚刚即位的胡亥,简直无能到超出了李斯的想象。 按照李斯最初的设想,胡亥此刻方才登上皇位,且还是通过伪造诏书得来的。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胡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他与赵高一并铲除,以绝后患; 要么同时保住他们二人,维持暂时的平衡。 李斯心里清楚,以胡亥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将他们一网打尽,因此他断定胡亥会选择后者。 只要胡亥选择暂时维持平衡,那李斯绝对会在这段时间中灭掉赵高。 可现实却狠狠地扇了李斯一巴掌,胡亥根本就没有走这两条路。 胡亥直接让赵高掌控了权利,这一下李斯算是懵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李斯被赵高弄死了。 甚至李斯都到监狱了,他还在幻想。 这一点,从他写的狱中上书就不难看出。 他在幻想能凭借自己之前的功劳保住一命,甚至是官复原职。 结果保命的圣旨没下来,腰斩的圣旨下来了。” 网友【回复】:“李斯那是打了一辈子鹰,最后让小家雀那眼啄了。 不然就赵高的话,可能还真玩不过他。 毕竟之前和李斯对线的人,可都被李斯拿下了,而且能耐也都比赵高要强。” 网友【回复】:“李斯那是高端局打多了。 他以为胡亥不是王者,也应该是个钻石吧。 谁能想到胡亥就是个青铜,直接就莽了。” 网友【评论】:“李斯在大秦一统六国的时候,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但大秦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同样与李斯脱不了干系。 大秦得以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这其中固然有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 但若是将这份盖世功勋划分开来,李斯起码能独占其中三分。 如此评价并不算过分抬高他。 至于大秦王朝土崩瓦解的过错,自然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可若要同样追究责任的话,李斯在这里面所应承担的罪责,怕是至少也有三分。 这也不算是污蔑他了。” 明太祖朱元璋:“政哥,李斯你是怎么处理的?” 汉高祖刘邦:“这还要问?要是你,你怎么处理?” 明太祖朱元璋:“九族,必须九族。” 汉高祖刘邦:“你杀心还真是大。” 唐太宗李世民:“对待这种功臣,怎能如此呢?未有之事,这般追究就过分了。 按照政哥的行事,李斯最多也就是被流放。” 大秦御史大夫刘季:“各位,你们要不要看看我的头衔? 你们是不是也太小瞧始皇帝的胸襟了? 项羽那个大秦第一号反贼,始皇帝都没有杀。 又怎么可能杀李斯呢?”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和李斯的性质可不太一样。 你们说到底,也不过就是造反,而李斯那可是背叛。” 始皇帝嬴政:“大秦要变,朕需要商君。 李斯之能,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事情交给他,朕也放心。” 明太祖朱棣:“好家伙,大秦传统手艺了! 不过话说回来,咱这大明好像也需要一场变革。 毕竟往后是要走向远洋之外的,以往的政策多有些不适了。” 【名相系列第二集:大汉丞相:萧何】 发布人:闲人 发布时间: 【提到萧何,想必各位对此人并不陌生。 此前我发布的视频里,对萧何也算有过不少介绍。 那么本期视频呢,咱们就简单聊一聊这位汉朝开国丞相,过多的就不说了。 萧何,沛县主吏掾。 算是刘邦这个泗水亭长,之前的直属上级了。 早在刘邦尚未起事之际,萧何便已屡次替他善理后事,收拾烂摊子。 后面刘邦去了芒砀山,也是萧何把他找回来的。 不仅如此,在沛县起义的时候,也是萧何和刘邦一起谋划的。 因此,萧何那算是大汉的原始创股东了。 但是创业初期,萧何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因为当时刘邦的家业尚微,萧家主管的内务事情不算多,大家都能做。 他的能力也就没有完全展露出来。 直到刘邦破关,进入关中后。 萧何干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那就是搜集整理大秦帝国的一切户籍、土地及各类产业信息资料。 这一下,那算是给刘邦装上一双洞悉天下的“天眼”。 使得刘邦在日后与项羽逐鹿中原时处处抢先手。 那时候,大汉对各地人口数量、田地分布、赋税收入、矿产资源以及各行各业工匠技艺等情况了如指掌; 反观西楚,则如盲人摸象般茫然无措。 此后,当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之际,韩信又四处征战,横扫诸侯各国之时。 萧何始终稳坐关中,全盘掌控着所有军队所需的粮草物资供应,并合理调度各类军械装备。 数年之间,得益于萧何卓越的后勤管理才能,汉军从未因军需匮乏而陷入困境。 不仅如此,后来萧何更是亲自主持修建了长安城。 然而,待到大汉江山一统,萧何的路也就不好走了。 不过那时的他,也算是年迈体衰,时日本就无多了。 总体而言,萧何的功勋似乎显得平淡无奇。 仿佛与“大汉第一功臣”这个称谓并不相称。 但萧何能够管理好数十万人的后勤事务,这就足以说明他的厉害了。 特别还是在生产条件低下的古代,要确保数十万大军在外征战数年之久,而内部依然保持稳定有序,这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质疑古代军队,存在虚报人数等问题,这个确实是有,什么百万大军,实际就十来万的情况很多。 但即使正规军数量没有达到数十万之众,可算上负责运输粮草物资的民夫、制造各类军需器械的工匠以及力士等人员,总数几十万还是有的。 能够掌控如此庞大复杂的局面,萧何无疑堪称大汉帝国的首席辅助了,荣获 vp 实至名归。 此外,萧何还有月下追逐韩信,并向刘邦拒绝韩信为大将军的事情。 纵览萧何一生在大汉集团所立的功劳,可以说是从最初的起义阶段,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逐鹿中原时期。 每当面临关键时刻,他总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毫无疑问,萧何对于大汉帝国所做出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 只是可惜在大汉趋于稳定后。 刘邦对萧何是多次猜疑。毕竟他功劳太大了。 甚至好几次刀子都举起来了,结果都被萧何躲了过去。 后来萧何干脆自污名声,加之刘邦也见他年事已高,身体还不好,这才没有动手。 让萧何最后得以善终。 但不得不说,这也是萧何运气不错。 能够出生在司马懿之前。 假如萧何时运不济,晚生在司马懿之后。 那么以他的功绩,萧何必然难逃一死。 要知道,自司马懿时代以后。 身为丞相,年龄已不再是免罪的理由,健康状况更非开脱罪责的借口。 只要活得比皇帝长久,便会被视为有罪之人。 好了,关于萧何,暂且说到这里了。 虽然他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并无太多值得详述之处。 即使谈及瑕疵或罪过也是寥寥无几。 嗯……或许唯有韩信可算作其中之一。 设计谋害韩信便是出自萧何之手,并且还是由他出面邀请韩信前来赴宴。 也就是他这个老朋友相邀请,否则当时韩信应该是不会去的。 韩信是不懂人情世故,但对于生死之事,他还是有点预感的。 只不过有萧何做保,韩信就相信了萧何。 结果就有了生死两妇人,存亡一知己这对联了。 可以说,韩信一生的荣辱兴衰皆与萧何紧密相连。 然而,对于这事情,也不能全然归咎于萧何。 彼时的局势如此险峻,若萧何不去邀请韩信,恐怕他俩都会性命难保。 而他前去相邀,至少尚能保住自身周全。 虽然这也算是卖友求活,但真没什么办法。 更重要的是,这种事情,真要死的话,就不是死他一个人了,要死就是族谱祭天,一家老少谁都跑不了的那种。】 网友【评论】:“司马懿那是真的坑惨了不少人呐!在他之前的功臣,只要自污名声,那最多也就是一个丢官。 比如秦朝的王翦,汉朝的萧何,他们自污之后,日子虽然难过了一点。 可最少能保命不是,但自从司马懿之后,别说自污了,你就瘫痪了,那皇帝都不太放心。 只要你喘气,就是罪过。” 网友【评论】:“司马懿射出的子弹,在几百年后,擦着李靖的头皮飞过。 最后又飞了几百年,正中李善长眉心!” 网友【评论】:“司马昭:父亲,打偏了? 司马懿:让子弹飞一会。 李靖:什么玩意过去了?怎么脖子凉飕飕的。 李善长:司马老贼,我你” 网友【回复】:“其实最先骂司马懿的,应该是檀道济,当时檀道济就是被这样杀掉的。” 网友【回复】:“檀道济应该不算吧。” 网友【回复】:“申遗,快申遗!” 网友【回复】:“在申了,在申了,思密达” 网友【评论】:“司马懿之前,皇帝对于长寿的臣子,那都是较为礼遇的。 司马懿之后的皇帝,看到那些长寿的臣子,是怎么看怎么不爽。” 网友【评论】:“谁能想到长寿会是一种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