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亲自救他(1/1)

作者:夕沈沈

替嫁宠妾诱心,引他入局第168章 亲自救他

王尚书故作惊讶,眉宇间刻意堆砌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竟有这等荒谬之事?定是下层官员疏忽职守,办事不周全,微臣即刻修书一封,传达给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务必令其详查,严惩失职之人!” 锦衣卫指挥使,作为齐王一派的重要棋子,王尚书巧妙地将责任的矛头引向了更低层级的执行者。 “那些无辜受累之人,也该早日还其自由,哀家这头疼病,近来愈发严重了。”太后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耐烦。 “微臣遵旨,即刻办理。”王尚书躬身应答,态度恭谨,心中却已波澜四起。 退出金碧辉煌的宫殿,王尚书的眉头紧锁,眼神深邃。 太后亲自过问此事,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是真有民间疾苦触动了宫闱,还是那被抓捕的名单中,隐藏着太后所关心的人物? 为探明真相,王尚书径直前往锦衣卫指挥使的府邸。 一番询问之下,得知被抓者皆为无名小卒,如苏国公偏房之流,地位卑微,无关大局。 如此一来,所谓民间告状的说法便显得苍白无力。 王尚书心中疑云更甚:“太后为何会对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产生兴趣?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尚书大人,我们下一步如何动作?”锦衣卫指挥使恭敬地询问,眼中闪烁着期待。 王尚书沉吟片刻,缓缓道:“既然都不是什么关键人物,就先释放吧,以免让太后面上难堪,此事不宜久拖。” 锦衣卫指挥使领命,恭敬退下,心中却暗自揣摩着。 …… 与此同时,太后召见王尚书的消息,迅速吹进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的密探遍布宫中每一个角落,对于太后与齐王一派的频繁接触,皇帝心中难免生出几分猜忌与不满,此事自然引起了他格外的关注。 “太后召见王尚书所为何来?”皇帝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冷意。 他对王家的日益壮大早有不满,正筹谋着如何削弱其势力,太后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他的权威发起了无声的挑战。 皇帝与太后之间,虽有旧情,却也隔着权力的高墙。 他们之间的和谐,建立在彼此的默契与界限之上。 一旦有人越界,那微妙的平衡便会被打破,不满与猜疑便如野草般疯长。 “回皇帝,太后询问了关于江洋大盗的案件,指责锦衣卫滥捕无辜,并对之进行了训斥。”侍从毕恭毕敬地禀报。 江洋大盗之事,早已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皇帝听闻后不禁有些讶异:“太后怎会突然关心起这类江湖琐事?被抓之人可有特殊背景?” “据查,并无特殊人物,只有一位是奕王侧妃的生母,但因侧妃与长公主意图求情,反遭太后制止。”侍从详细汇报。 皇帝眉头微皱,疑惑道:“母后原先是反对求情的,怎么现在却又转而帮助奕王侧妃了?”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皇帝感到难以捉摸。 不过,心中的疑虑也因此稍减,看来太后并未完全被权势蒙蔽双眼。 …… 苏娆在屋内焦急地等待,心中忐忑不安。 太后的话,真的可以信赖吗? 她真的会伸出援手吗? 终于,一阵清晰可辨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苏娆急忙起身,快步来到门边,恰好迎上了缓缓步入的太后。 太后见她只着单薄衣衫,眉头微蹙:“天气如此寒冷,怎可如此疏忽,多在屋内待着,里面暖和些。” 说着,太后轻轻拉过苏娆,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她,引领她进入屋内。 随即吩咐侍从增添炭火,室内顿时温暖如春。 太后紧紧握住苏娆的手,眼中满是慈爱, “太后,我娘……”苏娆的声音微微颤抖。 “哀家已经与王尚书商议妥当,不久他便会下令释放,你无须忧虑。”太后温柔的话语拂去了苏娆心中的最后一丝阴霾。 苏娆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她确信无疑,太后是真的改变了。 就像前世一样,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陌生到疼爱,宛如亲人。 苏娆暗自思量,这样的转变绝非偶然,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前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苏娆,而今世,她终于鼓起勇气,问出了口:“太后,您为何突然对我如此关怀备至?” 太后凝视着苏娆,若非仔细观察,或许很难发现,又或者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偏见,未曾真正审视过苏娆。 此刻,她细细打量,发现苏娆的眼眸竟与青兰那丫头有几分相似。 即便周妈妈尚未查明真相,太后心中已认定苏娆是青兰之子,是长姐留下的唯一血脉。 曾经,她对阿姐的孩子过于苛刻,如今,她能做的只有弥补,幸好,一切还不算太晚。 “哀家恍然大悟,原来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太后微笑道,这显然是一个掩饰的借口。 太后并不希望苏娆知道所有的真相。 毕竟,赵家血脉的身份,可能会给苏娆带来杀身之祸。 这个秘密,最好深埋心底,只有她与周妈妈知晓,绝不让第三人,包括苏娆自己,有所察觉。 她只愿这个孩子能够平安喜乐,远离病痛与灾难。 苏娆虽然心中仍有诸多疑问,但此时也只能暂且按下。 “太后,您说锦衣卫会释放我娘,我想亲自去接她。”苏娆恳切地说。 太后点头应允:“好。” 随后转向周妈妈,“安排两名宫女,陪同娆儿前往。” 从奕王侧妃到娆儿,称呼的改变,仿佛也预示着身份与情感的微妙变化。 苏娆心中只有母亲的安危,无暇他顾,带着两名宫女,踏上了前往诏狱的路途。 诏狱外,寒风凛冽,阴森可怖,内里的景象更是难以想象的残酷。 苏娆站在门外,目光穿越重重铁栏,满心期待,望眼欲穿。 随着时间推移,诏狱的大门偶尔开启,释放出一个个形容枯槁、遍体鳞伤的囚犯。 他们或蹒跚前行,或被人搀扶,身上的血迹与疲惫的面容,无声诉说着里面的残酷。 人群中的窃窃私语,皆言进入诏狱,犹如过鬼门关,此言非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