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论天下说英雄(1/1)

作者:上海大叔不是小K

说英雄是英雄之天下第一第179章 论天下说英雄

秦桧脸色一变,眼神中透射出耐人寻味的意味。 “秦桧,字会之。三十五岁,出生于黄州,后随父徙居江宁府,也算是江宁人。其父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县令。母亲王氏,南昌人,出生仕宦之家。秦大人家中排行老三,有两位兄长分别是秦彬,秦梓,其弟秦棣。政和五年,秦大人二十五岁,进士及。另外秦大人娶了王仲山之女王芊羽,这女子也是“易安居士”的表妹……” 赵构一听,突然截声道:“易安居士”!可是那位人称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杨无邪点头道:正是此女,她曾在汴京居住,曾写词“如梦令”轰动京城,她的词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赵构一乐:没想到,秦御史和“易安居士”还有这层亲戚关系! “惭愧惭愧,论文笔我及不上表姐一分,虽是亲戚也极少来往。” 杨无邪又道:秦大人和蔡元长蔡太师也算是亲戚。 “哦,这事小王还真不知晓,杨总管且细细说来听听。”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表姐夫正是蔡太师,这样算来与秦大人岂不是亲戚。” 杨无邪娓娓道来,让赵构也不禁动容,没想到这位金风细雨楼的总管对秦桧的资料如数家珍。 秦桧愈发的不是滋味,再说下去,自己的底都要被抖得干干净净。 他现在是康王的幕僚,赵构与蔡京素来有嫌隙,于是急忙插话。 “蔡太师权势滔天,又得圣上宠信,哪里看得上我这个不起眼的穷亲戚。不过杨总管阅卷无数,过目不忘,这记忆力堪比神人,恐怕整个吏部都没有你这样的人才,秦某由衷佩服。” 赵构喜声道:听说金风细雨楼有座白楼,里面存档着大量情报,资料。这些档案分类之巨,内容之细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秦御史的资料吏部其实也可以查阅到,不知道他有没有别的本王不知晓的事呢? “这……” 杨无邪面露犹豫之色,欲言又止。 戚少商笑道:殿下,涉及秦大人的隐私,我看不说也罢。以免得罪了秦御史,引起不快就麻烦了,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赵构抿嘴一笑说:秦御史应该不是这般小器之人吧?不过戚楼主说得也有理,是小王好奇心太重了。 此话一说,让身旁的秦桧内心五味杂陈,忙道:秦某怎会因此等小事,心生不悦。我即是殿下的人,殿下想听,杨总管但说无妨。 杨无邪偏首一瞅,戚少商对其使了个眼色。 “杨某觉得,今日殿下邀约,应该是有别的要事,我看不如还是谈正事吧!” 赵构目光扫视了几人,手中酒杯又举起,笑道:来来来,不如诸位先饮这杯,我们再谈也不迟。 戚少商,杨无邪纷纷握杯敬酒,三人将酒喝下。 酒香。 且醇。 味甘。 清美。 戚少商感慨道:好酒,这应该绍兴花雕,而且是珍藏二十年的陈年佳酿。 赵构赞许道:戚楼主还是品酒行家啊! “哈哈哈,我乃一介凡夫,吃江湖饭的,哪是什么行家。” 赵构道:那我们就论一论江湖,议一议天下,说一说英雄。 戚少商莞尔一笑道:江湖!天下!英雄!殿下想从何说起? 赵构回答:从我!也从你! “哦,恕我愚钝,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赵构道:敢问楼主,怎么看当今之世? 戚少商扬眉道:不敢看,看不得! “怎么个不敢看,又如何看不得?” 戚少商叹了一口气道:金兵凶悍,兵锋所向披靡,据说辽国西京大同府已岌岌可危,辽帝逃窜,大势已去。我估计明年开春,辽国必亡。 赵构站起身来,背负双手,踱步到窗前,举目远眺。 比起宫里的皇室,朝堂上的大臣,赵构身上有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年轻,却不气盛。 高贵,可不轻佻。 温文尔雅。 谦虚恭俭。 赵构不同于赵佶的其他皇子,他的母亲韦贤妃地位?较低,不受?亲待见,作为??的赵构???酸。 赵佶儿子又多,加之韦贤妃不受宠,母?两个?经常被?亲冷落。 赵构却是要强的性子,又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并学习琴、棋、书、画,尤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为了引起?亲的关注。 毕竟宋徽宗是?个艺术?家,特别喜欢绘画书法,甚?创造流传千古的瘦?体。 所谓投其所好,以博取父皇的欢心,也好提升自己的地位。 赵构不仅刻苦读书,学习书画,还拜访名师,勤练武艺。 这一点戚少商早就观察出来,赵构握杯时手很稳,走路步伐极定,气息匀合,隐约间感到其不俗的内力。 “不瞒戚楼主,今日兵部的塘报说西京已失守,大同府是辽国西部经济,军事,人口重镇。这样一来,大辽的手上仅有南京析津府,契丹人已成苟延残喘之势。”qqnew 戚少商,杨无邪听闻均是一惊,二人愁容浮现。 杨无邪吁气道:没想到那么快大同就失守了,形势看来十分严峻。 赵构背对着几人道:你们也认为形势迫在眉睫了吗? 杨无邪回答:不错,不过在下指的是大宋,而非大辽。 赵构冷笑道:杨总管比朝中许多大臣要清醒的多,那群人只会谗言献媚,阿谀奉承,哪里明白我大宋已危机四伏。 杨无邪道:辽若被灭,金兵必趁势南下,犯我大宋。金人乃虎狼之师,早就窥探我中原,江南等富庶之地,那里钱财,粮草不计其数。那时金国铁骑肆虐,刀剑齐鸣,百姓又经战乱,颠沛流离,又将是生灵涂炭的一场浩劫。 赵构反问:可我们与金人订下“海上之盟”,互为友邦,共同灭辽的。 戚少商道:假如殿下是金太宗,会不会遵守盟约,与大宋和平共处,互不犯境呢? “哈哈哈……哈哈哈……” 赵构仰天大笑。 笑声洪亮,响彻云霄。 “说得好!我是金主,敌弱我强,断不会放弃这大好机会,定然一鼓作气南下中原,吞并对方疆土。” 戚少商道:殿下都这样想,金太宗更是势在必得。何况我大宋军事力量一向不强,将领贪生畏战,士卒缺乏训练,一旦开战,前景堪忧。 杨无邪接着说:关键如今朝廷软弱无能,一味求和自保,不思进取。官吏们都贪图享乐,搜刮民财,中饱私囊。更有甚者,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搞得朝廷乌烟瘴气,世风日下。一些有志之士,忠义大臣都被奸佞小人所迫害,朝中哪还有主战之人! 一旁的秦桧喝斥道:大胆!殿下在此,朝廷是你们这些草民妄加议论的吗?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江湖草莽,也敢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不想活了吗? 戚少商冷笑道:何为国家?家都没了,还能称之为国吗?大宋的江山是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支撑起来的,我们算不算大宋子民?即是大宋的人,为何不能谈国事?难道要亡了国,破了家,再去说三道四还有何用处? 秦桧怒火中烧,大声道:反了反了,你这狂徒竟然大放厥词,污蔑朝廷……你是…… 赵构倏然转身,打断了秦桧的话。 “秦御史,戚楼主说得没错,大家都是大宋子民,一心都是为了大宋。这几年蔡太师,童枢密,王少宰,梁太尉也确实不像话,大肆敛财,掏空国库。搞得地方上德政荒废,苛捐杂税犹如猛虎,把老百姓逼得无法生计。江南还引发民乱,方腊一伙贼人攻州夺县,自立为王,可起因还是国家已病入膏肓,危如累卵。” 秦桧见康王这样一说,也不敢再多言,只是冷眼盯了戚少商一下。 赵构走到戚少商面前,戚少商和杨无邪也连忙起身。 赵构道:所以天下动荡之际,需要英雄出世。 戚少商淡淡的问:英雄?殿下说得是怎么样的英雄? “你!” “我?” “对!” “我不是英雄,只是江湖人!” “江湖人也是人,英雄也是人,没有说江湖人做不了英雄!” “戚某自知深浅,绝对算不上英雄,也不敢当英雄。何况我是一个独臂的残废,早年还被朝廷通缉的钦犯。” 赵构道:戚楼主太自谦了,小王既说你是英雄,你就当得英雄! 戚少商微笑道:戚某反而觉得殿下才更有资格在这乱世中当英雄! 赵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小王身在皇家,已注定做不了英雄,也不想当英雄。” 戚少商沉思少许道:殿下文韬武略,才华横溢,更难的是这一身气派。你若不做英雄,恐怕只能是当…… “只能当什么?” “皇帝!” 此语一出,赵构目光一闪,秦桧则脸色大变,杨无邪也紧皱眉头。 屋中变得寂静无声,静若寒蝉,没人再说话,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这话题。 这种话说不好,或者说错,都是要掉脑袋的。 屋内静。 楼外闹。 一静一闹,让气氛愈发紧张,一触即发。 “假如我当了皇帝,你也做了英雄,你会不会助我一臂之力,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戚少商,赵构目光一对。 他的眼神很傲气。 他的眸光很霸气。 他是谁? 他又是谁? 英雄? 王者? 谁是? 谁又知? 半个时辰后,戚少商和杨无邪出了醉杏楼,张炭忙带人护送往小甜水巷口。 戚少商突然问杨无邪:这事你怎么看? 杨无邪略思索了下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主要看你怎么去做! 戚少商一边走一边想,又问:王小石应该到河东了吧! 杨无邪回答:从脚程上算,该到了。 “看来又要变天了!若此刻王小石在京里就好了!” 杨无邪道:可河东路这一趟,也只有他去最合适,毕竟他是自在门的人。 冷风一掠,戚少商白袍卷起,他有了点寒意。 “走吧,我们也快回楼里,有的事就看天意吧!” 夜渐浓…… 赵构凭栏远望,看着戚少商离去的背影。 “他会为我所用吗?” 话是问屋内的人,也是秦桧。 “那得看他要什么,殿下能不能给!” “哈哈哈……哈哈哈……秦御史,陪小王再饮几杯!”

关闭