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搅屎棍第235章 臣只是举个栗子而已
张世康作为现代人,基于对现代互联网现状的了解,一开口便想出了无数的点子。</p>
后世注重人权,在造谣这件事上的处置一直都不温不火。</p>
可这是大明,在集权专制之下,理论上来说,只要不去过分压迫最底层的百姓,让他们有饭吃,随便你怎么玩,都没人会去造反。</p>
古代的百姓,实在是最好满足的一群人。</p>
可即便要求已经这么低了,往前的朝代有一个算一个,直到如今的崇祯十一年,都没有做到让所有人有饭吃。</p>
即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仅仅是做到了让人不至于饿死的程度。</p>
就这,还是因为几十年的战乱,以及他们的四处屠杀,少了上千万人口才得到的所谓盛世。</p>
我怎么老跑题。</p>
“方总管,暂时就这么办。</p>
达不到日报的程度,就暂时以半个月为周期,委托通政司刊印,而后让番子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州府。</p>
日后等朝廷宽裕了,或可在各州府建立办事处。</p>
这报刊并非免费给百姓发放,只是价格要定的足够低,只要能维持成本便可。</p>
当然,时下正是控制舆论的紧要时候,也为了让百姓接触新事物,在税制事务结束前,报刊免费。”</p>
张世康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在座的李邦华等人,包括崇祯皇帝在内,都听得一愣一愣的。</p>
崇祯皇帝真想掰开张世康的脑袋看一看,看看这小子都哪里来的这么多新奇的想法。</p>
李邦华也皱着眉头,虽然不怎么喜欢张世康,但该说不说,这小子提出来的意见,总归是有一定建设性的。</p>
乍一听很是离谱,但仔细一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p>
泱泱大明,竟然连舆论都被他人左右,何其离谱。</p>
“陛下,此事还是要慎重。</p>
臣知道张大人不会胡来,但此事一旦形成规制,日后便难以更改。</p>
张大人不会胡来,日后其他人呢?</p>
臣斗胆,恳请让都察院官员临事监察。”</p>
李邦华起身朝崇祯皇帝躬身深施一礼,不起。</p>
身为内阁首辅,在必要的时候他必须有所坚持,即使知道张世康在天子心里地位超然,即使知道他可能因此遭到天子反感。</p>
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p>
倘若以后这差事落到居心叵测之人手里,不知多少莘莘学子忠臣良将蒙羞。</p>
“李大人言之有理,臣觉得有必要,但在此之前,都察院必须完成整顿,剔除东林爪牙后,方可行监督事宜。</p>
而且都察院只行监督事,可弹劾、举报,不可强行干预。</p>
东缉事厂厂督之职,也都是经过严格筛查得嘛</p>
日后本官或许会退下来,但咱们也都是可以监督的,李大人不必如此敏感。”</p>
张世康安慰道。</p>
这话不仅让崇祯皇帝两难自解,也令李邦华心里多少安生了点。</p>
说起来李邦华有时候心里也挺拧巴的,他自认阅人无数,但却始终看不透张世康这个人。</p>
从表面上看,此人纨绔无赖、口无遮拦、肆无忌惮。</p>
但接触的久了,却发现这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办起事来有板有眼。</p>
京营那破地方他是待过的,连他最终都栽在了这地方,京营还没多少起色。</p>
可张世康竟然只用了半年时间,竟能将京营整顿成了大明数一数二的强军。</p>
知易行难,只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张世康脑子里是有东西的,纨绔,或许只是他的面具。</p>
后来,天子不理会满朝文武的反对,强要将大明军权交于这小子。</p>
那时,他做好了必死的决心反对此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