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恳请罢相(1/1)

作者:凌风独行

大宋风云第255章 恳请罢相

那几个老臣,也看到了富弼,赶紧迎上来。 “富大人啊,你现在主持这整肃吏治的事情,对于像晏相和我们这样的老人,就手下留情吧。咱虽无奇功,却从无过啊。” 那些老臣们,故意搬出晏殊。 无非是想要给富弼说,他们都是晏殊的旧友,一起同朝为官,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少给个面吧。 富弼很谦恭地和那帮老臣聊了几句家常。 刚才在岳丈家里,岳丈其实就说起,朝廷若不扳倒他,那就会给那些老臣们留有一丝希望。 当值官已经通报,说富弼求见圣上。 看着富弼找皇上,那帮老臣们却是很得意地说道,“看吧,在任上的时候,就得给自己找好退路。提携什么人,都不如提自己的女婿来得实在。” 自从富弼出使北辽,凭三寸不烂之舌,不但给大宋挽回了脸面,还把损失降到了最低,赵祯对富弼,那是格外的礼遇。 赵祯给富弼赐了坐,而且,还特意赐了茶水。 “富爱卿,刚才朝中好些大臣,急着见朕,是想要朕在这次肃清吏治方面,能够对晏相可以格外开恩。这些老臣啊,真是太多虑了,朕若是连自己的恩师都不恩宠,那还能护得了天下苍生吗?” 富弼瞬间就明白了,为啥岳丈大人要主动提出,让他亲自出面弹劾,让陛下罢免他的宰相之职。 那些老奸巨滑的家伙,哪里在为晏相求告,他们是在替他们自己说话,只要晏殊不倒,他们在朝中,那就有靠山了。 赵祯简直被那帮老臣们的假象所迷惑,他甚至还很得意,凭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谁也撼动不了晏殊。 “陛下,臣求见圣上,就是要弹劾晏相。他为相这些年来,在朝中,罗织党羽,欧公所言朋党者,晏相便是首当其冲。朝中大臣,包括微臣在内,皆是晏相府门生。晏相不倒,满朝官吏难以整肃。” 富弼慷慨陈词,听得赵祯意外之至。 他想到成百上千个人,会因各种原因弹劾晏相,他也想到过,只要他赵祯不点头,没人敢拿他的恩师怎么样。 一个大宋皇帝,连自己的恩师都护不了,那岂不是天下的笑话。 赵祯傲然说道,“富爱卿,于公于私,朕觉得,都不应该是你这个做女婿的,竟然弹劾起一手把你提拔起来的恩师。你可别忘了,你还是晏府的女婿,你就不怕,满朝文武,戳你的脊梁骨。” 赵祯说到激动处,竟然差点想给富弼两记耳光。 那时候,科考被提携起来的人,都会把提拔他的人,当成他的恩师。 “陛下息怒,凭心而论,微臣何尝不想陛下能给微臣岳父以隆恩。” “既是这样,朕给晏相便是。这些年来,晏相忠心辅佐朕,可谓呕心沥血。晏相之位,谁也撼动不了。富弼,你这是疯了吗,你要隆恩,朕给,你却又要弹劾,真想不明白,你是何道理。” 富弼取出那份奏折,双手递给了赵祯。 那奏折,是以富弼之名所写,然而,那字,赵祯是太熟悉不过了,那绝对是恩师亲笔。 “富弼,你说,这是晏相自己的意思。” 富弼想起晏殊,眼泪就有些忍不住,赵祯突然明白,恩师这是要牺牲他一生的名节,去帮着他赵祯,完成这一次从上到下的吏治改革。 赵祯自言自语地说道,“朕,可以不答应么?” 此时,他想到年幼时,有一回,父皇要查看他的功课,由于平日里贪玩,有好多都还没有完成。 于是,他去找到晏老师,要求晏殊帮着他,先把父皇那一关应付过去。那意思,便是要老师替他把作业先做好。 晏殊坚决不答应。 当时,他指着晏殊的鼻子,“好吧,你确定是不帮我了。你可想好了,你就不怕,我亲政以后,收拾你。” 然而,正当赵祯继位,亲政以后,别说收拾他的恩师,可以说,一直都对恩师,委以重任,甚至好些时候,对恩师的话,依然是言听计从。 “陛下,微臣刚才就是从晏相府上过来。得到岳丈大人安排弹劾他的任务时,微臣也是一时想不通。然而,就在刚才,微臣看到那些朝中大臣,都来替岳丈大人说情。陛下,他们哪里在保晏相,他们分明是想借晏相保全自己啊。” 赵祯沉吟了好一会儿,“恩师这是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晏相一生,兢兢业业,朕怎么忍心如此待晏相,这对晏相,着实也太不公平了啊。” “陛下,晏相也是为了咱大宋江山社稷,他先前还在念叨,说范公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晏相说他老矣,此乃晏相为陛下大计,尽最后的绵薄之力。” 赵祯竟然也有些泪水澘然。“好,富爱卿,你就顶着那不仁不义的骂名,去弹劾我的恩师吧。不管这次新政成败,朕都记恩师大功一件。” 第二日朝堂上。 晏殊比往常还要早一些,赵祯一直在那宰相位,替晏殊设有特殊的椅子,以示与其它大臣间的区别。 毕竟,晏殊既为宰相,又是帝师。 赵祯还未临朝,那些候朝的大臣们,都围在晏相的身边。 甚至,那几个私下去找过赵祯的,还悄然地站在晏殊身边,说起他们曾专程去找过陛下,替他晏相求情。 晏殊只是拱手致意。 “圣上驾到。” 当值官大声地叫道,朝中所有的人,都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静候着赵祯的到来。 众臣朝拜完,皆立于自己的位置上。赵祯提出,让范仲淹先谈谈这些天来,已经做好了,要怎么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当时的大宋王朝,最迫切需要改的,便冗官冗员。自太宗恩科扩招以来,从先前的十几个进士,一下子提到了五百个。 而且,还规定,若是坚持考了十五年,依然没中进士,那就可以默认进士出身,享受相关的待遇。 到了赵恒那个时候,全国已经拥有了万余名官员,还有些人,一直都未曾得到朝廷任用,但根据大宋之法,却是一直都可以享受到进士的待遇。 到了赵祯时代,大宋的冗官冗员,已经庞大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