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第一百零九章 这桩买卖——句容接了
朱标很赞同沐英的看法,朝廷拿走了顾正臣的心肺复苏救人之技,拿走了锻体术,可没给他任何赏赐,现在又要拿走他的战术背包,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何况缝制战术背包需要人力、物力与财力,哪怕是母后负责,她就是把后宫妃嫔、宫人一起拉去缝制,也不可能供得上大军所需,必然也需要征调民间妇人参与其中。 既然如此,何不将此事交给句容百姓,让他们缝制,朝廷出点钱财而已。 朱元璋有些生气,天下都是老子的,你顾正臣都是我的人,有了好东西,就得免费给咱,还敢讨要好处,十万背包五千两银钱,真是胆大包天! 独占好处,不能吃亏,这是朱元璋的性格。 朱标见朱元璋有些恼怒,捡起地上的文书,送到桌案上,平和地说:“父皇,顾先生在文书后面解释了这样做的缘由,他想要借户部采买战术背包的机会,征调一批贫困妇人,交其缝制,按件计钱粮,用顾先生的话来说,这是扶贫助农,非为私利。” “扶贫助农?” 朱元璋板着脸,拿起文书继续看下去,只见文书中写着: “民间困顿,日常缝补,终难饱腹。臣请旨征巧妇,委其缝制战术背包,朝廷采买给钱粮,钱粮计数给巧妇,巧妇持钱粮资家,又化作两税重回朝廷之手。户有余粮,家有余财,方敢送子入私塾,请先生,购家当所需,商业当兴,取商税至国库……” “是为,户部采买给钱粮,百姓有钱粮,两税有钱粮,商税有钱粮,民有所得,商有所利,户部有所收,三者皆利。臣之策,非为私利,实为扶贫困之家,兴句容之道。臣听闻,百姓教化,当以饱腹为始。人饥嗷嗷,不畏耻辱,教化王道难行……” 朱元璋看完之后,依旧有些不满意。 说到底,这个家伙是想用国库的钱养句容百姓,简直是胡来,百姓还需要朝廷来养,那要百姓有何用? 耐着性子看去,直至看到最后,朱元璋的脸色才好看起来。 “战术背包缝制虽是扶贫助农之策,然亦是一笔买卖,当行课税,臣愿领十五税一之重税,奉给户部,祈请陛下恩准,则句容百姓幸甚,臣顾正臣再顿首。” 十五税一! 这个小子还知道上税,对自己还是狠心用的重税,朝廷目前商税可是三十税一,再不答应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通过这笔重税,朝廷多少还能收回几百两,再说了,他要缝制东西,也得购置麻布,需要人工,这笔买卖,也算不得亏。 朱元璋抹不下面子,丢下文书道:“告诉顾正臣,他要是出一道可以难住所有人的难题,朕就答应了。” 朱标有些郁闷,老爹,你这是答应还是拒绝,一道题怎么可能难住所有人…… 沐英看了看朱标,多少有些无奈。 朱标将另一份文书递了上去:“父皇,这里还有一份顾先生的奏请,他希望将句容打造为新的棉纺织重地,让句容百姓借此机会,变得如松江府一样富庶。” 朱元璋接过文书看了看,呵呵笑了笑:“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小子倒是会说话,这种事不需要朕来批准吧,他是句容知县,这点权还是有的。只不过要告诉他,若是事没办成,反而劳民伤财,引得民怨载道,朕绝不轻松!” 朱标与沐英放松许多,至少一件事是办成了,另一件事,就要看顾正臣的智慧了。 朱元璋看了看战术背包,目光中透着渴望,看向张培、姚镇:“还能跑得动吗?跑得动就回去一趟,若他难不住所有人,朕可就命人缝制这战术背包了。不是朕说,一个小小的句容要打造十万战术背包,那要多少年,朕可等不了他太久!” 张培、姚镇连忙说:“我等即刻前往句容!” “去吧,此为公差,准你们用驿马。” 朱元璋挥了挥手。 张培、姚镇退出华盖殿,朱标、沐英见已无事,便请旨离开。 东宫。 朱标坐了下来,命人上茶,对沐英笑道:“顾先生在句容是想大干一场啊,孤很是期待,说不得年之后,句容真能成另一幅景象。” 沐英苦着脸:“太子,顾先生未必做起来这战术背包,陛下那一道口谕,还不如直言拒绝。另外,陛下所言也在理,句容小县,想要打造十万背包可不容易,这等利器,还需尽早拿去军队之中检验,毕竟军士甲胄在身,如何让战术背包不累军士,增其战力,还需找出万全之法。” 朱标淡淡一笑,轻松地说:“沐大哥,你莫要小看了顾先生,他是一个有法子的人,孤信他。” 沐英看着朱标,见其目光坚定,嘴角微动:“太子对顾先生还真是信赖有加啊。” 朱标爽朗一笑,起身道:“父皇教导孤,要学会看人。东宫之人,孤看透了,可这顾先生,孤看不透。他所提之策在民,所行之法在民,一个心系百姓,想要为百姓做点事的人,没有错。何况他已经估量到了困难,说明缘由,主动提出十五税一的条件,父皇设题难他,又何尝是真的难他。” 沐英眼神一亮:“太子的意思是?” 朱标走了两步,认真地说:“父皇是在与他讨价还价,说到底,五千两不是一笔小数目,折合到一个战术背包之上,也有五十文。只要他主动降低要价,父皇便会准他。” 沐英惭愧不已,还真把义父朱元璋看简单了,他是帝王,有些话不能明着说,毕竟此事关系到户部,关系到国库,总需要慎重一点。 句容,县衙。 随着对县衙工作的熟悉,顾正臣才发现,县衙并不是对百姓天天开放的,而是每个月中,逢三六九的日子放告。 所谓放告,就是批准百姓告状,县衙接收状纸。 告状还需要挑日子? 顾正臣表示很疑惑。 这要是初一买了一份鸭脖,被人换成了鼠头,还得等到初三才能告状,有这个时间,别说鼠头,就是鼠尾巴也给扫干净了,还告什么状…… 而且农忙时节,通常县衙会止讼,意思是不收状纸了,有啥委屈,里长、老人就地处理了吧,实在不行,等收完庄稼你再去县衙告状。 当然,平日里与农忙止讼时,县衙也并非完全拒绝告状,但只受理大案,比如人命案,强盗案等。 吹牛被人揍了,吵架被人殴了,只要没死人,平日里并不管。 当然,放告日子并不是强制要求,而是各地默认,有些知县偷懒,或有些地方“民淳事简”,一个月放告两天,也是有的。 不过顾正臣表示这套对民实在不公,宣布废掉三六九,一个月九天放告,转行隔日放告制,一个月十五日放告。 承发房外, 一条长桌后,赵谦坐在椅子里,桌案上铺着纸张,墨已研开,看着路过的行人,就差招呼一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代写状纸,不收一文”的话。 可是等了半日,赵谦也没等到一个上前告状的,倒是看到一些人探头探脑,站在远处观望。 失望的赵谦收了摊,回去禀告顾正臣。 顾正臣并不意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最主要的是,句容百姓畏惧,害怕得罪强宗大族。 毕竟顾正臣只是外人,三年一任,说走就走,而这些强宗大族,却根深蒂固,现在翻了案,谁知道三年之后,这案情会不会反转? 再说了,顾正臣虽然表现出了善意,表现出了对抗强宗大族的勇气,但实质上,并没有对郭家做出什么事来,只不过是打了郭杰一顿板子,这对郭家来说,什么损失都没有。 想要破冰,得用力凿。 顾正臣决定借孙一口、孙二口的案子,将板子或鬼头刀送给郭家某一个或某几个人,重新赢回百姓人心,重塑县衙“公信力”。 就在顾正臣盘算着从何处入手时,张培、姚镇这两个家伙上气不接下气得跑回了县衙。 看着回来的两人,顾正臣有些麻爪,这来回二百里路,你们两个太不当一回事了吧,一天来回跑。 张培、姚镇迈着罗圈腿,脸色毫不掩饰疲惫与痛苦。 “有话,到里面说吧。” 张培见二堂人多,没敢直说。 顾正臣回到知县宅,安排人送茶。 张培将朱元璋的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末了劝说:“陛下发了两次怒,对顾先生的行为颇是不满,标下以为,这战术背包的生意,还是交给朝廷来做为上。” 顾正臣分析着朱元璋的心态,思虑一番,对担忧的张培、姚镇笑了笑,轻松地说:“发怒不见得没有转机,陛下不也说了,只要本官出一道难住所有人的题,这事就不反对。” 姚镇急出汗来:“顾先生,这世上哪里难得住所有人的题,这是陛下让先生知难而退啊。”、 顾正臣不紧不慢,取来两本书,展开之后,将两本书的书页一页页叠夹一起,然后交给一头雾水的张培、姚镇:“回去告诉陛下,这桩买卖——句容接了。一年制五万背包,另外,课税走十二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