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铁甲船(1/1)

作者:御寇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第182章 铁甲船

他说这话,只是表明一个淮西勋贵安稳的态度罢了。 绝对不会对殿下的伐倭大计产生什么影响。 毕竟要讨伐倭寇是朱标很早就立下的政治宣言。 如今这短短一年的功夫里,朱标也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为伐倭创造了合适的时机。 大家都很支持,戚继光的意愿也很强烈! 朱标看了看,铁甲舰也造出了三艘式样件。 并且近些日子,海边观测并没有大的波浪。 春季也正是适合出海的日子。 那么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倭寇确实是该灭了! 没有二话,朱标当即批下命令,“各方物资调配迅速开始活动,戚继光,蓝玉这边可以开二次军事扩大会议了,跟各级军官交代好此次讨伐倭寇的细节,统一思想,交代对当地的政策,绝不允许作战时出现任何纰漏!” 如今朱标已经能下这么细的命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说话风格。 就像老朱,说话就是一口一个咱,俺那大军 “是!” 各个电报纷纷回应之后,这件大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毕竟春耕一结束,农民还是有的忙,他们要进城打工,王侯将相就没事做了,也正是适合出征作战的日子。 朱标这座崭新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之后,威力是无可匹敌的。 工部全力保证,各方的工业品供应很快,甚至生产出了各类救生衣,以及海上作战装备,比如护目镜,匕首,轻薄材料的小船,海上应急口粮,海上作战所需的药品。 各大工厂开足了马力,一波直接生产出来。 并且在出征之前,戚家军的伙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个个练得龙精虎猛。 想当年小日子入侵华夏的时候,就是如此。 专门将陆军提高伙食标准,让他们来到敌国境内之后,陡然的落差,产生更大的杀戮欲望和抢劫欲望。 各地也迅速开始抽调工作组,交代工作精神,上下整齐备战的模样。 而北方和西南的地主老财和世家们则纷纷在观望,不知道朱标这也是在抽什么风。 “看样子是要打大仗啊!” “不知道又要打谁?” 殊不知,他们根本没被朱标放在眼里。 对付国内。 朱标需要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政治力量,政治力量则只能通过教育而来,教育需要时间。 可对外讨伐嘛,就不需要那么复杂了。 军事力量即可! 这战车轰隆隆开启,伴随着铁路的修建和各大钢铁厂煤炭厂的运作,整个江南一时间蓝天都被污染了。 应天城上空开始出现些许雾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工业化必需的过程。 不过如今朱标作为全球工业化的领头人,可以尽可能减少这种影响,将污染大的厂子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 那都是后话,现阶段还必须得借助马鞍山这个资源要地。 一直到四月份临行之前,朱标特意去造船厂,观瞧了一番建造出来的铁甲船。 看见这艘铁甲船的时候,朱标几乎不敢相信。 “这他娘的是船?” “殿下,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借鉴的历代船舶的经验,便设计成了这样。” 一旁的造船厂负责人,不是别人。 正是毛印本人。 因为原本他就是老朱手下的造船能手,老朱以水军起家,在江南密布的水网之地,自然要有一支靠谱的造船队伍,这队伍后来成了工部。 所以造船对工部来说是老本行。 朱标看着面前这艘船,椭圆形的破浪锋没有改变,犹如一把锐利的尖刀,只是后面彻底成了方形,有点像后世的邮轮。 方形的两边分别有两排转速飞快的转轮,下面是靠蒸汽推动的踩踏板。 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用蒸汽推动,只能在蒸汽推动的同时,让船员们用脚蹬增大驱动力,才能做到让这座铁甲船开动起来。 不过它的马力惊人,是普通海船的十几倍。 普通海船无论是撞也好,还是围在一起想把它掀翻也好,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船的平衡力是普通海船的好几倍。 普通的大海船撞上来,最多将这铁甲船撞出一个凹陷,然后自己就碎成一堆木板层了,根本不会对铁甲线造成任何影响。 黑漆漆的铁皮船身。 看上去莫名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前方透出两个小轩窗,犹如两只眼睛,恶狠狠的瞪向敌人。 “殿下,这只是两艘试验舰,其动力标准并不达标,我们也不敢往上面装太多武器,火炮只能装两门,都采用的是破甲万人敌炮弹,以达到最大伤害力度,然后目前只有三艘,其中一艘还没有完全建造完成,预计在6月份之前才能交付!” “这两艘都已经经过了测验,完全可以在海上作战!” 毛印浑身冷汗的说道。 因为这个成绩实在太差了,距离殿下要求的铁甲船差了十万八千里。 殿下要求的铁甲船一艘船出来,几百艘普通双轨战船都拿他没办法。 但现在这艘铁甲船,估计十几艘双轨战船包围它的话就能将它给干翻。 也就是看着吓人罢了。 “无妨!” 朱标大手一挥,“我这次也相当于是帮你们做实验嘛,开出去试试水,你们也好改进。” 朱标知道。 现在也就要求工部拿出成型的铁甲船,是强人所难了。 这趟去的目的不是别的,主要是为了自己装逼。 想开着铁船入侵到倭国去,主要的主力还是登陆之后的戚家军部队。 铁甲船的威力放在其次。 听见朱标这么说,毛印心中松快多了,赶紧拱手道,“殿下,臣保证三年之内一定拿出您所要求的铁甲船来!” “很好。”朱标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还上船试查了一番。 这艘船确实还需要船工踩踏才能跑起来,也就是说上面,必须有十八个船工,这十八个船工都得是下肢力气很大,能连续踩踏,旁边还有轮换的。 一共也就是,三十二~六十四个人。 这就注定了这艘船不可能装载太多的兵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