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腐朽第十八章 周厉王:失败的改革者
周厉王,姬姓,名胡,西周第十任君主。 在西周王朝的历史上,厉王的名头极大,甚至比成康昭穆四位贤君留下的名气都要大,因为他在史书上是一个有着残暴之名和悲惨命运的君王。 厉王止谤、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些都是在厉王在位时所发生的实事演变而来。 在被国民赶出国都之前,厉王在位时间共三十七年。 一位君王的在位时间虽然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证明一些事情,长久的统治时间除了代表长寿之外,也意味着这个君主必然是有着一些作为的,哪怕这个作为并不成功,或者最后失败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浅显的,一个掌握着极大权力的人,甚至能够操弄整个天下的生灵,必然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躁动,想要建立一番自己的功业。 权力能够带给人的是底气,哪怕在再小的地方,可只要有一定的权力,都会有一颗证明自己的心。 而厉王面对的是西周不断衰落的国势,改革已经是不得不选择的决定。 历数夏、商两代王朝,但凡改革,都需要面临一个问题,既是对抗顽固保守派,启用心腹之臣。 用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收拾那些吸血的蛀虫和作乱的小人,派上自己的人。 这一点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通用的,任何的改革家都需要面对旧有顽固势力,而启用新人和重用自己人就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而改革其实无非几个方面,在古代更是可以简单分为文武,也就是内政和军事。 在政治上,厉王任用了擅长经济的荣夷公,管理国事,由国家垄断山泽物产;在军事上任用虢(guo)公长父,攻打叛乱的噩国,平定淮夷之乱。 厉王还极为重视农业,使得周朝的农业得到了发展。 同时采取了加强法制的措施,以此来管理国民。 厉王的这些改革,光从措施本身来说,可以说没有什么问题,政治、军事、经济、农业、法制,这些都涉及到了国家的基本运行,国家衰落,其实也大体上是这几个方面出了问题,或是自身出了毛病,或是受到其他方面的连带影响。 但很可惜的是,这天下的事,找出问题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算不上什么难事。 这世间的人亿亿万,想要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够了,最多也就多耗费一些时间。 可在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要面对的可能是成百上千、数千万数亿的人,这个时候就不是所谓的雄心壮志和几个好措施就能够摆平的了。 不能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损害了大多数或是极大多数人的利益。 对于君王来说更是这样,他面对的是整个天下,近要考虑诸侯臣子,远要思虑亿万生民。 厉王的结果不用多说,翻翻史书就可以知道,被国民抛弃,驱逐出了王都。 厉王的失败可以说是只顾了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自己的利益,不仅损害了旧有贵族的利益,同时也没有顾及到治下国民的利益。 当时的大夫芮良夫和召公穆都曾劝诫过厉王,希望他不要进行如此激烈的改革,而是应该恪守德行,效仿上古圣君。 厉王自然是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因为这两人在身份上就代表着旧有贵族势力,厉王既然要改革,自然不能再听取他们的建议,哪怕他们的建议不失为一种‘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