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木秀于林(1/1)

作者:随轻风去

大明话事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木秀于林

当初按照分工,林大官人的母亲林宋氏在横塘镇,父亲林国忠和大嫂在木渎镇。 安抚好黄五娘后,林大官人就在屋外对林宋氏说:“母亲就不要去木渎镇那边凑热闹了,专心在这里陪着黄氏,别让黄氏感受到冷落。” 林宋氏点头称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胎儿都很重要。 木渎镇灵岩山下有一处林氏别业,近一年范娘子一直居住在这里。 当林大官人赶到林氏别业时,却见中庭已经站满了人。 不仅父亲和三个哥哥都来了,就连社团里大大小小头目也来了不少。 比如高长江、税关主吏马英明和主计宋叔,还有早期的四大金刚,关系比较近的基本都出现在这里,左右护法跟着林大官人到来后,也加入了进去。 林大官人不由得嘀咕了一声,这帮人怎么比自己还积极。 新生儿出生时的阵仗大不大,主要看待继承的家产和基业厚不厚。 林泰来刚和众人打完一圈招呼,简单寒暄了几句。 忽然就看到大嫂从穿堂里冲了出来,叫道:“生了!是个男娃!” 林泰来还没反应过来,院中就爆发出了欢呼声,无论这个男婴是不是嫡出身份,至少林氏基业有后了。 两世为人,程。 按照指示,学院分为初级学堂和高级学堂,暂时只开初级学堂。 同时又分为短班和长班,十五岁以上的进入短班学习,十到十五岁的进入长班学习。 林大官人只看了看课程设置,不满的说:“文学课只学百家姓和千字文?” 高长江疑惑的说:“坐馆说过,只要教导识字就行了,不用学四书五经啊。” 林大官人指示说:“那只学百家姓和千字文也不够,导致只会认字不会使用。 所以把我的诗词编成一本诗集,作为文学课的进阶必修教材!” 高长江:“” 要不要把坐馆你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也编成集子,当成教材? 在林大官人的忙忙碌碌里,时间就到了万历十四年的年底。 林大官人本来还想着,对社团组织体系进行改制,但因为实在太忙了,只能暂且将改制推迟到明年。 而且改制必将带来短期的混乱,眼下正是社团事务的高峰期,确实也不适合进行改制。 在官府过年封衙之前,林大官人去察院拜访了赵巡抚,并询问道:“今年江南地方钱粮的完纳情况如何?” 赵巡抚喜形于色的答道:“九成!” 熟悉官场规则的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于是林大官人沉默了。 七成就是不处罚,八成就是合格,九成就是卓异。 看林泰来似乎没什么兴致,赵巡抚诧异的问道:“怎么?你不高兴?” 林大官人叹道:“去年平息抗税,今年完纳率又高达九成,连续两年政绩极其卓越,看来老先生明年开春后必定要高升部院了。 对于人在苏州的我而言,当然希望老先生继续当巡抚,不想看到老先生你离去啊。” 赵巡抚是林氏集团在江南地区最直接、也是最强力的保护伞,他的离任对林氏集团而言堪称重大损失。 赵志皋笑道:“哪有你想的那样夸张?无论换了谁做这个巡抚,难道还能动摇你?” 林大官人摇了摇头,“我现在就可以断定,下一任巡抚,对我肯定没有善意。” 熟知官场规则的赵志皋没有问为什么,他当然明白其中道理。 在大明官场中,避嫌和制衡是无处不在的。 对于管辖首辅老家的应天巡抚,首辅不可能提出人选,甚至明面上不能用任何与首辅有关系的人。 那些敌对势力一定会死死盯着这个人选,并期待首辅在这个问题上落下把柄。 以申首辅那不露任何破绽的性格,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硬刚。 至于赵志皋先前为什么能当应天巡抚,那是林泰来通过海瑞举荐的,当时明面上与申首辅没关系。 或者说,赵志皋是先当了应天巡抚,再去投靠申首辅的;而不是先投靠申首辅,再当应天巡抚。 赵志皋忍不住调侃说:“区区一个新任巡抚而已,你也会害怕?心里害怕的人,应该是那个新巡抚吧?” 林大官人幽幽的说:“去年原应天巡抚韦某人,栽在了我手里,直接罢官;今年凤阳巡抚杨某人,也栽在了我手里,被剥夺了巡抚差遣。 如果明年再有个不知好歹的巡抚栽在我手里,就是三年三次整垮江左封疆大吏了! 到了那时,朝廷会怎么看我?皇上怎么看我? 我岂不就成了木秀于林我独秀?会不会被当成麻烦制造者?” 赵志皋:“” 什么叫木秀于林你独秀?细细想去,林泰来所言似乎也有点道理? 只能说,林泰来这个烦恼,如此的清新脱俗、与众不同。 然后赵志皋又开口道:“听了你的话,我忽然有感而发。 如今你也有儿子了,算是成家立业,该起个字了,不然别人都不好称呼你。 我作为前辈,赠你个字号吧,就是独秀二字如何?取意自木秀于林。而林又是你的姓,正好关联起来。” 林大官人:“” 林泰来,字独秀?号今布?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