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神伐仙第580章 意在国公
大朝在波澜不惊中结束,是王党胜了。 文武百官再一次感受到了王无修那浩瀚如海的城府, 当所有人都认为王党会就边军一事做文章,以达到目的,所有人都翘首以盼, 但王无修另辟蹊径,不在边军之上纠缠, 虽然边军之事没有任何结果,但已经不重要了。 目的已经达到。 只要那二位侯爷进京,那就意味着削弱西军与靖安军的行动开始了。 里挑外撅,内外勾结,分化瓦解, 总之所有人都会尽可能地削弱其威势,以保证下一次大战时, 能对他们有所约束,控制。 皇城御道之上,身穿各色官袍的大人们走在上面,感受着地面的冰冷。 他们大多低头思索,眉头微皱,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但在他们心中回想着刚刚朝堂之上的交锋, 看似简单,但他们相信, 在这背后有无数人为此出谋划策,各抒己见, 只是让他们不解的是,为什么皇党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败了, 难不成宫慎之黔驴技穷?已经老了? 不光是他们不解,就连宫慎之的弟子牧灵和也同样不解。 此刻御道之上,牧灵和跟在老师身旁,他们走得很慢, 怔怔地看着前方文武百官离去,人越来越少,但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多。 宫慎之微微侧头,轻轻一笑,苍老空洞的声音响起: “心有疑惑?” 牧灵和舒展眉头,神情凛然:“知我者老师也。” “哈哈哈哈,说说看。” “弟子只是只是觉得有些别扭。”牧灵和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支支吾吾的模样像是学舍里的孩童。 “如此轻松便让那王无修得逞?”宫慎之在一旁笑着补充。 “是” 久久无言,宫慎之停下脚步,眸子微抬不知是在看这阴沉的天气还是为巍峨的大乾皇城。 没多久他叹息一声,缓缓开口: “此事闹到如今这个地步,如此结果已是极好,再闹下去,京中与九边怕是要出乱子。 我等在朝为官,考虑的是天下苍生,百姓安康,太计较得失反倒失了本心。 你还太年轻,不懂也是应该的,等到了年纪,你自然就懂了。” 牧灵和哑然,脸上充满怪异,他已年过五十,儿孙满堂, 放在百姓身上,如此年纪就该早早准备后事,准备入土为安。 可在老师这里,他还年轻。 “可老师,局势终归对我们不利, 若是两位侯爷进京,边军之事想来又会重新提起, 如现在京城这般风风雨雨,到时候他们再想脱身可就难了。” 宫慎之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但平西侯可能会入京,靖安侯则不会。” 牧灵和脸上充满惊愕,呆愣在当场, 他出身耕读世家,自小便知仁义礼智孝,天地君亲师。 也是如此他才得以加入皇党, 抗旨一事在他心中乃禁忌! 牧灵和再次回想老师的话,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那林青准备抗旨? 他的眼睛一点点瞪大,一股寒意涌上心头,连忙说道: “老师,抗旨这件事” 他还没等说完,宫慎之便摆摆手,制止他的话, “你还年轻,太过拘泥于形式。” “圣旨不重要,那不过一张蚕丝,点点墨汁罢了,重要的是上面所书所写, 让两位侯爷进入囚牢是陛下的意思吗?是你我的意思吗? 都不是,是那王无修以及一众朝臣的意思。” 牧灵和的眼睛一点点睁大,自小梳理的理念一点点摇晃。 “所以,抗旨又如何,难道陛下还要派兵讨逆?让这天下百姓与草原王庭看笑话?” 宫慎之的脸色一点点变得凝重,他侧身看向这位弟子,语气郑重: “在政事上你做得很好,不论是京察还是地方官员的考究, 但在关乎性命的大事上,你总是看不真切,这不对。 朝野上下都在看着边军,你怎么也会如此?” 宫慎之苍老的脸上第一次出现怒意: “一些死人而已,重要吗?在这世上,没有人会为死人说话, 边军之事之所以能震动朝堂,是因为幕后之人想让他震动朝堂, 那些庸碌之辈随波逐流也就罢了,你怎么也会如此? 你应当学一学那陆务升,他看得真切。” 宫慎之的语气越来越重,使得牧灵和有些慌了神, “可老师那毕竟是抗旨啊,学生学生无法理解。” 宫慎之呼吸急促起来,双目瞪大: “他连边军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的!!!” 王无修的声音传了出来, 来往吏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个激灵,看向内室位置, 首辅大人少见地发脾气。 文渊阁内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紫檀木长桌,桌后则是一张紫檀木椅, 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一个大书柜,其上藏书满满,不少都是孤本, 阁内的墙壁上,悬挂着王无修亲笔书写的“克己奉公”四字匾额,字迹工整秀丽,笔走龙蛇。 大红色的窗框与沉稳的墨绿色边框相映成趣,窗上还镶有金边,雕刻精巧的镂空纹样, 这一处处虽然不显眼,但无不在彰显着内阁首辅的尊贵。 王无修坐于一侧,庄兆则是隔着不远站在他身前,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们会抗旨?” 庄兆自问,他没有这个胆子。 但经过老师一点拨,他也想明白了, 最后一根桎梏靖安军的钉子“边军”已经被拔除了, 那靖安侯在曲州一家独大,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的确可以不遵圣旨。 平西侯则更甚之,世代经营西南,他有这个底气,平西侯府也不是抗旨不遵一次两次了, 要么是身体抱恙,要么是西南土司反复,总之他若不想进京,谁也奈何不了他。 见庄兆的眉头一点点舒展, 王无修也恢复平静,端起一侧茶杯轻轻抿着,品味嘴边之甘苦。 “种应安一定会来京城,那林青则不会。” 庄兆听后眉头又皱了起来,“我又错了?” 他迅速思索,边军京城甚至九边的一些讯息都被他联系起来,可越想他心中的疑惑更甚, “种应安为什么会来京城?” 王无修没有说话,就这么慢慢饮茶,等着他想。 “西南,西军,种应安平西侯平西侯?” 庄兆的眼神一点点锐利,一个骇人听闻的猜测一点点浮现, “平西侯?平西侯!!平西侯。” 他迫不及待地看向老师,试探着问道:“老师,种应安入京是否与平西侯有关?” 此话绕口,但王无修懂其中意思,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有长进。” 庄兆长出了一口气,随之而来的浓浓的疑惑: “可这未免太过困难。” 王无修笑着点点头: “所以,他一定会入京,争取能争取到的一切支持,将他推上国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