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荀子:我的弟子强的可怕302(2/2)

作者:化神好艰难

穿到秦时,助政哥大一统第三百零二章 荀子:我的弟子强的可怕302

“做的不错!”政哥赞赏着点头。</p>

政哥拿起其中的份竹简,看了一下,边看边问道:“考卷可都准备好了?”</p>

“回大王,考卷已经送来了,臣业已命人全部封存好了,只等大王下令,臣就会发放出去。”蒙毅信心十足的答道。</p>

“这就好。”政哥翻阅着名单,忽然看到一个人:“张苍?”</p>

政哥笑了一声,这不就是袁华推荐给自己的人才吗?</p>

既然他来参加科举了,显然已经是一个必中客了。</p>

政哥继续翻阅了下去,随后就看到了李斯和韩非的名单。</p>

嗯,全部都是荀子的弟子。</p>

不得不说,荀子的弟子,这个赛季确实强的可怕。</p>

张苍,李斯,韩非,都是最有希望竞争科举考试前三名的恐怖存在。</p>

他们三人的含金量,可比后市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强的太多了。</p>

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p>

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p>

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p>

而他们还得意洋洋的宣传自己是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p>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就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p>

然而在科举史上,能金榜题名的无疑都是当时的精英。</p>

不过,金榜题名与名传后世并不是同义词,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很难成为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时候,名落孙山者,比金榜题名者更容易让人记住。</p>

不过,在有些时候,一科金榜题名者却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当时显耀,更流传千古,被称为“名榜”。</p>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这年的科举考试,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一场考试却诞生8位文坛大家和9位当朝宰相。</p>

这一年,范仲淹已逝世5年整,自他之后“文正”两个字成了千年来文官死后的最高荣誉。</p>

这一年,四川眉山父子三人同时赴京参加考试。</p>

这一年,周敦颐的两位弟子也来到了京城汴梁。</p>

这一年,王安石还在某个地方做一个小小的官吏。</p>

嘉裕二年(1057),年仅21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而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p>

随后在殿试中,苏轼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仁宗的赏识。</p>

实际上,除了苏轼和曾巩这两位大家,这科还有不少后来的文坛大腕,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p>

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p>

,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p>

除了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p>

程颢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师从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p>

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影响极为深远。</p>

只不过,在袁华看来,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比不过一个李斯。</p>

虽然看不上李斯的人品,但是袁华还是非常认可李斯的能力的。</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