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第237章 庆功
一众将领们都有些傻眼,怎么感觉将军为阅兵随意准备的东西比操练兵马的功劳还大? 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他们也就不再忐忑了,这是好事啊! 将军是他们火器营的中郎将,将军立功受赏,他们火器营上下也与有荣焉。 当然了,他们更关注的还是皇帝对阅兵到底评价如何。 见到一众将领们脸上没了忐忑的神色,高联和陈兴桥这才满意的点头,今天可是个大喜的日子。 一个个脸上带着忐忑的神色,走进大帐去岂不坏了将军的好兴致? 高联和陈兴桥领着一众将领们进入了大帐,大帐立时弥漫着激动的气氛。 一众将领们激动的抱拳道:“拜见将军!” 房遗爱脸上噙着笑容,点头道:“今天阅兵大获成功,陛下大感惊喜,还有一众朝中重臣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陛下也降下了犒赏,估计晚些时候兵部就会派人送来。” 一众将领们听了顿时激动了起来。 “不枉咱们努力了这么久!” “这么整齐的队列,陛下肯定觉得好。” “都是将军练兵有法!” …… 一众将领们其实私下里也有过议论,有的觉得将军的练兵之法太过新奇,所以他们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获得陛下的青睐。 如今,陛下阅兵之后大为称赞,他们心里再无疑虑。 大帐里全是嘈杂的声音,一众将领们兴奋的议论着。 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房遗爱也就由着他们吵闹。 过了许久,一众将领们的兴奋劲儿这才宣泄的差不多了。 房遗爱咳嗽了一声,大帐里立即安静了下来。 “这三个月来,你们也都辛苦了。” “不过,大家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自今日之后,无论是陛下还是朝臣,还是十六卫的将领都会对咱们火器营刮目相看!” “咱们火器营这次阅兵可以说是一跃成名!” “这值得高兴,不过,高兴归高兴。高兴过后,不能因此就自满懈怠。” “这次大家都受了犒赏,但是,你们会因此而满足吗?” “私下里,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们,不出两年,必有一场大战!” “到时候需要攻城拔寨,而咱们火器营的火器最擅长的就是攻城拔寨!” “好好训练,到那时候就是你们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好机会!” 高联试探的问道:“是要继续征战西域吗?不过,征战西域,攻城拔寨的机会不多。” 西域地广人稀,城池不多,征战西域也多是野外作战居多,攻城的机会并不多。 而且西域的城池低矮,远不如大唐的城池易守难攻,要攻打起来也不算难。 房遗爱听了笑而不语。 一众将领们见状感到有些不解,将军脸上那抹神秘的微笑到底是什么意思? 虽然不解,但是他们却一点都不怀疑事情的真实性。 无论是从房相那里,还是从晋阳公主那里,将军都有可能得到一些隐秘的消息。 尤其是晋阳公主就住在两仪殿侧殿,消息比任何人都要灵通。 随即一众将领们不由激动起来,训练了这么久,他们对火器早就已经有了极深的了解。 他们深深的知道,火器确实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若是真的需要攻城拔寨,火器绝对会大放异彩,而他们必然会立下功劳! 那可是军功! 可不是演练这样的功劳能比的! 真的能封妻荫子! 一众将领们脸上全都是期待的神色。 在阅兵结束之后,虽然嘴上没说,但是他们心里确实有些松懈了。 或者说,没有了奋斗努力的目标。 不过,现在他们又有奋斗的目标。 这次的目标可不是练兵受赏,而是战功,能封妻荫子的战功。 封妻荫子,是这个时代的无数人的最高追求。 房遗爱接着道:“原本军营中不得饮酒,不过今天陛下犒赏,其中有酒肉,所以今天就破例了。” “那我就让人拉一车烈酒来,也算是本将军对你们的奖赏。” 军中将领无不好酒,一直在军中不得饮酒,他们肚子里的酒虫早就犯了。 听到今日可以破例,他们已经笑的合不拢嘴。 等听到最后,他们更是大喜过望。 高联惊喜的问道:“将军,可是传说中的千年陈酿?” 一众将领们眼睛顿时变得贼亮,长安城里并没有什么秘密。 他们都听说过,将军有千年陈酿,一坛价值百金! 房遗爱笑道:“倒也不是千年陈酿,而是我自己酿制出的美酒,十分的浓烈醇香,陛下赞为天下第一美酒!” 陛下亲口赞为天下第一美酒这事,他们也曾经听说过,他们还听说陛下曾经亲口向将军讨要烈酒。 连皇帝都惦记的美酒,现在就算拿出一百金也无处可买。 一想到这儿,一众将领们就禁不住暗暗吞口水。 陈兴桥拱手道:“一车烈酒?将军,这也太贵重了,怎能让将军如此破费?” 对于别人来说十分珍贵难得,但是对他来说,一车烈酒还能值几个钱? 房遗爱摆了摆手,豪气道:“一车烈酒而已,今天高兴,就为大家庆功了!” “只是有一点,今天热闹归热闹,却不许酒后闹事。” 一众将领们轰然道:“将军放心,我等绝不会酒后闹事。” 房遗爱笑道:“行了,都散了吧,回去让士卒们都高兴高兴。” 一众将领们嬉笑着离开了大帐,回去告诉麾下这个好消息。 房遗爱则吩咐亲兵回府去取一车烈酒,尽快赶回来。 今天皇帝如此高兴,兵部的犒赏绝不会差,待兵部的犒赏送来,这一车烈酒差不多也就送来了。 今晚注定是个欢乐之夜。 李世民带着一众大臣们好浩浩荡荡回了长安。 耽误了半天的时间,李世民让群臣立即散去处理政务,自己则直奔两仪殿。 不过,还是有一个小尾巴一直跟着他。 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治。 到了两仪殿前,李治却并没有进去的意愿,连忙拱手道:“父皇,儿臣去看看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