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腐朽第五百四十四章 信陵君(四)
安厘王二十三年,秦国人攻打魏国,夺取吴城,魏国因此听从秦国的命令。 信陵君居赵十年,魏国多为秦军所扰,安厘王为此圣爱焦虑,于是派使者前往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信陵君因为担忧安厘王还会怪罪他,就告诫门客,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 信陵君的门客因此不敢劝信陵君回国。 这时,毛公、薛公来见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名闻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如今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将先王的宗庙夷平了,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两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嘱咐车夫准备车马准备回去救援魏国。 信陵君回到魏国与安厘王相见,两人不禁相对而泣。 安厘王将上将军印授予信陵君,信陵君因此统帅魏军。 信陵君又将自己回到魏国的消息通传诸侯,诸侯得知信陵君担任魏国上将军,各自派兵救援魏国。 信陵君因此率领五国联军在河外大败秦军,秦将蒙骛败逃。 信陵君乘胜追击,一直函谷关,将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不敢再出关,这才撤兵回国。 信陵君经此一战,威震天下,各诸侯的宾客都来进献兵法,信陵君将他们合在一起署上自己的名字,世人将其称为《魏公子兵法》。 秦国人对信陵君感到担忧,不惜用万斤黄金到魏国,寻找晋鄙原来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表示,公子在外流亡十年,如今担任魏将,诸侯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门只知道魏国有魏公子,不知道魏王。公子也想要趁这个时机称王。诸侯门畏惧公子的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 之后秦国又多次实施反间计,利用在魏国的秦国间客,假装向信陵君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 安厘王日日听闻这些诽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最终派人替代信陵君担任上将军。 信陵君自知再一次因为诽谤而被废黜,便推脱称病不在上朝。 信陵君从此与宾客通宵饮酒作乐,多饮烈酒,常与女子厮混,这样持续了有四年,最后因饮酒过度患病而死。 信陵君这样的人物,出身、品格、名望、功绩,都是上上之选,最后竟落得了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局。 为人宽厚,恭谦有礼,富贵之时不耻贫贱之士,流亡他国亦做诚心之交。 邯郸之围,为天下虑,为魏国忧,不吝惜己身,不顾念后路,所谓义之所至,道之所在,正是如此而已。 更难得能听人言,能纳善谏,救赵有功而终不自满也,与魏不睦而能复救国也。 其不能为魏王所用,虽有秦间,实另有他因,一在博戏之言已为魏王所虑,二在窃符杀将未能惩治其罪,三在合纵抗秦威震天下。 既已虑之,便不可言信矣,危难而用之,非用其人也,用其名,恃其能矣。稍有松懈,用与否,皆在心念之间也。窃符杀将,乃大罪,于国有害,不尊魏王也,未能惩处之以安人心,以人观之,则可知魏王怯弱,当有流言四起,不法之徒愈猖狂也。信陵君合纵攻秦,一朝功成,名望着于天下,功绩赫于庙堂,则信陵君愈强而安厘王愈弱,王不能不为之心忧,朝堂不得不为之躁动。 此三者皆备,则魏国朝堂必有大祸,当是时,流言一起,信陵君不退,恐有性命之祸。 对于信陵君来说,天下危亡之时,他不负道义,家国有难,他不吝其身。名望、功绩俱是天下翘楚。纵然不能为魏国所用,他还是魏国的贵公子,门下宾客景从,胜过他人远矣。 战国四大公子,吾已讲过平原君、信陵君,平原君虽一时豪杰,然不如信陵君远矣。 对于魏国来说,信陵君去了之后,魏国的局势由谁来挽救?秦国由谁来抗衡?其他诸侯怎么犹未可知,而魏国已然毫无生机和希望。 魏国已然有过信陵君了,难道还能再出这样的贤才吗? 魏国没有机会了,这其实说的偏实际,说的更诛心一些,魏国已然不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