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炼钢歧途(2/2)

作者:公子许

天唐锦绣第64章 炼钢歧途

不过他知道焦炭是把煤放在一个密封的环境里使劲儿烧就对了,水泥也是烧出来的,玻璃还是烧出来的,瓷器依然是烧出来的,……</p>

难怪人们常说,“火”的使用是文明的标志,原来如此啊……</p>

虽然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烧,反正烧就是了,可这劲儿的烧,变着花样的烧,总有一天能烧出来。</p>

房俊无奈,再一次感叹“学好物理化,穿越到哪儿都不怕”的真谛。</p>

这次来铁匠铺,不是视察炼铁炉,而是验收前些日子在房府给卢成安排的任务,不过自己既然想到了焦炭,自然要交待卢成一下,没事儿就按自己的思路试验一番,总归是不会错。</p>

卢成却是听得一头雾水,先把煤烧了,再用煤烧剩下的东西去烧矿石……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费一遍事儿吗?</p>

卢成一脸迷茫,理解不能……</p>

房俊也没法多说,难道跟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文盲”解释一下什么叫碳元素,什么叫2,什么叫化学反应?</p>

一溜儿土坯房前是一个院子,将煤渣矿渣粉碎成细细的小块,厚厚的铺了一层,坚实平整,无惧雨雪,不会动辄泥泞不堪、凹凸不平。</p>

此时,那院子正中摆放了一架马车,只是个简陋的框架,并无挡板帷幔之类的装饰。</p>

房俊走过去,捏着下巴,围着这辆马车转了一圈,心里有些感慨。</p>

没错,他要做出来的,就是这辆四轮马车。</p>

</p>

很难想像,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发明出无数领先世界的技术,却没做出一辆四轮马车。</p>

很不可思议,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如此。</p>

中国一直都是两轮马车,而从来没有出现像欧洲那种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四轮马车,而实际上四轮马车在载重和舒适度方面都完爆两轮马车,英国女王出门也是坐的四轮皇家马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一直都是两轮马车,而没有出现四轮马车呢?</p>

有人找了很多客观理由,什么地形因素、战争因素、马屁因素……但是房俊认为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p>

中国人也出现过四轮车,但这种四轮车只是简单地将四个轮子安装在一个固定的车架上,因此无法转向,这样的四轮马车虽然看起来有四个轮子,但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就算有四十个轮子也白搭……</p>

如果让一个现代人去看,这算是问题吗?</p>

显然不是。</p>

眼前这辆马车,是将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便完美的解决了四轮车的转向问题。</p>

可很多发明就是这样,就像隔了一层窗户纸,你捅破了,那就只是薄薄的一层,你不捅破,那就什么也看不见。</p>

事实上,很多最简单的机械技术都是西方人发明的,比如螺丝钉、螺栓、螺母、齿轮、齿条、弹簧、轴承、风车、水泵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却在整个工业生产制造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p>

房俊一出现,原本围在马车周围的几个工匠立刻散开,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满脸激动的向房俊见礼:“二郎,此物真乃天赐也!”</p>

房俊有些发蒙,不至于吧?</p>

说破大天就是一辆马车而已,两轮和四轮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咱要把它做出来也只是贪图它坐起来更舒服一些,话说这个两轮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p>

卢成跟房俊介绍道:“这就是咱们铁匠铺手艺最好的铁匠,没名字,大家都叫他王二小……”</p>

房俊汗了一个……</p>

那王二小明显是这帮工匠的头头儿,只有他敢跟房俊说话,其他人都站得远远的。</p>

王二小很激动,用一种很崇拜的眼神看着房俊,说道:“老朽是从山东就跟着老爷的,看着老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功成名就,当年也是看着二郎你出生……”</p>

房俊再汗一个,我爹能让你看么……</p>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天唐锦绣。</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