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第72章 各有千秋
听到宋督学的话后,叶轩墨和黎淳二人也都表示赞同。 “若是督学大人愿意,自然是极好的。” 很快,这督学便从四书中各挑选了一题,再出了一篇策论。 “你们二人的本经并不相同,所以本官就从四书中各出了一题,并附加了一篇策论,一共五篇文章,方便你们二人分出胜负。” 此时,这岳麓书院的教习,教授们听闻这比试的事情后,一个个都朝这边赶来,想要瞧瞧这两位谁能分出胜负。 朱山长看到这些为书院贡献半辈子的教习,教授后,也不好意思赶人家走,便无奈的开口道:“既然诸位想看,那要不换个场地吧?这里太狭小了,各位都是为书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莫要挤坏了。” 听到朱山长这提议后,这些教习都非常认真的点点头。 很快,众人就来到书院内的一个宽阔舞台,叶轩墨和黎淳二人各站一边,中间则是宋督学和朱山长,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这写完了,而此时,黎淳看到叶轩墨将自己的考卷交给宋督学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沉下心来继续作答。 此时,这宋督学几人看到叶轩墨这答卷后,一个个都暗自点头。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黎淳也将自己的考卷交了上去,宋督学仔细对比完二人的答卷后,他便将二人的答卷置于桌上。 “本官认为《论语》一题,叶轩墨胜,大家可自行上前观看二人答卷。” 宋督学话音一落,这些教习便迫不及待的拿过叶轩墨的答卷欣赏起来。 “这叶轩墨是何方神圣?居然比咱们的太朴兄还要厉害?” “不知,不过督学既然认为他的文章要更好一点,那自然就有他的道理。” “嗯?这名字好耳熟啊,该不会是那位作出《滕王阁序》的叶轩墨吧?” 一阵传阅后,一位老教授便将叶轩墨的答卷拿在手中,一脸不满的说道:“一个个抢来抢去的,有辱斯文,就让老夫来读吧。” 很快,这些考生听完叶轩墨的解题后,一个个都暗自点头。 “吾不如也。” “此子之才,不在太朴兄之下,甚至还在太朴兄之上。” 此时,这黎淳听完叶轩墨的文章后,他朝着叶轩墨笑道:“这一场,为兄输的心服口服,不过还剩四场,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故请轩墨贤弟莫要手下留情。” 接下来的《大学》、《中庸》、《孟子》三篇则是叶轩墨拿下《中庸》一题,黎淳拿下了《大学》,《孟子》二题。 此时,这比试来到了最后一题。 这围观的众人看到这一幕后,一个个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太朴兄,你可要加油啊。” “还好,还有机会,而且太朴兄就是以策论扬名的,这叶轩墨的策论肯定没有太朴兄的好。” 此时,宋督学看到这双方不相上下之后,他就开始沉思起来,这最后一题策论可不好出。 随后,这宋督学便想起自己前不久看的邸报,便笑着开口道:“这最后一篇策论,二位便以边疆写一篇策论吧。” 叶轩墨听到这宋督学的话后,他就开始思考起来,这个世界的大周国力还是非常强盛的,可是这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太强了。 你强的时候,他就远遁北方,只是在需要粮食的时候南下劫掠一番,打完就跑,而等你国力衰弱的时候,那他就开始骚扰试探你。 随后,叶轩墨便从多个方面开始论述要如何平息边疆之祸,单靠刀兵是不可取的,同时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最少是能够从经济角度出发,这世界上最危险,最不易被察觉的战争便是贸易战。 只要自己能够让女真,蒙古这些游牧民族能够接纳,那么自己就可以慢慢布局,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让女真和蒙古走向末路。 当叶轩墨写完自己的策论后,他这才发现黎淳已经将自己的策论交给了宋督学。 看到这一幕后,叶轩墨就忍不住的想到:真不愧是有状元之才的人,此人未来说不定也是我在官场的一大盟友。 宋督学看到叶轩墨和黎淳二人的策论后,他就开始冷静的分析起来。 看了半天之后,宋督学只能看向朱山长微笑道:“本官认为这两篇策论各有千秋,都是佳作,我无法分辨出哪篇更佳,我相信以子美兄的品德,肯定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评判。” “不如就让子美兄来评判吧。” 朱山长看到宋督学将这难题又抛给自己之后,他也不好做决定,毕竟这策论不像四书的八股文那样好定胜负,这策论讲究的是一个见解。 双方对于这边疆之事都有一个不错的见解,随后,朱山长就将二人的文章互换递给他们二人。 “你们二人关于边疆的策论确实各有千秋,只是这策论终归只是纸上谈兵,我也不好说谁胜,谁负,不如你二人自己品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