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搅屎棍第132章 诛灭三族凌迟处死?132
诸位爱卿便议一议,这杨嗣昌究竟该当何罪。”</p>
崇祯皇帝的话就等于给今日的议题定下了基调,而崇祯皇帝此前都是称呼杨嗣昌为杨先生的。</p>
即使杨嗣昌战事不利,崇祯皇帝也都多有维护,但如今不仅称呼变了,就连语气表情也都变了。</p>
在场的官员哪个不是人精,即使没有私下串通,也立即就不约而同的开始弹劾和指责起杨嗣昌来。</p>
“杨阁部此举,是对我大明江山的不负责,陛下当将其革职查办,为死去的官员们伸冤呀!”</p>
“王大人,岂止如此呀!这杨阁部本就爱名声,此人胆敢瞒天过海,我看就是为了青史留名。</p>
但却枉顾了天下万民,置朝廷安危于不顾,此等贼子,该当问斩!”</p>
“孙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议。”</p>
“陛下,臣要弹劾杨阁部,此人铺张浪费,骄奢淫逸,在军营里竟也带着私厨,即便国朝困窘如此,其每日三餐皆是山珍海味,如此行径,实在为人不齿。”</p>
“吴大人所言,臣也早有耳闻,臣还听说,这杨大人心胸狭隘,原本有战功者多被其剥夺,而算在自己身上。”</p>
“岂止如此啊,臣还听说杨大人多有谋害军镇主将者!”</p>
“那尔等还乎他作杨阁部,其虽有名,然却为国贼,此等国贼不除,朝廷何安?”</p>
……</p>
朝臣们的议论越来越多,对杨嗣昌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杨阁部,到杨大人,再到直呼其名,最后……成了国贼。</p>
就连武臣班列里,也有不少勋戚对杨嗣昌十分不满,原因各异,但大抵上是因为没能从杨嗣昌哪里获取到利益。</p>
此时的杨嗣昌即便在场,也是百口莫辩,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所有官员都在声讨杨嗣昌的罪名。</p>
翻旧账的就更多了,捕风捉影的都察院御史们就更离谱了,甚至弹劾杨嗣昌在老家置办豪宅、强抢民女。</p>
杨嗣昌身为当朝兵部尚书、督师、太傅、柱国,如今被他们说的是一文不值。</p>
曾经有依附于杨嗣昌的,也都赶紧撇清关系,更有甚者,甚至落井下石,恨不得都上去踩两脚,再冲其脸上吐一口痰。</p>
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招人恨,有多落魄。</p>
到了最后,内阁首辅刘宇亮见群情激奋,终于肯站出来总结性发言。</p>
“陛下,杨嗣昌此举人神共愤,与叛国无异,其私德有失反道其次。</p>
大明有如今窘状,皆因此人所致,其罪当诛。</p>
臣斗胆,恳请陛下降旨,将这杨嗣昌诛灭三族凌迟处死,以告慰天下苍生!”</p>
在整个朝臣议论的过程中,张世康都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听着。</p>
但越听张世康越觉得这群朝臣实在可恶,全他妈是秋后算账,即使杨嗣昌有那么多毛病,当初你们干嘛去了?</p>
他最是瞧不起这等落井下石的家伙,而远在外头拿命搏杀的将士,最怕的也是这样。</p>
这些个动辄引经据典,却连战场都没见过的家伙,三言两语间就将一个人的功劳全部抹杀,实在可恶至极。</p>
见崇祯老哥沉默不语,竟似有准奏之意,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道:</p>
“刘大人,杨嗣昌之罪,关其族人何事?</p>
本伯很难不怀疑你是在趁机报复。</p>
杨嗣昌固然有罪,可汝等近两年能安稳的在京城呆着,就没有他的功劳吗?</p>
尔等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