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娇妾有喜,勾他上位第194章 别有用心
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面对朝中同僚们的非议与质疑,他们指责一个刑部官员怎有权利对皇亲国戚施以严厉手段。 虽然这些指责并未直接摆在台面上,但那一封封言辞犀利的奏折,依然让温之宴倍感压力重重。 幸好,每晚有锦歌的悉心照料,让他在这重压之下还能保持一丝清明,否则,这些仆人们恐怕早就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了。 因为即便是最宽容的主子,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冰冷眼神,也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早朝之上,皇帝命令侍从将燕王历年来的种种罪行精心整理,抄录成文,于众臣之间传阅。 皇帝的声音回响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诸位爱卿,可还有人为燕王求情?或有任何异议,现在正是发言之时。” 这话语,既是询问,也是对燕王最后的审判前的警告。 赵琛的面容如同被雕刻的山岩,透出一种无需言说的威严,那双眼睛仿佛锐利的剑锋,轻易穿透了表面的平静,洞察每一个臣子心底的秘密。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站成几排,有的人心怀鬼胎,与远在边疆的燕王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联系;有的人则对皇上的温之宴不满已久,往日里他们或以忠言劝诫,或企图以手足之情打动皇帝,更有甚者曾抬出先皇的名义,然而此刻,在赵琛那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目光下,这些人都如同冬日里的蝉,一声不响,浑身发抖。 对这种无声的顺服,赵琛心中颇为满意。 他不动声色,但心里已经悄悄记下了那些未曾在燕王之事上书反对的官员名字,他们或是立场坚定,或是隐藏极深,无论是哪种,都是他需要的人。 “皇上圣明!” 随着皇帝的一声询问,百官自然而然地跪倒在地,异口同声地颂扬起来。 那些清白的官员心里踏实不少,而对于那些和燕王有所牵连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无声的惊雷,他们心惊胆战,害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冠上叛逆的罪名,哪里还敢多说半个字。 “据已擒获的赵珩所述,我的母妃曾在那场不幸的火灾中产下一位公主,由她身旁的侍女安桥护送逃出火海,并在混乱中走散,流落至民间。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赵琛的话,其实背后藏着更深的打算。 他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妹妹,一夜之间,对这个妹妹的思念犹如春草般疯长,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她,补偿她这些年缺失的亲情和温暖。 官员们跪在地上,面面相觑,心中猜测皇上此举莫非是要寻回失散多年的公主?但是,在这种场合,没有人敢擅自开口。 这时,一旁的端王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打破了沉默: “皇家血脉,应当找回,怎能遗弃于民间?” 赵琛听到这话,心中大悦,这位胞弟果然懂得大义,为他化解了尴尬。 他面容依旧严肃,声音沉稳:“确实该寻,如果安桥尚在人间,即刻发布全国通告,寻找公主及侍女安桥!” 他故意没有提及验证公主身份的方法,只提出通过安桥找人,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居心叵测,假冒公主。 这样的大动作,很容易就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甚至可能直接威胁到他妹妹的安全。 寻找安桥不同于其他,作为成年人,纵使岁月更迭,面貌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于是,他决定动用国家的力量,全面搜索安桥与妹妹的下落。 对于安桥是否还活着,他不敢抱以太多幻想,但万一安姨还活着,会不会去了对她有恩的白家? 不论怎样,他必须把妹妹找回来,以此安慰母妃的在天之灵。 算算时间,妹妹现在应该十六岁了,他只祈祷她还没有被随便许配给人家。 “遵旨。” 文武百官低首应答,对于那位失踪多年的公主是否还能回到皇宫,大多数人心里早就不抱什么希望。 时过境迁,贤贵妃身边那个武艺高强的侍女怎么可能这么多年都不把公主带回宫中?只怕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也有人在心里翻起了波澜,想着如果能找到这个民间的公主,那岂不是平步青云的机会? 万一真的找不到,或者可以从其他途径打听关于安桥的消息,找个替身也不是不可行。 毕竟,陛下从未见过公主的真面目。 至于公主的样貌,自然会和贤贵妃有几分相像,不少人已经在心里默默盘算起来。 赵琛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隐瞒了妹妹随身携带的那块玉佩的事情。 那是一块与他自己玉佩成对的雕凤佩,每日不离身,想要伪造,绝非易事。 朝堂的事务交代完毕,例行的仪式结束后,他宣布退朝。 留下温之宴,两人在众臣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一同返回延和殿。 今天,赵琛并未穿着平常的龙袍,而是对温之宴说出了心中的打算: “之宴,你是唯一我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我妹妹手里有一块与我这对的雕凤佩,寻找她的事情,你也要多费心。我的暗卫可以调派一部分给你指挥。” 把皇家暗卫交托出去,这无疑是皇上对臣子最大的信任。 温之宴面不改色,平静地回答:“臣定当竭尽全力。” 赵琛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暗自琢磨,这家伙怎么总是这么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样子?如果是赵珩坐在那个位置,恐怕早就误会这是对皇权的不敬了。 “你也多笑一笑,整天板着脸,将来你的夫人该怎么忍受?我听说你家里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妹,何时办喜事?朕可以赐些东西,让你的未婚妻风光一些。” 皇家的赐物作为婚礼的礼物,对于新人双方来说都是极高的荣耀,即使将来温夫人没有得到正式的诰命,有了这份赐物,又有谁能不尊敬呢? 温之宴闻言,眉宇间并未流露丝毫喜悦之色,仅是嘴角微扬,淡然应道:“她并非臣心之所向,更非能够携手步入殿堂之人。” 这番回答,仿佛一字千钧,轻轻落下,却在赵琛心头激起了层层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