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开局一条狗第176章 老宅
与此同时,郑景仁他们也已经来到了满铁实验室的大门口,也不知道是不是承平日久的原因,这里基本上没有看到重兵把守的样子,门口也只有两个鬼子兵站站岗而已。 这个实验室的规模可是不小,除了几十米长的一层主楼之外,后面还有两个二层楼的建筑,整体看上去就是个圈,外面也有三米多高的围墙包围着,里面也不知道藏起来多少秘密。 车子停下来,车窗立刻摇了下来,陈孝武和戴克吉同时伸出了枪口,距离不到十五米,这样的距离要是还打不中那就不要再混了,两声枪响几乎同时响起,两个站岗的鬼子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击毙了。 郑景仁也下了车,他对几个兄弟说“你们在外面等着我,我进去看看,然后再说。” 几个人都没有反对,他们把车子开进了大门,直接来到了主楼门前停了下来,郑景仁也已经跑进了楼内。 他并没有打算和这些人做什么战斗,直接就扔出了毒气弹,幽暗的走廊密封的很好,毕竟冬天的大连可不是很暖和的存在,不把窗子密闭起来那么冷风就会让这里变成冰窖,这个环境也就成了最好的毒气释放场所,然后就可以看到绿色的毒气在走廊当中蔓延起来。 里面的人也有想要逃出来的,他们当中还是有几个身体素质不错,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硬抗毒气的家伙,但他们挡不住子弹,郑景仁看到有人冲出来就会开枪,不一会功夫,主楼就没有了活人。 “系统,收货。”很快这里的一切都进入了郑景仁的空间,他现在有钱,自然也不会轻易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卖掉,他也想看看这个名声在外的满铁实验室,到底在研究什么东西。 不过在系统进行分析的时候,他还是来到了后面的大楼,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不少人去了圣德太子公园,今天这里的人真的不多,加在一起也不到一百人,后面的大楼也都是一样被毒气直接干掉,郑景仁也将那些东西都收了起来,这才心满意足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路上他就得到了系统的消息“这里的鬼子在研究煤炭汽车。” “什么东西?什么叫做煤炭汽车?”郑景仁有点惊讶的问道,他没搞明白,那是什么,专门挖煤的车子? “就是烧煤的汽车。” 郑景仁立刻就想起这个东西还真的存在过,在41、42年左右鬼子的物资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连汽油都供不应求了,所以他们就发明了烧煤的汽车,并且在东北等地大力推广。顾名思义,这种汽车的马力不用多做解释,也就是比马车好一点而已,但鬼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没想到他们现在就开始研究了。 郑景仁不知道的是,这一年来他的破坏其实非常巨大,让鬼子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战略物资也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所以很多本来应该在几年之后才出现的东西也开始被提上了日程,煤炭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满铁作为最大的交通部门,他们对于这个东西的研究也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这一段时间他们集合了所有人的力量一直都在对这个进行研究,目前也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突破,但问题是这种突破对于郑景仁来说一点屁用也没有。 好在后面的那两栋楼里面他还是得到了很多好东西,虽然基本上都是和铁路相关的研究,但那些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模型,加上高铁的模型都是很有意义的,这些资料虽然大部分都只是个概念,但交给抗大他们,也可以省去很多前期的麻烦,为了华夏未来的铁路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而且郑景仁还在其中一个地下室找到了一个军火库,这里面的武器数量极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能就是张梦吉以前说过的那个在大连更大的军火库了,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郑景仁也一样都收了起来,总不能留给鬼子吧。 郑景仁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四个兄弟都有点无聊的站在门口抽烟,看着他出来,然后就笑着走过来“大哥,事情都干完了?” “干完了,这些鬼子没有什么好东西,一群废物。”郑景仁对于这一次收获有点不满,这个大哥研究所就研究那些破烂,实在太令人感到无奈了。 “那么把这里炸了吧,还留给鬼子?” 郑景仁回头看了看,忽然就摇摇头“留着吧,等着赶走了鬼子,这里就是我们国家的,可以有很多用处,留给鬼子把这里填满,我们以后还可以继续来拿,挺好的。” “那好吧,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我们,对了,我们去一个地方看一下。”郑景仁忽然就神秘的笑了起来,他想起了一个更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自己以前的家。 他小时候住在一个本子房,据说那些以前都是很有身份的鬼子居住的的地方,后来都成了华夏老百姓的住房,一直到小学的时候这里才进行了拆迁,当初的所有本子房都成了历史。那个时候他就曾经想过,这种房子到底是什么人住在这里,现在终于有机会去看看了。 大公街就在研究所的附近,直线距离不超过五百米,不过这个时候叫什么郑景仁不知道,郑景仁只是知道一个位置而已。 一到十号都是本子房,每一个都是独门独院的小别墅建筑,和自己小时候的家相比,现在这些建筑都显得富丽堂皇,一看就知道里面住的人不是简单的人物,不过什么身份郑景仁都不在意,他本来就是想要来这里干鬼子的。 他首先就走向了自己的老宅,一号,不过他并没有从正门进去,而是转到了后门,然后直接开门进入,就好像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不过刚一进去就有点懵了,这里和自己的记忆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后来老百姓为了可以住更多的人早就将这里改得面目全非,这也是郑景仁第一次看到这里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