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和棒梗是同学第185章 名声大噪稿费再度暴涨
冯盛文喜不自胜的说着,《亮剑》卖得好,这可是他的成绩。 李慕华想了想出风头的后果,拒绝说:“老冯,我们作家得拿作品说话,搞个人主义就没必要了吧?” “个人主义?” 冯盛文听见这话纳闷一瞬,吹胡子瞪眼反驳说:“什么叫个人主义?” “你写《亮剑》这是事实,等《亮剑》火遍全国,就算我们青年报不采访你别的报社也会来采访你。” “你见过哪个大作家不是世人皆知的?” 李慕华听后颇为无奈,自己写书拿钱、还挣了名声,那伴随而来的目光就躲不掉,与其让别人瞎写一通受牵连,不如自己操刀稿子的事。 想到这里李慕华对冯盛文提起要求。 “行,我答应你刊登稿子的事,不过我有要求,就是关于我的个人篇幅要尽量小,要多写些革命精神,还有敢于向一切敌人拔剑的精神,作为唯物主义战士,我们更敢要敢于向封建迷信开炮……” 李慕华从零零碎碎开始说起,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冯盛文尊重李慕华的想法,再说李慕华这些思想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心里愈发感到有些奇怪。 他觉得李慕华像是在害怕什么一样,拿了稿费不敢说,上报纸还要求不写自己。 名利名利—— 对于他们知识分子来说,名声可比利——那一点点稿费重要的多,可是在李慕华身上却恰恰相反。 稿费他来者不拒,名声他却避之不及,他都怀疑要不是图稿费,李慕华压根不会写这本书。 俩人约定好稿子的事,冯盛文想了一圈也没想出李慕华这样的原因,只当他是思想上有什么问题,太看重金钱! 心中爱才,不愿意李慕华小小年纪的就被金钱腐蚀,于是开导说:“慕华,作为知识分子写书,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钱是一方面……” 冯盛文还在孜孜不倦的说着道理,李慕华见他一直这么关照自己,连胸前的钢笔都换成了英雄,说不拿他当朋友是假的。 再想了想知识分子即将要迎来的遭遇,李慕华决定和他通通风,脑袋一转就从刚开始他的问题说起。 “老冯,你还记得你刚刚问我的吗?” 冯盛文被李慕华打断后一愣,然后问:“我问你什么了?” “我拿稿费偷偷摸摸,不让闫埠贵知道,和做贼一样的事!”李慕华扶额道。 冯盛文听到是这事,点了点头说:“是我问的,怎么了?” 李慕华解释说:“我和你解释解释原因,你知道闫埠贵的工资吗?” 冯盛文皱了皱眉头,估计说:“他一个小学老师,年纪这么大工龄应该挺长,应该能有个四五十块的工资吧!怎么了?” “他每个月工资42块5。”李慕华直接说出闫埠贵的具体工资,在冯盛文疑惑的目光中又说: “我花一个月的时间写一本书,现在已经拿到稿费6000块,能抵他一个人民教师十二年的工资!” “你再算算我的稿费和农民比,我这一本书就能抵他们几辈子挣的钱,你觉得公平吗?” 冯盛文听后一愣,随后摆摆手笑着说:“慕华啊!你想岔了,这不是公不公平的事,我们也响应国家要求,稿费直接减半,定额印数的稿酬也在之前被废除……” 洋洋洒洒说了一通,总之就是拿高额稿酬合理合法,有他这样能赚钱的作者,也有日子还不如农民的作者云云~~ 等他说完,李慕华冷冷来句:“可是我们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八级工制度,你不觉得这稿酬高到过分,已经和旧时代的地主一样让人眼红了吗?” 冯盛文听李慕华说起这种话,连忙解释道: “这两者可不一样,地主那是剥削接济,我们现在讲究的是生产、按劳分配,就算是知识分子也一样,你写的书能生产十万本,能和只生产一本的人比较吗?知识也是需要劳动努力汲取的,而且是无价……” 冯盛文又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李慕华承认他说得有道理,在劳获问题上可以各说各有理,两边都没有错。 又不能说到更深层次——他们已经脱离了普通群众和修正主义问题。 最后只能装作被劝诫到,点点头说:“老冯你说得我明白了!” 冯盛文脸上闪过笑容,很为能掰正李慕华的思想而高兴。 但其实李慕华说的问题——他作为出版社主编,每天都在看各种报纸,接受上面传达的审书思想,早就留意察觉到政治风向有些不对。 只是他坚信知识改变一切,任何时代都需要知识分子,李慕华说的待遇问题在他看来根本不值一提,重要的是政治土壤。 俩人都不张嘴,各有心事却是同一桩,屋内沉寂下来。 “砰!” 在这关头李庆华突然猛的推开门,才打破屋内沉寂,李爱华见过冯盛文,知道他来是为了稿费的事后,忙热情招呼的李庆华去烧热水。 几人陪着冯盛文聊天,多时后徐燕回院,冯盛文交出汇款单,后又叮嘱他们要多督促李慕华学习,之后才告辞离去。 一如上次,几人将冯盛文送出院门。 徐燕笑容满面,加上这雪中送炭的两千三百块钱,她可以在西城区买一套中院了,住一家子人绰绰有余,李家换房近在咫尺。 回到屋里,徐燕还夸道:“幺儿你真是好样的,随便写完一本书这才俩个月,就能为咱家挣回一套院子来。” “要是你再多写几本书,或者这本书再多卖一点,那咱家以后都不用操心钱的事了!” 李慕华的心却因为和冯盛文聊了一通,现在乱的很,但看着喜不自胜的徐燕,他也不想扫兴,只挤出笑脸点了点头。 两天一过,随着《亮剑》二次出售,青年报的头版头条也配合的变成——《热销亮剑作者李慕华——竟是12岁小学生!》 标题是惊悚了些,很是吸睛,但内容大致都还是按照李慕华要求写的,全是各种精神居多,分外契合几个月之后的精神。 但标题已经足够吓人,一石激起千层浪,12岁神童能写书的事很快引起热议,逐渐形成破圈之势。 连很多不爱看书的人路过书店,想起这条新闻都要进去买本《亮剑》,他们倒要看看12岁的小孩能写出什么来。 李慕华在学校里也成了风云人物,和大院里一样,他也被冠上——‘小作家’的名头。 同时其他报社见青年报的这新闻引起热议,纷纷开始登门采访。 李慕华见自己已经盛名在外,索性来者不拒,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他张口就是三代贫农工人家庭,闭口小唯物主义战士,对封建迷信和招核憎恨,农民也能领导军队打招核…… 叠甲叠的飞起。 来采访的记者见李慕华嘴里是讲不完的大道理,简直都快听傻了。 他们是来采访李慕华,不是来上政治课的,但见问不出其他的话,也只能通通都按李慕华说的记上。 一时98号大院门口记者每天连绵不绝,还有不少追去学校采访老师的。 连人民日报都落下,在版心位置给李慕华留下一大块版面。 随着持续不断的报纸头条轰炸,各大书店的《亮剑》库存又开始纷纷告急,冯盛文又火急火燎的赶来大院一趟。 这次是追印20万本的订单,5760块的汇款单。 看见这么大笔稿费,李慕华才觉得自己这险冒的不亏。 他还是个孩子他怕什么啊? 大不了他到时候也带红箍,自己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