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46节(1/2)

作者:花非花月夜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46节

朕决定在高昌国以及方圆一千里,设置高昌道,委任大总管讨伐高昌国。”</p>

这个高昌道和大唐内部的道不一样。</p>

在中原内部,道是州上一级的监察区,不常设官员,只临时任命,贞观元年,贞观三年,贞观八年以及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分别委任十五道监察使,去各地监察官吏施政。</p>

而高昌道不是监察区,而是临时划分的作战区域,就如同当初李靖攻灭冬突厥的时候是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攻灭西燕的时候,是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在一个道中,行军大总管就是最高统帅,其他行军总管,只要踏进战区,都要服从大总管的命令。</p>

这就是府兵制度下,大唐的作战模式,兵将分离,但又不彻底分离,既保证战斗力,又防止拥兵坐大,当然缺点也很大,但在李世民手中,这种作战模式,几乎完美。</p>

既对外百战百胜,对国内的负担又很小。</p>

对高昌作战是必须的,在大唐,即便是文官,在发动战争这方面,他们从来不会因为担心输而发动战争,如果反对,那肯定是国库没钱。</p>

大唐的国库如何呢?</p>

当然是粮仓充盈,钱货丰盈,至于百姓的士气,从攻灭西燕国后,大唐又有好几年没有战争了,现在民间完全没有厌战情绪,可谓民心可用。</p>

那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p>

天子想要让谁来担任这个高昌道行军大总管!</p>

第921章 洛苏安排高昌国!</p>

从军事角度来看,现在的大唐有三个人合适。</p>

李孝恭、李靖、李绩。</p>

但军事从来不能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p>

李孝恭是安西大都护,对高昌国情况最了解,在西域诸国中也有威信,但这个人选,朝中众臣提都没提,毕竟实在是太过于敏感。</p>

李靖就不提了,从他出道以来,没有败过,百战百胜,而且打仗举重若轻,现在就已经有人用他来和韩信并列了,李世民绝不可能再让他出征。</p>

李绩的使用李世民是很犹豫的,李绩自然不如李靖,但他这个人稳重,就算不能大胜,也绝不会大败。</p>

府兵制度最怕的就是全军覆灭,一旦全军覆灭,那就不仅仅是军事失败,还会带来一系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连锁反应。</p>

但李绩是唯一一个年纪还算小的大兵团统帅,他想留给李承乾来用,所以并不想让李绩再立大功,以免以后李承乾不能施恩。</p>

于是三个人就同时被排除掉了。</p>

李世民在御座上沉思,下面的群臣也都在思索。</p>

洛玄凌略思索后朗声说道:“陛下。</p>

高昌国没有坚固的城池,没有厚重的山川,没有众志成城的百姓,也没有勇武的将领以及卓绝的君主。</p>

他敢于挑衅大唐,所依仗的无非就是距离大唐七千里,其中有两千里的沙漠戈壁,认为我大唐不会讨伐他。</p>

臣以为,只要选派一个擅长统兵行军的大将,就能击败高昌国。”</p>

古代的距离和现代有一点很不同,那就是古代人在行路的时候,没有现代那么多穿过山的隧道,所以普遍所需要行走的距离远得多。</p>

高昌距离长安的直线距离大约五千里,但真的去走,却要走不下七千里,如果要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即便是快速行军,也要走三个月以上,正常行军的话,基本上在五个月左右。</p>

洛玄凌的话属于典型的看不起高昌国,认为高昌国和冬突厥以及西燕国不一样,根本就不值一提,并不需要李靖这种级别的统帅出场,大唐这么多名将,随便派一个都足以镇压高昌。</p>

李世民一思索,还真是如此,高昌国有什么依凭?</p>

除了离得远之外,没有任何凭仗,想到这里,李世民略一沉吟,而后飒然笑道:“青玉,你说的对,那就由你来做这个高昌道行军大总管。”</p>

洛玄凌先是一惊,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放自己出去领兵,而后就是一阵兴奋,当即起身肃然道:“臣谨遵谕令,定攻灭高昌,报以陛下。”</p>

殿中群臣有些没想到这么快就确定了高昌道的行军大总管,而且还是雍国公。</p>

从贞观朝开始,雍国公就从来没有过出战过,现在一上来就担任方面军统帅。</p>

陛下对雍国公还真是看重啊。</p>

尤其是周郡王去世后,陛下似乎将对周郡王的那一份偏爱也转移到了周郡王的儿子和弟弟身上。</p>

正如文德皇后去世后,不断被拔擢的长孙家族一样。</p>

“诏令左千牛卫大将军、雍国公玄凌,为高昌道行军大总管,辖制五路总管,发步骑两万,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俱为行军总管,发契苾、突厥诸部兵随行。”</p>

……</p>

在下朝后,李世民没有回后宫,而是直接去了灵天阁,他现在越来越觉得国师还有很重要的计划。</p>

“天子已经决定要征讨高昌了?”</p>

“没错,高昌挑衅大唐威严,必须给予惩戒。”</p>

洛苏笑问道:“攻灭高昌后,天子准备怎么处理高昌旧地?”</p>

洛苏不觉得高昌能顶得住大唐的进攻,大唐或许不是战无不胜的。</p>

但大唐的底蕴深厚,而且战场都在国外,不会破坏国内的生产,输几次也没有问题,而大唐只要胜一次就能打死对方。</p>

胜率这种东西,只要不是零,对大唐来说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p>

大国自然有大国的从容。</p>

况且在李世民手底下的大唐,胜率也高的可怕,就比如高昌国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动手,而是在政治手段用尽之后,才决定要发兵。</p>

在一次次的使用政治手段的过程中,高昌国就已经在政治上处于被孤立的位置,就如同当初大唐灭亡冬突厥,不是像隋炀帝那样,脑子一热就往上冲,而是前后布置了三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