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解读第28章 (4)气有余与不足的典型症状及高效补泻疗法
黄帝说气有余,和气不足,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 岐伯说:“气有余,就会喘咳上逆;气不足则会呼吸不利,气息短少。 气有余,就会喘咳上逆,当人体内的“气”过于充盈,甚至超出了正常生理需求的范畴时,这种过剩的气可能会逆乱而上,影响肺脏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且“肺为华盖”,居于胸腔高位,气逆则上冲,导致肺气上逆,进而引发喘咳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常被视为“实症”,如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侵袭,或情志过激、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气机郁滞,都可能成为气有余而喘咳的诱因。 气不足,呼吸不利,气息短少。若人体内的“气”不足,即气虚,则会出现一系列功能低下的表现。肺主气司呼吸,气虚则肺的功能减弱,导致呼吸表浅,气息短促,甚至感觉吸不进气,呼不出气,即“呼吸不利”。这种情况多见于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衰等人群,属于中医的“虚症”范畴。气虚不仅影响呼吸,还可能伴有全身乏力、声低懒言、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等全身症状。 谢邀。 岐伯说:当邪气尚未深入,尚未与人体内的气血相互纠缠,形成复杂的病理变化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治疗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邪气往往只是停留在人体的最外层——皮肤之上。皮肤,作为人体的,难以聚集成势。 最终,“邪气从腠理外泄了,真气就会通达再次恢复正常”。这一过程,是中医针灸治疗追求的理想状态。通过精准的浅刺和巧妙的心理调适,使得患者的正气得以恢复,邪气得以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岐伯的这段论述不仅体现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技术精湛,更展现了中医在身心并治方面的独特魅力。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