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祀第202章 村民闹事
南荣程与顼楠、姚本陆续康复,孤儿坊的孤儿却没有那么乐观。半个月的时间,有五名孤儿离世。虽然到闽南郡的时候,病情就严重,但这五名去世的孤儿还是造成了影响。本是正常病逝的孤儿,却被有心人传播,是被虐待而死,或是不治身亡。 嘉平已经查到谣言的源头,向黛芙禀报,黛芙让嘉平把查到的晚上禀报给晏坤,她和大巫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孤儿的治疗中。九百多个孤儿,怎么可能没有患病的?加上之前风餐露宿遗留下来的病症,十分之一的孩子都有或轻或重的毛病。 晏基跟着工匠和民夫一直在堤坝上忙着,黛芙和晏坤都不想打扰他,反正这件事他也帮不上什么忙。晏基每日干劲十足,与工匠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还会留下来与工匠和郡守商议施工过程遇见的困难。 黛芙与晏基虽然白日里很少见面,但晚上回来,黛芙总会问上堤坝的事一两句,也就是起个头,晏基从开始的简单回答,到眼下信心十足的说起堤坝各处的事,说出自己的想法。黛芙看到了晏基在成长,尤其沟通方面。 他每日与工匠沟通进度、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在工匠、民夫、郡守之间来回流转、对接、沟通,让他走出自己闭塞的世界,人也变得自信。 这日黛芙刚从孤儿坊返回,嘉平一直等在那里。 “见过主子!”嘉平行礼! “嗯!说吧!对方忍不住了?”黛芙慢慢的坐下,她的肚子又变大了一圈。柳月扶着她坐下,杏月从脸盆里拧干湿的巾帕递过来,黛芙接过来,慢慢的擦拭双手。 “主子料事如神!对方派人走访闽南郡的乡邻四五十家,都给了一荷包银子。离得太远,听不清说什么。都是夜间行事,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看样子,准不是什么好事!只是属下愚笨,猜不到他们要做什么?”嘉平如实说。 “还能干什么?最近孤儿坊死去五个孩子。谣言都制造了,开了头,总得收尾。这是要向孤儿坊发难,向主子发难。”柳月气愤的插了一嘴。 黛芙笑着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慢慢放下:“看,咱们家柳月都看出来门道了。嘉平,你们要努力啦!” “属下愚笨,请主子责罚!”嘉平低头行礼! “嘉平!这段时间龙潜养病,让你代替她的职位,也是想让你锻炼一下,等龙潜好了,你,也该独当一面啦!不过,你不用着急,慢慢来。龙潜身体病了,脑子没病,有些你吃不准的事,可以去问问他!”黛芙点明了自己日后要用他,希望嘉平可以快速成长起来。 “谢主子!”嘉平行礼! “主子!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嘉平询问。 “继续留意对方的动作,估计也就这一两天的事。再去把情况汇报给伯爷,请他老人家从明天开始,点卯过后就回来,让他等着吵架!”黛芙说完也隐不住笑:“这个事儿离了伯爷真不行,我们这些人谁都不如伯爷会吵架,还能次次赢!” “是,主子!嘉平告退!” “嗯!去吧!伯爷睿智,一说,他就明白!”黛芙摆摆手。 嘉平离开,柳月小声抱怨:“伯爷和大爷都那么聪明,怎么二爷就这么木?真替主子不值!” “柳月胆子肥了,抱怨上你家姑爷啦!”黛芙揶揄她,也没生气。 “主子,柳月知道这么说姑爷,僭越了!柳月只是替主子不值。您在这里每日殚精竭虑为他筹谋前程,他却日日不在您身边。您看这肚子,快要赶上人家快要生的妇人啦!主子,柳月僭越了,您惩罚我吧!”柳月说完不服气的跪在黛芙手边。 黛芙看她这样子就笑了:“柳月,你确实该罚,口无遮拦,抱怨起姑爷了,时间长了还了得。就罚你给你家主子按摩半个时辰吧!下不为例!” 杏月忍不住笑:“主子,您这哪是罚她?给主子按摩是我们份内的事,等于没罚。” “谢主子!”柳月没理会杏月,上前给黛芙轻轻的按腿。 隔了一日,有四五个村民要求看望孤儿坊的孤儿,府兵要通报,村名却不配合,执意要进入。府兵不敢与村名发生争执,忙去禀报。 听见吵闹的声音,晏坤正在营地巡查,他昨日等了一日,以为还要等几日,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千夫长上前禀报:“伯爷,一群村名过来要去看孤儿坊的孤儿,府兵例行禀报,这些村民不配合,执意要硬闯。府兵不敢与村民起冲突,赶紧来报!” “终于来了,老子以为还要等几日!走,老子去看看,这些村民用意何在?”晏坤讽刺的一笑,迈开大步往大门口走去。 大门口的村民以老汉和妇人为主,青壮年都在堤坝上做工。晏坤来的很快,见到村民正在与门口的府兵拥推,仕途冲进来。 晏坤拿出将军的气势:“你等村民,来我府兵驻地有何事?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有事去找你们的郡守!” 其中一个老汉开口:“将军,我等村民只是来看看那些孤儿,为何不让进去?难道外边的流言都是真的?莫非你们虐待孤儿不成?让我们进去看看,也叫我们放心。” “对!为何不敢让我等进去,是怕丑事暴露吗?无缘无故死了那么多孤儿,叫谁听了能放心?你们到底对那些孤儿做了何事?” “对!让我们进去,我们要亲眼看到孤儿们,不能让他们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有两个眼生的青壮年鼓动着村民。 晏坤过来就扫了村民一眼,留意了四五个青壮年。事出反常必有妖!眼下闽南郡所有的青壮年都在堤坝上做工,就算是商家或者其他营生的人也不会这个时候出来。结合嘉平前晚与他禀报的,马上觉得有鬼。 果不其然,这四五个青壮年分散着在村民中,也穿着当地村民的衣裳,老汉一开口,这些人就开始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